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相關


家庭教養—運用腦科學來面對孩子的情緒之河 <上篇>  

     心理師 張甄庭



腦筋急轉彎這部動畫相當寓教於樂,先前筆者也曾以此片舉例,說明情緒的重要性,本文將繼續以影片內容為例,上篇主要說明家長在教養歷程中,時常遇見的教養問題,並簡單介紹大腦神經科學與心理學的關係,下篇將著重在如何運用腦科學的概念,與孩子溝通、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

<上篇>

第一段影片,主角萊莉因為爸爸工作變動搬家了,他離開喜歡的地方、與朋友分別,滿心期待來到新家,卻發現一切不如預期,新家一團混亂,與好友變的疏離了,連曲棍球隊選拔也表現糟透,這些都讓萊莉相當難受。此時,萊莉的大腦總部裡,有樂樂、憂憂、怒怒、驚驚與厭厭這些情緒角色共同掌控著,心理學家認為這些都是人初始共有的基本情緒,而各種情緒都有存在的理由,因為能幫助人活下來,所以在演化中被保留。例如:樂樂總是懷抱希望帶領大家前進,厭厭讓萊莉表達對花椰菜的的喜惡,驚驚讓萊莉避開危險,怒怒幫萊莉採取行動並克服障礙。看起來,這些情緒都有自己擅長的能力,但大家總是比較喜歡樂樂,對於憂憂或怒怒,似乎不是那麼樂見,許多人都苦惱,該怎麼處理這些難受的情緒?

第二段影片,萊莉的父母關心孩子到新學校的生活,萊莉內心難受,卻說不出自己怎麼了,媽媽發現了孩子的不對勁並暗示爸爸,爸爸詢問萊莉後卻得到了萊莉滿載各種情緒的拒絕反應,而爸爸難以接受萊莉的態度,對萊莉大發脾氣,最後兩人不歡而散。仔細想想,這個故事是否似曾相似?許多家長可能試圖關心孩子未果,引發更多的家庭衝突,孩子的情緒反應更爆炸,家庭關係更加緊繃。接下來,我們試圖從大腦裡面發生了什麼事,與大家談談孩子怎麼了。

首先,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大腦。大腦依據結構,分成左右與上下。左腦主要負責邏輯思考、語言表達;右腦負責感受情緒、解讀非語言訊息,如:表情、眼神、姿勢等,也會幫助個體了解個人經驗形成記憶等下層腦與生存本能有關,像是基本的呼吸、體溫控制以及反射動作等,與杏仁核有關的憤怒與恐懼感受也位於此;上層腦掌管著人類高階認知功能,如:分析思考、判斷與選擇、調節情緒、自我控制、同理他人、與他人連結互動並自我監控,當外界訊息在大腦經歷每一階段的處理後,上層腦會做出決策、採取行動。每個大腦區域都負責獨立的功能,但彼此也需要相互溝通與協調,才能達成一個平衡的狀態。大致說來,人大約要到25歲左右,整個大腦才會趨近發展成熟的階段。

而大腦是如何越趨成熟的呢?當生活經驗發生在個體周遭,會刺激大腦神經細胞反應,細胞之間溝通時會形成不同的連結,仿佛網絡縱橫交錯著,而不同的生命經驗,會帶給大腦不同刺激,也形成不同的路徑連結,可能使原本的連結更強化,也可能產生新的連結,這個現象,被稱之為「大腦可塑性」。亦即,大腦神經細胞連結的網絡,會透過各式各樣的經驗而有所不同,孩子的生命經驗,能形塑他們大腦長成不同的樣貌,進而對自己、周遭與世界,展現出截然不同的反應。

從大腦結構談起,目前我們已經了解了大腦的上下左右之分、相應的功能,以及與心理學的關係,並了解「大腦可塑性」,知道經驗能形塑大腦。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從影片出發,看看情緒失控時,大腦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可以如何處理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