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稜郭位於函館市區,距離函館車站僅約兩公里,交通便利,對遊客而言十分友善。該堡壘建於小山丘上,周邊地勢平坦,具備良好的防禦與瞭望條件。
五稜郭始建於1857年,並於1864年完工,是日本首座西洋式星形堡壘,仿效歐洲軍事建築,為因應當時列強壓力與外國勢力威脅而設計,特別是來自俄羅斯的軍事壓力。在明治維新期間,五稜郭成為函館戰爭的主戰場,見證了日本由幕府時代邁向近代國家的重要轉折,對日本現代化歷程及函館地方歷史具有深遠意義。
金森紅磚倉庫位於函館港畔,鄰近主要觀光區與交通樞紐,步行可至函館山等景點,是函館觀光的重要據點。
倉庫建於明治24年(1891年),見證了函館自1854年開港以來的貿易繁榮。當時,函館作為對外開放的重要港口,與俄羅斯、英國、美國等國家有著頻繁往來,成為日本通往世界的窗口。
建築採西式紅磚風格,融合拱門與大窗設計,展現19世紀末的工業美學與國際風貌。隨著貿易重心轉移,倉庫一度沉寂,後經整修活化,蛻變為集商業與文化於一體的歷史景點。
今日的金森紅磚倉庫,不僅是函館歷史的見證者,更是城市文化記憶的承載者。
函館山位於市區西南端,雖海拔不高,卻因地勢優越而擁有絕佳視野。從觀景台眺望,市區燈火、山脈與港灣交織成景,夜晚尤為壯麗,享有「百萬美元夜景」美譽,並與香港、那不勒斯並列為「世界三大夜景」,是夜景愛好者必訪之地。
早在1905年,函館山因其地理優勢設置炮台、發電廠與觀測所,成為重要軍事基地,長期禁止民眾進入。戰後於1946年重新開放,1948年被劃設為「函館山綠地」,自此成為函館的地標之一,結合自然、歷史與絕美景觀,深具觀光與文化價值。
舊函館公民會所位於市中心高地,地勢開闊,可眺望函館港景色,交通便利,周邊環繞多處歷史遺跡,是兼具觀光與文化價值的地點。
建於1907年,為函館大火後由市民自發募資興建,最初用作議會、演奏廳與賓客接待處。歷史上曾接待大正天皇(1911年)與昭和天皇(1922年),為當時市民重要的社交與公共活動場所。今日則作為展覽與文化活動空間使用,承載著函館近代歷史的重要記憶。
北海道東照宮位於札幌市中心南側,隱身於綠意盎然的森林中,環境幽靜,是市區中少有的靜謐參拜地。周邊交通便利,可輕鬆前往大通公園、札幌塔與札幌車站等主要景點。
神社供奉德川家康,象徵對其歷史地位的尊崇。原建於1864年五稜郭落成後,作為守護東北方的神社,於1869年函館戰爭中被毀,神龕內聖物倖存,並於1992年遷至現址。作為象徵德川家康政治貢獻的神社,北海道東照宮融合歷史、信仰與文化意義,是了解日本近代史的重要據點之一。
電影《一百萬美元的五稜星》中的場景,與函館的政治變革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函館戰爭作為舊幕府與新政府的統治爭奪戰,五稜郭作為舊幕府的最後據點,雖為當時最先進的堡壘,仍敗給新政府的強大兵力。
新政府接管北海道後,積極推動函館成為貿易與商業中心,並引入大量西式建築,金森紅磚倉庫與舊函館公民會所即是典型例子。北海道東照宮則是為了紀念德川家康,象徵新政府對其歷史地位的尊重,並強化了函館作為政治與文化重心的地位。函館山的軍事基地則是為保護重要港口及加強防禦而建,尤其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扮演了關鍵角色。
事件:位於金森紅磚倉庫發生一起命案,久垣澄人遭福城良衛使用日本刀殺害,並且試圖栽贓他的兒子福城聖,觸犯了殺人罪,以及誣陷罪(妨害司法罪)。
動機:實現摯友圭三郎遺志 ,曾託付良衛:「若有生之年能找到寶藏,請將其摧毀,勿讓這種東西再成為戰爭的工具。」 /保護兒子,讓聖遠離危險 ,他希望讓兒子因捲入殺人案而被排除於追寶計畫之外,遠離接下來可能的殺戮與災難。
法律:刑法第199條:「故意殺人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172條(誣告罪):「誣告他人使其受刑事處分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或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