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指導

碩士論文指導

Anish Manandhar (2024)。The vision of the Tzu Chi Foundation in Nepal: Steps in the right direction 。慈濟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鄧美儀 (2024)。台灣男性的健康意識探討-以接種HPV疫苗為例 。慈濟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顏福江 (2023)。臺灣造血幹細胞捐贈及推廣探討: 以慈濟骨髓造血幹細胞中心為例。慈濟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王柏翔(2023)。國小新進教師之電子教科書應用研究。慈濟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禹君(2022)。2010年後台灣咖啡館想像:以華語電影《第36 個故事》、《等一個人咖啡》、《六弄咖啡館》為例。慈濟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許智翔(2022)。虛假訊息的留言分析:以外交官之死事件為例。慈濟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劉至詳(2022)。電影《寄生上流》之象徵分析。慈濟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劉倩聿(2022)。粉絲文化研究-以 GOT7 團體為例。慈濟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郁甄(2022)。慈濟志工的生命故事分析。慈濟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涵士(2020)。泰國電影《模犯生》之敘事分析。慈濟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朴修民(2020)。探討素食相關社群媒體經營策略與影響:以「找蔬食」YouTube 頻道為例。慈濟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方家偉(2019)。花蓮有線電視台推動偏鄉數位化機上盒之研究:有線電視台V.S.收視戶。慈濟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楊宜中(2018)。失智症家庭照顧者對失智症精神行為症狀(BPSD)的資訊需求特徵與歷程初探--從自我敘說文本出發。慈濟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薛安程(2018)。社群媒體公眾討論、公共領域與審議溝通之研究:以Facebook 新聞留言為例。慈濟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朱智偉(2018)。媒體「挺/反同性婚姻」論述之研究—以《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聯合報》與《蘋果日報》電子報為例。慈濟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張絮評(2016)。志願服務經驗對生涯發展影響的探析: 以桃園區慈濟大專青年為例。慈濟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蔡雪莉(2016)。五月天樂團音樂的象徵與再現: 以歌詞與MV的分析為例。慈濟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許志印(2016)。憂鬱症防治宣導影片之敘事分析--以董氏基金會微電影「十六歲, 那年」為例。慈濟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賴郁文(2015)。運用海外服務增進大學生人文關懷態度之行動研究。慈濟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張裴玲(2015)。台灣平面媒體報導「太陽花學運」之研究—以《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和《蘋果日報》頭版為例。慈濟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安丙(2013)。從「莫拉克新聞網」看莫拉克風災重建︰一個論述分析的取徑。慈濟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王峻祺(2013)。中華民國國家認同型塑之研究︰以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政策宣導廣告為例(2008-2012)。慈濟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江宛菱(2011)。媒介教育與媒介倫理︰陳冠希自拍案新聞處理之探析。慈濟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蕭志傑(2010)。宗教性非營利組織與社會資本—以慈濟基金會參與八八風災原住民援助與重建為例。慈濟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大學生作品指導

▲指導學生(李旻佑、劉子霈、何品濂)畢業製作作品「Luma‘家」, 榮獲2022年花蓮短片創作獎《評審團特別提及獎》

▲指導學生莊芳懿畢業製作作品slow down a second」, 入圍2021年花蓮短片創作獎

▲指導學生(陳宜青、阮靜怡、馮儀芝、鄭雅方、陳柏翔)拍攝「旅行的意義」,榮獲2013年「洄瀾好行.館你怎麼玩—全國大專院旅遊程短片競賽」金牌。

▲指導學生(陳哲瑋、徐慎擎、許炎烽、冉詩涵)「後山驚嘆號SBM」參賽,榮獲2012年台北科大經營管理EMBA特別獎。

▲指導學生(張濟宇、黃冠霖、陳為方)拍攝「幸好還有你」參賽,榮獲2011年洄瀾美展紀錄片優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