澳洲历史
在欧洲移民到达之前,土著人和托雷斯海峡岛民分 散居住在澳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每个部落讲一种或几种语言,总共有数百种截然不同的土著语言。在不同地区,他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宗教和文化传统。土著澳 大利亚人善于适应环境,富于创造性,掌握简朴而很有效的技术。同时,他们有复杂的社会体系,以及高度发展的神灵传统。这种传统反映了他们与土地和自然环境 深远而紧密的联系。
在欧洲向东半球扩张之前的千百年中,亚洲与大洋州的人民便同澳大利亚土著民族有了接触。有些国家和地区 还同北部澳大利亚的土著社区建立了牢固的关系。
欧洲人的到来与定居
1606年,西班牙人托雷斯航海经过了澳大利亚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之间的海峡。荷兰的探险家们绘制了澳洲北部和西部的海岸图,并 发现了塔斯马尼亚。第一位英国探险家威廉·丹皮尔于1688年在西北海岸登陆。但直到1770年,才有另一位英国人詹姆斯·库克船长乘"努力号"到南太平 洋进行科学考察性航行,以绘制曾被称为"新荷兰"的东海岸图,并宣布这地方为不列颠土地。
美国 的独立战争结束了它作为囚犯流放地的历史,因此英国需要物色新的地方建立监禁地。曾作为博物学家与库克船长一同航行过的英国皇家学会主席约瑟夫·班克斯爵士促使澳大利亚成为安置囚犯的殖民地。
1788年1月,由11艘船只组成的第一舰队抵达博特尼湾。但菲利普总督觉得悉尼港更可取。1月26日,菲利普总督在悉尼港登 陆。这一天现在定为澳大利亚国庆日。第一舰队共载有1500人,其中半数是囚犯。罗伯特·休斯所著《决定命运的彼岸》一书便是近代关于囚犯制度的经典作 品。他认为这个制度对澳大利亚社会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在以后的80年中,英国向澳大利亚输送了约16万名囚犯。
逐渐 地,自由移民的人数大大超过了囚犯。19世纪中 期的羊毛工业和淘金热促使移民活动进一步发展。劳动力的缺乏、一望无际的丛林以及通过农业、矿业和贸易而致富,所有这一切是形成澳大利亚独特的社会机制与 思想感情的因素。
1788年当欧洲移民到达时,澳大利亚约有30万土著人和托雷斯海峡岛民。 殖民地的开拓强行撵走了当地的土著民族,中断了传统的土地管理方法,并将新的动植物种类引进易受毁坏的生态系统中。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由于新的疾 病、文化中断和解体的影响,土著民族的人口大幅度减少。
国家的诞生
20世纪初,澳大利亚是一个开放、民主的"新世界"。这里没有贵族阶级或统治阶级,只有人人平等的观念。澳大利亚社会崇尚人尽 其才,充分实现自我。
1901年,通过宣布六州联邦宪法,澳大利亚联邦宣告成立。缔造者们相信他 们是在创造新生事物,因而注意避免旧世界的陷阱。他们要把澳大利亚建设成一个和睦、统一、人人平等的社会。他们有着关于人权的先进思想,遵守民主程序,并 推崇无记名投票法。但是,他们在种族问题上却区别对待,歧视土著与亚洲民族。澳大利亚同英国保持着广泛的联系,许多人仍将英国视作他们的"祖国"。但从那 时起,澳大利亚同英国在宪法上的联系逐渐变得松散。
亨利·帕克斯爵士是澳大利亚联邦的伟大倡导者。他认为,澳大利亚已经具备了统一 的条件,因为"她的人民充满活力,勤劳,有进取心,有远见,并富有创造力。"
当时欧裔移民人口为380万,其中半数居住在各大城市。有四分之三的人在澳大利亚出生,主要是 英国、苏格兰或爱尔兰人的后裔。一般来说,他们的生活水准高于其英国的亲友。从1900年到1914年,澳大利亚农业和制造业的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 时,在建立政府与社会服务机构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战争的影响
第一 次世界大战给澳大利亚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1914 年,澳大利亚男性人口不足300万,但其中近40万人自愿参战。6万名志愿军牺牲,数万人受伤,许多人伤势严重。
澳大 利亚人继承了战争年代的光荣传统。在澳大利亚民族精神中,没有任何一种比"澳新军团"的精神更为特殊和受到珍视。澳新军团的传统是1915年在土耳其加利波利战役中锻造出来的。现在,4月25日被定 为澳新军团节。每年这一天都要举行全国性的纪念活动,缅怀澳大利亚在所有战争中的牺牲者。
"最终,澳新军团代表的是为了崇高目标而奋 斗的大无畏英勇精神,代表进取心、机智、忠 诚、同志情义和永不认输、坚韧不拔的精神。"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 学家查尔斯·比恩在两 次世界大战之间是一个局势动荡不定的时期,大批军人退役,渴望重建他们的生活。此时,社会和经济差距扩大。30年代许多澳大利亚金融机构倒闭,经济大萧条的艰难岁月使这一差距进一步 加大。
就某些方面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澳大利亚历史上起了增强澳大利亚人自信心的作用。澳大利亚军队对盟国 在欧洲、亚洲和太平洋取得的胜利作出了显著贡献。参加过这场战争并活着回来的一代人由此产生了民族自豪感。
战 后和平与繁荣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澳大利亚进入繁荣时期。从20世纪初开始,受雇于制造业的人数便一直稳定增长。在战争年代,由于男子 参军作战,许多妇女代替他们到工厂参加劳动,而在和平时期,妇女仍然能够继续工作。尽管如小麦和羊毛等初级产品的产量继续增长,而受雇于农业部门的澳大利 亚人的比例却开始下降。
20世纪50年代,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和重大国家项目如"雪山工程"的实 施,澳大利亚经济有了强劲的发展。雪山工程利用雪河水创造了巨大的水力发电能力。
50年代是澳大利亚 的政治稳定期,社会繁荣并持续发展,私人住房拥有率从1947年的不到40%稳定上升到1960年的70%以上。
