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運動知識
體育運動知識
三項全能
三項全能(英語:Triathlon,源自希臘語),又被稱為鐵人三項,是三項運動由組成的比賽。在當代,鐵人三項運動主要指按順序進行的 游泳,自行車和短程馬拉松 在現代三項全能運動裡,這些事件安置為一個接一個按順序連續完成,一競爭者完成時間包括正式時間和在比賽的之間「過渡」時間,包括必要更換衣服和鞋的時間。因此,單單精通游泳,馬拉松,自行車,並不足夠保證完成時間具有競爭性,訓練過後的鐵人需要學習用保護他們的精力和耐力隨後的階段的模式完成每個階段。
奧運會鐵人三項比賽的距離是:游泳1.5公里,自行車40公里,長跑10公里。這也是鐵人三項比賽的標准距離。
鐵人三項規則
游泳
游泳是三項賽的第一項,在悉尼奧運會上將設置一座浮橋,運動員們從浮橋上同時跳水出發。他們要沿著由浮標和繩索標志出的三角形路線前進,如果有人超近道就會受到處罰。運動員可以用他們喜歡的任何姿勢游泳,但實際上所有的運動員都選擇自由泳。
自行車
從水裏上岸後,運動員要馬上轉入自行車的賽程。在自行車賽段中,整個賽程必須騎自行車完成。但是如果車胎出了問題,運動員可以帶車跑到換胎站換胎。一般來說,運動員必須自己換胎,但是悉尼奧運會專門訓練了人手來完成這項工作,他們被分配在沿著賽道的6個換胎站裏服務。直到1995年,奧運會都禁止自行車手借助前面選手的氣流前進,因為人們認為這樣做對前面的選手是不公平的。騎手必須設想一個長10米、寬3米的長方形環繞在周圍,作為氣流區。他們不能讓自己的氣流區與其他運動員的重疊,除非要超車。但是執法機構發現要執行這一規則有極大的困難。所以1995年他們廢除了這條規則,讓騎手們自由的互相借風。但現實中騎手們中間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約束著每一個人不去借風,任何人打破規矩很快就會失去別人的尊重。
長跑
長跑賽段最重要的規則就是運動員必須用自己的雙腳完成全部比賽。這一條聽起來顯而易見,但是在一些令人難忘的鐵人三項比賽中,尤其是最艱苦的夏威夷鐵人三項賽中,有一次美國選手朱麗.摩斯最後就是爬過終點線的。這種情況不能在奧運會上發生。
足球
足球是足球運動或足球比賽的簡稱。當然它也指足球比賽中的用球。在這裡它代表前者。由兩隊各派11名隊員參與,互相在長方形的草地球場上對抗、進攻的球類運動,每隊最多共有10名球員及1名守門員出場比賽。比賽目的是盡量將足球射入對方的球門,每射入一球才得到一分,當比賽完畢後,得分最多的一隊則代表勝出。如果在比賽法定時間內得分相同,則須看比賽章則而定,可以抽簽、加時再賽或互射十二碼罰球等形式比賽分高下。足球比賽中除了守門員可以在己方禁區內利用手部接觸足球外,球場上每名球員只可以利用手以外的身體其他部分控制足球(開界外球例外)。
足球運動是源於中國的,亦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之一。也是當今世界上開展最廣、影響最大的體育項目之一,被稱為“世界第一運動”。
現代足球
現代足球運動公認為起源於19世紀中期的英國。最早的職業聯賽也在同地開始。1863年10月26日,世界上第一個正式的足球組織英格蘭足球協會在倫敦成立。此後,足球運動在全球廣泛傳播。而現代足球運動的比賽章則,皆基於當時的英格蘭足球協會比賽章則演化而成。1863年10月26日這一天也被作為現代足球運動的誕生日。
基本技術
- 踢球:用腳內側、腳背正面、腳背內側與外側、腳尖、腳跟傳球、射門
- 接球和控球 :用腳部、胸部、腹部、大腿、頭部
- 頭槌:前額正面、側面(原地、助跑、跳躍、魚躍)
- 搶球:正面、側面;倒地鏟球,截球
- 運球過人:腳背正面、內側、外側等的運球;各種過人技巧
- 界外球:原地擲球,助跑擲球
比賽戰術
足球比賽時常見的戰術有:
個人戰術
進攻:跑位、傳球、運球過人
防守:選位、盯人
集體戰術
進攻:2過1配合,三打二配合、切入、插上
防守:補位、圍搶、造越位陷阱
整隊戰術
進攻:邊線進攻、中間進攻、快速反擊
