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球例
籃球球例
在一場球賽中,裁判員會首先在中圈裡進行跳球,一旦任一方的跳球球員把球拍到,球賽便開始了。球員就要用一切合法的方法,目的要把球投進籃中,籃球規則中訂明,球員可以只可以用手玩籃球,但不可以用拳打,而蓄意用下肢接觸球的更是違例。持球的球員必須運動籃球才可以帶著球走,只可以用單手拍球、傳球或投籃。
正規的球賽共分作四節,每一節10分鐘,若未能在正規比賽時間中取得勝利,就會進行加時賽,每節加時賽有5分鐘,如仍未能分出勝負,則會再進行,直至分出勝負為止。
比賽中,每隊要在24秒內進攻,如果未能在24秒內把球投進或碰到對方球籃,就算違例,對方可得到控球權。
球員投籃,成功的話一般是2分,若果在三分區(三分線以外)投籃的話,就會得到3分,而在罰球情況下成功的會有1分。
有時雙方球員會同時爭奪(手接觸著)籃球,又或在籃球規則中未能判斷控球權誰屬的情況下,球證會判雙方球員跳球。以往跳球會在最近的中圈或罰球圈進行(若規則定明時則在中圈),從2003年開始,國際籃球規則開始採用球權輪替法,以加快比賽節奏。
犯規
國際籃球規則中,犯規是指與對方球員的非法身體接觸和/或違反運動道德的行為,每次被判犯規的球員都會被登記,每個球員容許有5次個人犯規(NBA中為六次),而個人犯規包括以下幾種:
有以下幾類犯規:
• 侵人犯規(一般人稱為個人犯規)
定明球員不得以任何不正常的姿態(超出他的「圓柱體」),去阻止對方球員的前進,或使用粗野/激烈的動作。
常見的侵人犯規有:
o 阻擋
o 撞人
o 背後非法防守
o 阻撓
o 非法掩護
o 非法用手
o 推人
o 罰則:如被判侵人犯規,除犯規球員要被登記一次個人犯規外,對方更可按情況得到控球權或罰球機會。
• 雙方犯規
在某些情況下,雙方球員會為了爭奪位置而發有激烈的動作,就是指侵人犯規的動作。球證就會判雙方球員一次隻方犯規,即每人一次個人 犯規,然後按輪換發球法決定發球權。
• 違反運動道德犯規
當球員犯規嚴重粗野,又或者球員防守時並非針對籃球而是進攻球員,這很容易導致受傷,球證可判斷為違反運動道德犯規。
o 罰則:如被判違反運動道德犯規,會被登記違反運動道德犯規,這犯規同時是個人犯規,但兩次違反則不可在同一場比賽再參與比賽。除此以外,對方會得到罰球並之後有控球權。
• 技術犯規
是指所有球隊人員,包括球員、教練和其他註冊人員的非接觸性犯規。規則中定明,所有人不可對球證無禮、要服從球證判決、不能拖延時間、不可騷擾對方球員、扣籃球員除安全理由外不可掛在籃上等,新的規則更定明球員不能故意跌下以博取對方犯規也是技術犯規的一種。
o 罰則:如被判技術犯規,會被登記技術犯規,這犯規同時是個人犯規。除此以外,對方會得到罰球並之後有控球權。
• 打架
是針對在球場內球員以外的隨隊人員的打架行為的規則
。違反者會被逐離場
裁判手號
網球球例
網球球例
得分
參賽選手站在球網兩邊,其中一名(或一組)選手為發球手,另一位(或一組)則是接球手。一局比賽結束之後交換發球權。發球手必須站在底線後面,以及中界點和邊線間的任意一點。接球手可選擇站在球網後面的任何一點,一般站在發球手的斜對面。在接球手示意準備完畢後,發球手開始發球。發球時,選手應該用手將球拋向空中任何方向(一般向上),然後在球落地之前用球拍擊球。如果球手對拋球的動作不滿意,可以讓球自然落地,然後重新開始。但如果球手做出用球拍擊球的動作但並未擊打到球,則被視為發球失誤。
