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政策

教育部 /推動緣起

國家建設、經濟發展,一切都以人才為先;人才的培育,需要長期持續,更要從基礎做起。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統計,目前全世界實施10年以上國民基本教育的國家計有40餘國,主要原因乃是許多非先進國家已注意到國民基本教育與國家競爭力的關聯。

我國實施九年國民教育迄今已逾40年,實施當時,全世界施行義務教育超過9年者不到10個國家,我國名列前茅;但現在與先進國家相比,九年國民教育之年數已屬後段班。同時,審視國民教育現況,仍存在城鄉差距、良莠不齊、資源不均、過度升學競爭壓力等問題,還有少子女化帶來的學生數下降的隱憂,尤其是近半數高中職校是私立,學費高出公立4倍以上,且就讀私校的學生多數來自中下階層的家庭。為了全面解決現階段教育困境,並加強國家人力素質的提升,確有延長國民基本教育的需要。

長期以來,社會各界對有關延長國民基本教育有高度之共識與期待。我國推動延長國民教育之議,早自民國72年起即展開,先後經過12任教育部長。92年9月全國教育發展會議達成「階段性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結論與共識;95年12月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2006年臺灣地區民眾對重要教育議題看法之調查結果報告」普查結果,則有高達78.4%的民眾支持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睽違16年之後,教育部於99年8月28、29日召開全國教育會議,會中,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為各界非常關心的議題,社會各界呼籲政府儘早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因此,為因應國家發展需求及社會各界期待,行政院旋即成立跨部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推動小組」,行政院副院長擔任召集人,教育部亦成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工作小組」及「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工作圈」,積極研議相關政策,期能建構優質健全的後期中等教育體系。

基於教育對開創國家未來的關鍵影響,馬總統英九於建國百年元旦祝詞宣示:「預定民國103年高中職學生全面免學費、大部分免試入學。」因應此宣示,行政院籌組跨部會的推動會,行政院院長擔任召集人,教育部亦組成推動小組,積極研擬相關政策及配套措施。

為審慎規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持續廣泛蒐集學校教師、家長、學者專家及相關公正人士代表等意見,歷經200餘場次會議討論及全國7場次公聽會意見之蒐集,並就「國中生升學制度」、「學費政策」、「國中教學正常化、適性輔導與品質提升」等關鍵議題與直轄市、縣(市)政府妥善研商後,擬具「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草案)」函報行政院。行政院於100年9月20日以院臺教字第1000103358號函核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103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開啟教育之重要里程碑。

政策目標

立基於九年國民教育,並以五大理念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一、理念

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是在九年國民教育的基礎上,採取五大理念。

(一)有教無類:高級中等教育階段是以全體15歲以上的國民為對象,不分種族、性別、階 級、社經條件、地區等,教育機會一律均等。

(二)因材施教:面對不同智能、性向及興趣的學生,設置不同性質與類型的學校,透過不 同的課程與分組教學方式施教。

(三)適性揚才:透過適性輔導,引導學生瞭解自我的性向與興趣,以及社會職場和就業結 構的基本型態。

(四)多元進路: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性向及興趣,進而找到適合自己的進路,以便繼續 升學或順利就業。

(五)優質銜接:高級中等教育一方面要與國民中學教育銜接,使其正常教學及五育均衡發 展;另一方面也藉由高中職學校的均優質化,均

衡城鄉教育資源,使全國都有優質的教育環境,使學生有能力繼續升學或進入職場就業,並能終身學習。

二、目標

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目標,係以國家、社會及學生個人多元角度之觀照,訂定總體目標與分階段具體目標,其分述如下:

(一)總體目標

1.提升國民基本知能,培養現代公民素養。

2.強化國民基本能力,以厚植國家經濟競爭力。

3.促進教育機會均等,以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

4.充實高級中等學校資源,均衡區域與城鄉教育發展。

5.落實中學生性向探索與生涯輔導,引導多元適性升學或就業。

6.有效舒緩過度升學壓力,引導國中正常教學與五育均衡發展。

7.強化國中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機制,以確保國中學生基本素質。

(二)啟動準備階段具體目標(100年8月至103年7月)

1.就學率達99%以上。

2.免試入學率達75%以上。

3.就近入學率達80%以上。

4.全國優質高中職比率達80%以上。

5.落實國中適性輔導及學習成就評量機制。

6.普及宣導建立共識

(三)全面實施階段具體目標(103年8月至109年7月)

1.免試入學率達85%以上。

2.就近入學率達90%以上。

3.全國優質高中職比率達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