防守:區域防守、人盯人防守、混合防守
棒球
棒球是一種團體的體育球類運動,法定比賽人數最少為9人。棒球球員分為攻、守兩方,利用球棒和手套,在一個扇形的棒球場裡進行比賽。比賽中,兩隊輪流攻守:當進攻球員成功跑回本壘,就可得1分。九局中得分最高的一隊就勝出。
規則簡介
棒球場場中有四個壘包。在比賽中,每方輪流作為進攻方或防守方。進攻方每次由一名打擊手上場打擊,打擊手的任務是將球擊出之後,從本壘起跑,採逆時針方向,經過一壘、二壘和三壘,最終回到本壘,來贏取分數。如果三次好球沒有打中,或者擊出的球被防守方在空中接到,或者在守壘者拿到球之後才跑至該壘,打擊手便被判出局。進攻方有三人出局之後,雙方交換進攻和防守。在正規比賽的九局中,以獲得較多分數的一方為勝方。防守方的目的是阻止對方贏取分數,防守時由九名球員上場(括號中的數字,代表一般棒球比賽紀錄時所用以代表各野手的代號),投手(1)負責投球,捕手(2)負責接球、防守本壘和指揮全場,一壘手(3)防守一壘,二壘手(4)防守二壘,三壘手(5)防守三壘,游擊手(6)則於二、三壘間機動防守;這些守備人員稱為內野手;而外野手則分為左外野手(7)、中外野手(8)(或稱中堅手)和右外野手(9)。
正式棒球比賽每場一共有九局,每一局分上、下兩個半局。最終按雙方獲得分數的多寡來裁定勝負。正式棒球比賽若九局結果同分,則可能進入延長賽,延長賽以一局為單位,最多打幾局則依大會規定為準。此外,若後攻方在九局上半結束時已經領先,則比賽亦結束(不進入九局下半)。但成人棒球以下的比賽,有時並不打完九局。依大會規定為準。所以不要以為一定要打完九局。
裁判
在比賽中會指定一位至六位裁判執法,分別為站在本壘後方的主審、一壘審、二壘審、三壘審、右線審、左線審,以確認其比賽公平性。比賽中由主審裁判,判定投手投出球為好壞球以及比賽雙方各選手有無違規事項,以保持比賽的進行。各壘裁判主要負責是跑壘員,有無安全上壘。如遇到判決有異議雙方可以請求抗議,並由主審做最後判決。
裝備
手套和球棒在防守的時候,所有球員會穿上手套。同樣地,進攻的時候會使用球棒擊球。但是最初的棒球比賽,是不用手套的,後來因為隨著發展,球員才會使用手套。在正式的比賽中內野手、外野手和投手所用的手套有所不同,因為要遷就球的來勢。至於球棒方面,其長度不可以超於107公分,而球棒的闊度就不可以超於7公分。在業餘棒球比賽,可以使用金屬製造的球棒。不過職業棒球比賽中,球員只可使用木製的球棒。
游泳
游泳是人們在水上靠自力漂浮,借自身肢體的動作在水中運動前進的技能。游泳運動可分為競技游泳和實用游泳,競技游泳是奧林匹克運動會中的第二大項目,包括蝶泳、仰泳(也稱背泳)、蛙泳和捷泳(也稱爬泳/自由式)四種泳姿的競速項目,以及花樣游泳等。
早期的游泳活動,多被視為貴族子女教育及士兵訓練的一個重要部份,公元前25世紀古埃及已有類似游泳的活動。古羅馬人興建了巨大浴池,游泳成為上流社會人士社交活動。 18世紀末,工人游泳的機會增多,游泳開始成為一種普通運動。
競技游泳源於19世紀中期的英國及澳洲,1837年英國游泳協會成立,開創了近代游泳競賽的歷史。1869年,英國業餘游泳總會成立,這是世界第一個國家游泳總會。二十世紀初,世界各國的游泳比賽開始普及,1894年6月16日,在巴黎成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時,游泳被列為1896年的奧運會項目。1908年,國際業餘游泳聯合會(FINA)成立。
蛙泳(又稱俯泳)是摹仿青蛙游泳的一種游泳姿勢。與爬泳與仰泳不同,這種姿勢可以讓游泳者保持頭部向前前進,游泳者可以方便觀察前方是否有障礙物,避免撞上不明物體。蛙泳方便游泳者有充裕的時間調整速度,觀察距離,依自己的節奏游。蛙泳必需手與腳與呼吸配合,划水前進。手是先五指併攏前伸,再來手往胸部的地方劃轉一圈,手回復前伸動作。在手划到靠近胸前之時,抬頭出水面以嘴吸口氣,再潛入水中。手部動作前伸後約一到三秒, 再做腳部划水動作。腳部的動作是兩腿略分,向前屈膝,腳跟與腳掌平行,後蹬讓身體向前划行,如此配合連續動作。蛙泳是四種基本泳姿中速度最慢的一種,但是適合於長距離游泳。