發球手在發球的整個過程中,兩腳不應該偏離最初的位置。發球手的腳可以離開地面,但是不得走動或奔跑;這是為了防止故意誤導球的走向。違反此規定,或雙腳偏離區域過大,可能構成違例。
在一次正確的發球中,發出的球應該越過球網(但不觸及球網),並落在球網另一側斜對角發球區中的任意一點。如果球觸網但依然落在斜對角的發球區,則構成觸網,應該重新發球(但不記為發球失誤)。如果球落網、沒有過網前就落地、落地前觸碰到除球網外的任何物體或沒有落在斜對角發球區,就是一次發球失誤。第一次發球失誤後發球手可以再發一次,但如果依然失誤,則讓對手得一分。發球成功之後,接球手回擊。球員應該在球回彈兩次之前用球拍擊球一次,使球穿越球網並落在對方球場內的任意一點,否則就失一分。
球手在球落地回彈之前就擊球,依然有效。但觸碰球網、在球穿越球網前擊球、用球拍之外的任何物體擊球、故意擊球兩次等其他行為都將導致失分。在雙打比賽中,在發球與首次回擊後,搭檔中的任何一位在任意回合中都可擊球,但不得同時擊球。
記分
一場網球比賽一般由一至五盤比賽構成,而每一盤一般又分數局。率先贏得規定局數的選手贏得一盤,而率先贏得規定盤數的選手則贏得比賽。
局
一局比賽只有一名選手發球,率先贏得至少4分並多出對手至少2分的選手贏得一局。一局比賽中,每一次發球必須在半場的兩個發球區輪流,每局第一次發球應先從右邊開始。
網球每局的記分方法十分特殊,從0至3分分別為“零”(love)、“十五”(fifteen)、“三十”(thirty)和“四十”(forty)。記分時,發球手的得分在前。因此“30比0”的意思是,發球手贏得2分,而接球手還未得分。
當雙方選手都得到了3分時,一般叫“平局”(deuce)而非“40比40”。在出現平局後一名球手再得一分,被稱為“占先”(advantage),而不再記分。如果在占先的情況下失去一分,就再度回到平局;如占先後再得一分,就贏得一局。發球手占先,或在領先對手2分及以上的情況下,被稱作握有“局點”(game point)[如果贏得這一局後又恰好可以贏得一盤,就可稱作“盤點”(set point),能贏得比賽就稱作“賽點”(match point)]。如果是接球手處於類似情況時,被稱作握有“破發點”(break point)。
每次發球前,比賽裁判應當口頭報出本局比賽的比分。在沒有裁判的比賽中,發球手應該報分。
排球球例
排球球例
隊員及隊員位置每隊應有六位隊員,另外還可以有六位替補員。站在近網的三位隊員稱為前排隊員,站在後面三位隊員稱為後排球員。
發球前,後排隊員不得站到前排隊員的前面,同排隊員不得互調位置。
計分法
局數
比賽應為五局三勝,一般的比賽也可採用三局二勝,以先贏三局或先贏三局的隊伍為勝。每局以先得15分者為勝。如果雙方打成14比14時,應繼續比賽直至其中一隊先多得2 分成為勝隊。
得分
如果發球隊伍觸犯下列錯誤,即喪失發球權。但如對方犯下列錯誤,則發球隊伍可得一分,並且繼續發球。
- 球落在本方球場範圍內。
- 發球出界(沒有把球打在對方場區內,球落在界線上,還是算界內球)。
- 發球隊員沒有在規定的發球區內發球,或是發球時腳踏線。
- 沒有依照發球次序發球。
- 本方球隊連續擊球三次。
- 持球(擊球時,球在手中有停留現象)。
- 連擊(一人連續擊球兩次,或擊球時,球接觸身體兩次)。