其它 发展包括社会安全网络的扩大和通信的进步,尤其是电视的出现。在体育方面,墨尔本主办了1956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使澳大利亚成为国际瞩目的中心。
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开始的移民潮在以后的几十年中持续不断。过去50年中,来自140多个国家的人移民到了澳大利亚。
变化中的社会
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的社会和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里面有很多因素:战后移民造成了种族的多样性;作为世界强国之一, 英国的国际地位下降,它对澳大利亚的重要性相对于美国来说减弱,尤其是在越南战争期间。二战后的一代,即所谓"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人"成为一支积极的力 量,力图改变澳大利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
在1967年的公民投票中,澳大利亚人以压倒多数的选票授权联邦政府为土著人 立法并将土著人纳入人口统计中。这是土著与非土著澳大利亚人共同积极支持这项运动的结果。人们普遍认为,这充分证明澳大利亚人希望他们的政府采取直接措 施,以改善土著人和托雷斯海峡岛民社区的生活条件。
1972年,自由和乡村(现名为国 家)党联盟战后在国家政坛上的长期统治结束,澳大利亚工党当选执政。此后三年中,澳大利亚的社会与经济政策有了很大变化,在卫生、教育、外交、社会保障和 劳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重大的立法改革。但是,宪政上出现了危机。1975年,总督免除了总理戈夫·惠特拉姆的职务。在随后举行的大选中,自由和乡村党联盟 以压倒多数的选票战胜工党,并执政至1983年工党再次当选。现在由约翰·霍华德先生领导的自由和国家党联合政府在1996年的大选中击败工党,并于 1998年再次当选。
The History of Australia refers to the history of the area and people of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and its preceding Indigenous and colonial societies. Aboriginal Australians are believed to have first arrived on the Australian mainland by boat from the Indonesian archipelago between 40,000 to 60,000 years ago. They established among the longest surviving artistic, musical and spiritual traditions known on Earth.
The first uncontested landing in Australia by Europeans was by Dutch navigator Willem Janszoon in 1606. European explorers followed intermittently until, in 1770, James Cook charted the East Coast of Australia for Britain and returned with accounts favouring colonisation at Botany Bay (now in Sydney), New South Wales. A First Fleet of British ships arrived at Botany Bay in January 1788 to establish a penal colony. Other colonies were established by Britain around the continent and European explorers went deep into the interior throughout the 19th century. Introduced disease and conflict with the British colonists greatly weakened Indigenous Australians throughout the period.
Gold rushes and agricultural industries brought prosperity. Autonomous Parliamentary democracies began to be established throughout the six British colonies from the mid-19th century. The colonies voted by referendum to unite in a federation in 1901, and modern Australia came into being. Australia fought on the side of Britain in the World Wars and became a long-standing ally of the United States when threatened by Imperial Japan during World War II. Trade with Asia increased and a post-war multicultural immigration program received more than 6.5 million migrants from every continent. The population tripled in six decades to around 21 million in 2010, with people originating from 200 countries sustaining the 14th biggest economy in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