仰泳,又名背泳,是一種游泳姿勢,躺在水面倒著游。因為臉面在水面上,呼吸很方便,但是游泳者看不到在往哪裡游,容易錯方向。在所有競賽游泳方式中,仰泳是唯一運動員在水中開始的姿勢,其它都是跳入水中。1900年在巴黎舉行的夏季奧運會開始有200米仰泳比賽。現在一般有50m,100m,和200m 的仰泳比賽。
蝶泳,又名蝶式,在四式裡為第二快的游泳姿勢。(捷泳>蝶泳>仰泳>蛙泳) 蝶泳以海豚腿為基礎,利用腰部力量做出類似海豚的打水動作。 手臂則以劃大圈在頭前打水前進。 蝶泳容易造成運動傷害,盡量保持姿勢正確,要避免蝶泳的運動傷害,重點在不要用盡全力來游,因為蝶式需要比較大的力量,稍一不慎便會用力過度,主要的傷害有2種,一種是手部肌肉拉傷,二是背腰部的肌肉拉傷,如果要用盡全力才可以游,那表示動作上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
爬泳或捷泳(誤解為自由泳)被認為是至今所發現的人類游泳姿勢中最快的一種。捷泳是“縱軸擺動游泳姿勢”主要兩種之一,另外的一種是仰泳。不像仰泳、蝶泳、和蛙泳,捷泳沒有被國際業餘游泳聯合總會管制,但是被大部分游泳員在自由泳競賽中使用。
羽毛球
羽毛球歷史
歷史記載上能找到的最早的羽毛球是毽子,中國人在公元前5世紀開始踢毽子,不過這是用腳的運動。而後,一種稱為Battledore and Shuttlecock,類似羽毛球的游戲曾在歐亞兩地流行了近二千年。
19世紀中葉,印度出現了現代羽毛球運動的前身“Poona”,並傳至英國。1870年代,現代羽毛球在英國的Badminton莊園正式面世。第一部羽毛球運動的比賽規則於1877年在印度的Karachi地區制訂。所以羽毛球運動也有人稱為“Indian Game”。
1893年,英國羽毛球協會成立,重新修訂並統一了羽毛球比賽的規則。1934年,第一個世界性的羽毛球組織——國際羽毛球聯合會在英國成立。1981年與成立於1978年的世界羽毛球聯合會合併,成立了現今的國際羽毛球聯合會。從此羽毛球運動開始在世界各國普及,截至1996年6月,“國際羽聯”已有124個會員國或地區。
1992年,首次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戰術
- 單打打法有“壓後場底線”、“打四方球”、“快拉快弔”、“後場下壓”及“守中反攻”。
- 雙打打法有“快攻壓網”、“前場打點”、“後攻前封”和“抽壓底線”。
比賽場地
標準的羽毛球場(Badminton Court)為長方形,長度13.4米,寬度6.1米,天花板的高度應大於6.1米。羽毛球場的網柱必須固定在地面上,有效高度為1.55米。球網頂部至地面的高度為1.524米。
場地線寬40毫米,須用白色或黃色的顏料畫出,併在球場的邊線(Sideline)及底線(Base Line)以外分別要留出1米和2米以上的安全空間。
羽毛球球網(Badminton Net)用深色纖維製成,網孔大小15~20毫米,球網長6.10米,寬0.76米。
比賽用具
羽毛球(Shuttlecock)由16根羽毛及球托組成。羽毛長62~70毫米,頂端圍成圓形。球托直徑25~28毫米,重量4.74~5.5克,底部為圓形。
羽毛球拍(Racket)的長度不得大於680毫米,拍面的長度應低於290毫米,寬度低於230毫米。
馬拉松
馬拉松(marathon)是一項極其考驗耐力的長跑運動。現在規定的長度是42公里195米或26英里385碼。
歷史起源
馬拉松運動是和傳奇分不開的。前490年,希臘聯軍在馬拉松戰役中擊敗入侵的波斯軍隊,取得希波戰爭的決定性勝利。傳說希臘傳令兵費迪皮迪茲(Phidippides)帶傷從馬拉松跑回雅典宣布勝利,之後力竭而死。然而,根據在馬拉松戰役當年出生的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記錄,雅典傳令兵費迪皮迪茲實際奔跑的路線是從雅典到斯巴達,目的是請求斯巴達的援助。後來形成的「馬拉松的傳說」首次見諸于1世紀時Plutarch的 On the Glory of Athens,進而成為馬拉松運動的起源。
賽制
正式的馬拉松比賽距離是42公里195米,1980年代後,半程馬拉松(21公里)在民間興起。 由於馬拉松比賽經常在公路上進行,賽道不同,因而沒有世界紀錄,只有世界最佳成績作為表達冠軍選手的成績紀錄。
但是在2004年第一天,國際田聯宣布了一項新決定:包括馬拉松在內的公路賽跑和競走項目將告別隻有世界最好成績的時代,開始擁有世界紀錄。
國際田聯宣布這個決定後,英國長跑女將拉德克利夫被正式認定為女子10公里、20公里和馬拉松三個項目的世界紀錄保持者,而波蘭人科熱日尼奧夫斯基則是男子50公里競走的第一個世界紀錄擁有者。
跆拳道
跆拳道是一種使用拳腳進行格鬥、對抗的運動項目。這項運動於1988年漢城(即今首爾)的奧運會成為示範項目,並於1992年的巴塞隆拿奧運會開始進行公開競賽,但其成績並不計入獎牌榜。到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成為正式的比賽項目。
跆拳道是朝鮮半島人民的國技,「跆」意為運用腳進行攻守、馬步等技術,「拳」代表以手進行的攻守技術,「道」是指練武者對武術的心靈修為。它既是一項能強身健體又能防身自衛的傳統搏擊術,更是一項新興的集健身、競技、娛樂為一體的現代競技體育運動,集力學、兵學、哲學、醫學、倫理學為一體,以技擊挌鬥為基礎,以修心養性為核心,以磨練人的意志、振奮人的內在精神氣質、培訓練習者良好的禮儀道德為目的。現時在韓國,所有小學生每年都會有一定的時間用來學習跆拳道。
跆拳道的特點
以腿為主手足並用
跆拳道技術方法中占主導地位的是腿法,腿法技術在整體運用中約占四分之三,因為腿的長度和力量是人體中最長最大的,其次才是手。腿的技法有很多種形式,可高可低,可近可遠,可左可右,右直右屈,可轉可旋,威脅力極大,是比賽時 得分和實用制敵的有效方法。其次是手法,手臂的靈活性很好,可以自如地控制 完成防守和進攻動作,同時也可以變化為拳,掌,肘,肩的多種用法,進行實戰。在競賽規則以外的跆拳道實戰中,人體的一些主要關節部位亦可以用來作進攻的武器,或防守的盾牌,這是跆拳道技術的本質,如人體的手,肘,膝,腳等關節部位,是跆拳道實戰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擊打武器。
方法簡練,剛直硬打
不論是在比賽時還是在實戰中,跆拳道的進攻方法都是十分簡捷而實效的。對抗時雙方都是直接接觸,以剛制剛,用簡練硬朗的方法直接擊打對方,或拳或腿,速度快,變化多;防守的動作也是以直接的格擋為主,隨即是連續的反擊動作。防守時很少使用躲閃防守法,追求剛來剛往,硬拼硬打,盡可能保持或縮短雙方間的距離,以增加擊打的有效性,在近距離拼鬥中爭取比賽或實戰的勝利。
內外兼修,功法獨特
跆拳道理論認為,經過專門訓練,人的關節部位能產生不可思議的威力,特別是拳,肘,膝和腳四個部位,尤以腳和手為甚。長期專門練習跆拳道,可以使人達到內外合一的程度,即內功和外力達到統一的巔峰。由於無法確定人體關節部位武器化的威力和潛力到底有多大,只有通過對木板,磚瓦等物體的擊打來測量驗定練習者的功力水平。功力測驗是跆拳道訓練水平,晉級考試,表演和比賽的一個重要內容,以此顯示出跆拳道獨特的功法和特點。
以擊破為測試功力的手段
跆拳道在向外推廣時,大多是以這種擊破的方式向人們展示其威猛無比的功夫,這種方法是用拳、掌或腳分別擊碎木板、磚瓦,以此檢驗和測試練習者的功力程度。這種獨特的方法現已成為跆拳道訓練、晉級升級、表演比賽的一個主要內容。
禮始禮終,培養良好道德品質
跆拳道給人們留下的較深的印象是,跆拳道練習者始終是在不同的場合行禮鞠躬。這是因為跆拳道練習者始終把“禮”作為訓練內容,強調“禮始禮終”,即練習活動都要從禮開始,以禮結束,並突出愛國主義。要求跆拳道練習者在練習技術的同時,在道德修養方面也要不斷提高自己。通過用行禮的方式向長輩、教練、老師、隊友鞠躬施禮,使跆拳道練習者養成發自內心的行禮習慣,以養成恭敬謙虛、友好忍讓的態度和互相學習的作風,並培養其堅韌不拔的意識品質。
段位和級別
區別跆拳道的級別主要從腰帶上來看:
- 十級為白帶:表示空白,根本沒有跆拳道知識,意味著入門階段。
- 九級為白帶加黃杠。
- 八級為黃帶:表示大地,草木在大地生根發芽,意味著學習基礎階段。
- 七級為黃帶加綠杠。
- 六級為綠帶:表示草木,成長中的綠色草木,意味著技術的進步階段。
- 五級為綠帶加藍杠。
- 四級為藍帶:表示藍天,草木向著藍天茁壯成長,意味著進度達到相當高的階段。
- 三級為藍帶加紅杠。
- 二級為紅帶:表示危險,已具備相當的威力,意味著克己和警告對手不要接近。
- 一級為紅帶加黑杠。
- 黑帶:表示白色的對立,相對白色技術已經熟練,意味著黑暗中也能發揮自身能力。
網球
網球是一項隔著球網、用球拍擊打橡膠製空心球的運動。網球起源於英國,最早流行於英語國家的上流社會。網球分單打和雙打。乒乓球起源於網球。
網球現在是一項奧運會比賽項目,適合社會各階層與年齡段人群。網球的比賽規則自1920年代起就幾乎沒有更改。
比賽規則
網球比賽在一個長方形的場地上進行。網球場地上用白線划出界線。標準網球場的長度是23.77米(78英尺)。單打比賽的球場寬度定為8.23米(27英尺),雙打比賽則為10.97米(36英尺)。
場地
按照材料主要分為三種:草地、紅土與硬地。不同的場地提供不同的球速和彈跳。硬地有很多種類,從老式的混凝土,室內木質地板到類似AstroTurf的人造草地。紅土被視為慢速場地,因為球反彈相對較高較慢,使得球員不容易擊出無法回擊的球。在紅土球場上,出線的裁決相對容易,因為網球會在土場錶面留下痕跡。硬地和草場被視為快速場地,球速快,反彈底,使得擊球短,更有力,因而強力發球型球員擁有優勢。在四大滿貫賽事中,澳網和美網為硬地(最初都是草地),法網是紅土,溫網是草地。
盤
一盤由多個局組成,當一名或一組選手獲得規定條件的局數後,一盤比賽結束。選手在每個單數局結束後交換比賽場地。一盤中局數的比分是以正常的數列表示的。每局比賽前由裁判報出本盤比賽的比分。
傳統上,率先獲得6局比賽勝利並領先對手至少2局的選手贏得該盤。但現在更為常見的記分方法是,當雙方在一盤中戰成6比6平時,將舉行一局特殊的“決勝局”,又稱“搶七局”。獲得決勝局勝利的選手就以總局數7比6贏得該盤。還有一些時候,在5盤制比賽的最後一盤如果雙方戰成6比6平,就沒有決勝局,而採用傳統的方式直到一方連續獲得2局的勝利後比賽才結束。
在決勝局比賽中,記分採用正常的數列表示,率先獲得7分並領先對手至少2分的選手獲勝。決勝局開始時的發球權歸上一局比賽的接球手。該名選手在自己的右邊發球區發一個球,然後將發球權交給對手。對手再有兩次發球的機會,之後每兩次發球輪流發球權。每打6分後雙方交換場地。
比賽
大多數比賽由多盤比賽組成,而且總盤數一般為單數。男子單打比賽一般有5盤,率先贏得3盤的選手獲勝;而其他比賽一般有3盤,率先贏得2盤的選手獲勝。
發球權按每局比賽輪流,不受一盤比賽的開始或結束的影響。決勝局被算作是一局比賽。一場比賽的總比分可以只給出總盤數的比分(例如3-1,表示勝者贏3盤,敗者贏1盤),也可列出所有局數的比分,但都必須先列出勝者的比分。例如7-5 6-7 (4) 6-4 7-6 (6)採用的就是後一種記分方式,表示獲勝的一方贏得了第一、第三和第四盤的勝利,而第二和第四盤是靠決勝局決出勝負的。在括弧中的數字表示的是輸的一方在決勝局中得到的分數,例如第二盤決勝局的比分就是4-7,而第四盤決勝局的比分則是8-6。
人員
在一場正式比賽中,除了球員外,還有相關人員在場。網球比賽的主裁判坐在球場外一邊的中間的高椅上,他對比賽中所有事件擁有最終仲裁權。此外還有邊裁協助主裁判的判決,他們主要的工作是決定球是否落在規定的區域內,以及檢查球員發球時是否違例。此外還可設一名網裁,負責判斷發球時球是否觸網。
比賽中還可設球童,負責撿球以及將球和毛巾遞給球員。他們不負責比賽的裁決。場外裁判一般坐在觀眾席中,擁有對比賽規則的最終解釋權。
網球四大滿貫
四大滿貫是一年一度網球賽事中最重要的四次比賽,即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澳網)、法國網球公開賽(法網)、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溫網)、美國網球公開賽(美網)。
時間:一月 時間:五月-六月 時間:六月-七月 時間:九月
比賽: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比賽:法國網球公開賽 比賽:溫布頓網球錦標賽 比賽:美國網球公開賽
地點:墨爾本;澳大利亞 地點:巴黎 , 法國 地點:倫敦 , 英國 地點:紐約 , 美國
場地:硬地 場地:紅土地 場地:草地 場地:硬地
合球
合球是一種球類團隊運動,有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這項運動,尤以在荷蘭、比利時最為常見。與大多數球類團隊運動不同的是,合球是一項男女混合運動,比賽雙方各4男4女,提倡平等。
介紹
合球有些類似籃球,在一個分兩個半區的球場上比賽。兩邊球場各有一個3.5米高的籃筐,兩個隊伍的目標是將球投入對方的籃筐。合球理念是男女平等,團體配合,減少個人間的身體對抗。
歷史
合球的發明者是一位荷蘭籍教師Nico Broekhuysen,他在瑞典小鎮Naas參與夏季課程時,從一項遊戲中萌發了合球運動的概念。在1902年于阿姆斯特丹發明了合球。
合球運動首先在荷蘭發展起來,但荷蘭合球聯會一直將精力集中在改善內部構架運作之上,而較少投入于合球的國際化。
合球在1920年及1928年的奧運會中成為演示項目。國際合球聯盟于1933年成立,此後合球在國際上得到了大範圍的推廣。合球世界錦標賽于1978年開始舉辦。自1985年起,合球被列入世界認可的運動項目之一。
主要規則
• 兩隊各有8人,4男4女。其中2男2女負責防守在己方半區,另外4人在另外半區進攻。進兩球進攻防守交換。半場換邊。
• 防守者不允許投籃,而是要交給己方進攻隊員。防守者不能與對方進攻隊員身體接觸(一臂距離以外),而是舉雙手起阻擋作用。
• 男隊員對位防守男隊員,女隊員對位女隊員,不允許錯位防守。
• 帶球視作犯規,也不能從對手手中斷球(即使沒有身體接觸)。
高爾夫球
高爾夫球,又稱高球,哥爾夫球,俗稱小白球,是一種室外體育運動。個人或團體球員以不同的高爾夫球桿將一顆小球打進果嶺的洞內。高爾夫球像是起源自蘇格蘭。大部份的比賽有18洞。桿數越少的越優勝。
目前世界上較為知名的個人比賽有:英國公開賽、英國業餘高爾夫球錦標賽、美國公開賽、美國業餘高爾夫球錦標賽、美國大師賽和美國職業高爾夫球協會錦標賽。最有名的團體比賽有世界杯賽、萊德杯歐美對抗賽和沃克杯美英愛爾蘭系列賽。
英國公開賽、美國公開賽、美國大師賽和美國職業高爾夫球協會錦標賽是高爾夫球界的四大大滿貫賽事。
高爾夫球普遍被視為蘇格蘭人的發明,今日的高爾夫球18洞制度亦由蘇格蘭制定,當地亦有全球最歷史悠久的高球會,被視作蘇格蘭國粹,但近年有中國學者提出中國宋朝時已有近似高爾夫球的玩意,當時稱作「捶丸」,玩法與高爾夫球近似,並推斷捶丸經海上絲路流傳出外,登陸蘇格蘭,再發展成18洞的運動;法國亦有學者提出比蘇格蘭人更早發明的高爾夫球活動。這一歷史詮譯在蘇格蘭引起頗大爭議。
得分
計分 術語 定義
-4 Condor 或 Triple-Eagle (三鷹) 少標準桿數四桿
-3 Albatross 或 Double-Eagle (雙鷹) 少標準桿數三桿
-2 Eagle ( 老鷹) 少標準桿數兩桿
-1 Birdie (小鳥) 少標準桿數一桿
+0 Par (標準桿) 平標準桿數
+1 Bogey (柏忌) 多標準桿數一桿
+2 Double Bogey (雙柏忌) 多標準桿數兩桿
+3 Triple Bogey (三柏忌) 多標準桿數三桿
+4 Quadruple Bogey (四柏忌) 多標準桿數四桿
高爾夫各球洞因地形變化而出現不等的距離,通常將此不等的距離分成:長,中,短三種。十八個球洞中,長,短距離的球洞各有四個,中等距離的球洞有十個,採混合式排列,一個球場大部分平均會分佈水池(下水罰桿一桿),界外球OB(out of band 罰桿兩桿),OB線旁會豎立白色木樁,球洞部份可分為長草區、球道區、沙坑等,各個球場有自訂另行規則。
球場的球洞分部大部分為有:四個3桿洞,十個四桿洞,四個五桿洞,球桿的標準為不超過14枝球桿為上限,一般球友多會使用一枝開球木桿,兩支球道木桿,九支鐵桿,一枝推桿以及一枝特殊用途的球桿。
不同距離的標準桿數:431米以上為5桿,430.9米至229.1米為4桿,229米以下為3桿,球場標準桿的設定,依據球道的整體距離與分配做設定,通常是18洞72桿,偶爾也會有70桿或71桿的球場。高爾夫的職業比賽中,通常一場比賽要比四個回合,女子組通常是三個回合。 也有趣聞所言為何高爾夫球為18個洞 一瓶威士忌剛好可以到好18杯的酒盃 一言打完18個洞剛剛好把一瓶威士忌喝完,完美的結束。
排球
排球運動起源於美國。1895年2月9日,由美國麻省霍利約克城基督教青年會幹事威廉•摩根發明。 起初,人們分站在網球場球網的兩側,將籃球膽托來托去,參加人數、擊球次數不限。比賽中網高1.98米。這就是排球的雛形。
1896年,在美國斯普林費爾德體育專科學校舉行了第一場公開比賽。
初期,排球被稱為Mintonette(小網子之意)。1896年,霍爾斯泰德教授根據比賽特點,提議改為Volleyball(空中擊球),即現代國際通用名稱Volleyball(排球)。當時的正式用球圓周為25~27英寸(約63.5~68.8釐米),重量為9~12盎司(約255~346克)。現代國際比賽用球的材料和製作工藝有很大改變,但球的規格還和以前差不多。
場地與設施
排球場由比賽場區(playing court)和無障礙區(free zone)組成。比賽場區的長度18米,寬度9米。可分為兩塊等面積(9m×9m)的區域,比賽的兩隊各於球場的一邊,每一邊又可分為前區(離中線3米內的區域)和後區(離中線3米到15米的區域),劃分前區和後區的線稱為攻擊線(attack line),男子競賽為中線以上最高點離地面2.43米的網子(女子競賽則是2.24米);無障礙區,指的是場地上方不得有任何障礙物的空間,除寬度不得小於兩米外沒有其他限制。
比賽
犯規的項目
1.用手觸網
2.排球打中標誌桿
3.發球時踏中底線
4.四次擊球
5.連擊
6.持球
7.越中線
8.越三米線高於球網後排攻擊
9.觸手出界
得分
正式比賽採取 :
1. 首4局25分制, 第5局15分制; 兩隊24分平手(第5局14分平手)後就行Deuce制, 直至A隊贏B隊2分, A隊才贏得1局
2. 每局都是直接得分, 取消了發球權制
戰術
球員位置
球員通常不需要掌握全部六種技術——發球、一傳(接發球)、二傳(舉球、托球)、扣球、攔網、救球,而是通常根據球隊的戰術,以其中的一種或多種為專長。最常見的位置分配包含三種位置:攻手(分為主攻手和副攻手)、二傳手和自由人(專職防守的球員) 為了有效阻擋對方的進攻,併在對方有足夠反應時間之前將球以陡峭的角度高速彈回對方場地, 一般來說由身材較高且彈跳力好的球員擔當攻手。
二傳手(舉球員、托球員)
二傳手的職責在於組織全隊的進攻,他們負責在二傳時將球送至讓攻手最適宜扣球的位置。二傳手必須有能力和扣球隊員組合出多種變化以破壞對方的防守。移動快速、傳球精準是一個二傳手的必備素質。一位好的舉球員可串起全隊的攻勢,並且必須相當瞭解隊上各攻擊手的特性與習慣,在比賽中更要保持清楚的頭腦與思維,另外,在某些時候舉球員也必須扮演攻擊手角色,所以除了練習舉球技巧外,舉球員也必須具備些許長球攻擊能力,所以一位優秀的舉球員的訓練與養成也是相當辛苦的。
自由人(自由球員)
自由人是專職防守的球員,負責接扣球和接發球(救球)。通常自由人具有全隊最快的反應速度和最好的一傳技術。由於自由人不需要在網前進攻或防守,可以由一傳技術好的矮個子球員勝任。在比賽被指定為自由人的球員不可以擔任其他位置。自由球員的替換次數是不受限制的,但兩次的替換之間必須隔一次死球,而且只能由被替換下場者做輪替。替換的時間必須在裁判吹哨示意發球前做更換。每一局開始前,自由球員不得先進場,必須等第二裁判核對先發球員後才可替換進場。副攻手副攻手是經常在靠近二傳手的位置打出快攻的球員。
副攻手
副攻手專職攔網,因為他們必須阻擋來自對方副攻手的快攻,並且需要從中間向兩邊快速移動以組織雙人攔網。通常副攻手是隊中最高的球員,且不要求有很好的防守技術。
主攻手
主攻手是在靠近標誌桿的位置進攻的球員。由於大多數傳向主攻位置的球都是高球,因此主攻手往往採用很長的助跑,有時甚至從邊線外開始助跑。在進攻中主攻手通常依靠強力扣殺得分,但有時也要求以斜線助跑和快攻來擾亂對方的防守。主攻手還需要掌握一傳技術,因為在對方發球時他們通常作為自由人以外的第二一傳點。慣用右手的主攻手最適合在4號位(前排左側)進攻,相對的,慣用左手的主攻手最適合在2號位(前排右側)進攻。
籃球
籃球是一個由兩隊參與的球類運動,每隊出場5名隊員。目的是將球進入對方球籃得分,並阻止對方獲得球或得分。可將球向任何方向傳、投、拍、滾或運,但要受下列規則的限制。但是籃球比賽的形勢多種多樣,以當下最流行的街頭三人籃球賽而言,是三對三的比賽,更講究個人技術。當今世界籃球水平最高的聯賽是美國的國家籃球協會(NBA)。
歷史籃球在1891年被一個加拿大籍美國麻省青年會學院的牧師奈斯密夫博士發明的,由於當地有一個長而寒冷的冬季,極不適合進行比如是美式足球或棒球等的室外運動,於是就叫奈斯密夫博士發明一種適合室內進行的運動,奈斯密夫博士並不希望他所發明的運動會像美式足球般容易受傷,也覺得像足球可以透過大力的射門可以增加入球機會並不好,於是便發明瞭籃球,並有13條規則。
籃球在1904年列入奧運會的表演項目,而到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更成為正式項目。至於女子籃球要到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才成為項目。
場地
• 球場(Play court):球場應當是一個堅固且無障礙物的平面,從邊界線內側量起, 長28米,寬15米。
• 線(Lines):線寬5釐米,應清晰可見、顏色相同(推薦為白色)
• 邊界線:邊界線包括兩條底線(End lines)(在較短的一邊)和兩條邊線(side lines)(在較長的一邊),他們不是場地的一部分。所有的障礙物應距離邊線至少2米。
• 中線(Centre line):中線是經過兩條邊線中點,與底線平行的線段。中線兩端突出邊線15釐米。
• 中圈(Middle circle):中圈位於球場的正中,圓心至圓環外邊緣長度為1.80米。如果中圈內部塗色,則應與限制區顏色一致。
• 半圈(Semicircles):半圈的圓心至圓環外邊緣長度為1.80米,圓心位於罰球線中點。
• 罰球線(Free-throw lines):罰球線應與底線平行,距離底線內邊最遠5.80米,長度為3.6米。罰球線中點應與兩條邊線的中點在同一條想象中的直線上。
• 限制區(Restricted areas):限制區是由底線、罰球線和兩條一端由底線發出,端點距離底線中點3米遠,一端與罰球線端點相連的線段及其包圍而成的區域組成。這些線,包括底線,都是限制區的一部分。限制區的顏色可以與其他區域不同,但應與中圈相同。
• 三分投籃區(Three-point field goal area):一對的三分投籃區是球場上除了靠近對方籃筐的一個區域以外的全部區域,它由以下的線包圍:
o 兩條垂直於底線的線段,其一端位於底線上且距底線中點6.25米,另一端與籃筐圓心位於同一平行於底線的想象線上,線長1.575米。
o 一條以籃筐圓心為圓心,半徑6.25米的半圓弧,其端點與上述兩條線段的端點重合。
o 這三條線合稱三分線。
籃球的玩法和規則
在一場球賽中,裁判員會首先在中圈裡進行跳球,一旦任一方的跳球球員把球拍到,球賽便開始了。球員就要用一切合法的方法,目的要把球投進籃中,籃球規則中訂明,球員可以只可以用手玩籃球,但不可以用拳打,而蓄意用下肢接觸球的更是違例。持球的球員必須運動籃球才可以帶著球走,只可以用單手拍球、傳球或投籃。
正規的球賽共分作四節,每一節10分鐘,若未能在正規比賽時間中取得勝利,就會進行加時賽,每節加時賽有5分鐘,如仍未能分出勝負,則會再進行,直至分出勝負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