- 觸網(比賽進行時,身體任何部份碰養球網)。
- 身體任何部分越過中線,並接觸地面。
- 過網擊球(扣球隨球過網不算)
- 後排球員犯規(如隊員的位置錯誤,後排隊員攔網或攻擊等)。
暫停和替補隊員
在每局比賽中,每隊如因事可請求暫停兩次,每次三十秒鐘。請求暫停,必須是比賽成死球時,由隊長或教練向裁判請求。 在比賽中,如果要替補隊員,可由隊長或教練向栽判請求。在一局中每隊可以換人六次,正式隊員被換出又換入後,不得在同局中再替換。
發球
由發球隊員在發球區內,用單手將球擊起,使球從網項上越過落到對方的場區內(包括四周界線在內),算發球成功。但發球時必須清楚地將球拋起,腳不得踏端線。 如發球的一方失誤,即由對方發球,對方發球時,球員應先向順時針方向輪轉一下,即是由原來二號位的隊員發球。
排球裁判手勢
足球球例
足球球例
開賽前
- 採用擲毫方式,勝方只可選擇進攻方向。
- 而另一隊就得開球權。
- 擲毫得勝的一隊在下半場得開球權。
- 在下半場開始前,雙方需要換場。
開球
- 開球是開始比賽或重新開始比賽的一種方式
- 開始比賽的一刻
- 當皮球被射入球門後
-下半場開始此賽的一刻
- 有需要時,加時兩個半場開始比賽的一刻
- 開球時可直接射門取得入球。
程序
所有球員要留在其半場內,開球的對方球員需要離球9.15分呎(10 碼)直至賽事正式開始後,皮球放在中圈點上不動 ,裁判員發出訊號,當皮球向前滾動便算比賽正式開始,開球的球員在皮球未經其他球員觸及前不得再次觸球,當一隊取得入球後,由對方球隊再次開球
觸犯球例 / 罰則
- 假如開球的球員在皮球未經其他球員觸及前再次觸球:判對方球隊在犯規地點踢一個間接自由球
- 在進行開球程序時觸犯其他犯規:重新開球比賽
程序
裁判員在球賽暫停時皮球所在地用墜球方式來重新開始比賽,當皮球觸及地面時比賽就算正式開始。
特別情況
- 當判給對守方球隊在其球門區域內得一自由球時,守方球員可在球門區域內任何地點開出該自由球。
- 當攻方球隊在對方球門區域內得一間接自由球時,可以在與球門線平行的球門 區域界線上最接近犯規地點,開出該間接自由球。
- 當球賽在球門區域內進行時,因某些事故而球賽暫停,可以在與球門線平行的球門區域界線上最接近皮球所在地用墜球方式重新開始比賽。
裁判員暫停比賽皮球在比賽範圍內
在下列情況下,皮球在任何時間都是在比賽範圍內:
- 皮球從球門柱,橫楣或角球旗竿反彈回球場範圍內
- 皮球從球場內的裁判員或助理裁判員反彈回球場範圍內
入球
凡整個皮球從兩球門柱之間,橫楣下全部越過球門線,而之前並未有攻方球員觸犯球例,就算一個入球。
越位
越位位置(處於越位位置,並不是觸犯球例。)
一名球員是處於越位位置假如:
他比對方的第二名最後守衛及球更接近對方的球門線
一名球員不是處於越位位置假如:
他位於己方的半場
他與對方第二名最後守衛處於同一線上
他與對方兩名守衛處於同一線上
犯規
處於越位位置的球員,若在隊友觸球或踢球時,裁判員認為其當時的動作確有實際參與比賽,及在下列情況下方可以判罰越位犯規:
1. 干擾比賽
2. 干擾對方球員
3. 利用處於越位位置而取得利益
規及不檢行為
犯規及不檢行為的判罰如下:
直接自由球
假如裁判員認為一名球員因不小心,魯莽或使用暴力而觸犯下列六項任何一項時,則會判罰一直接自由球予對方:
1. 踢或意圖踢對方球員
2. 摔倒或意圖絆倒對方球員
3. 飛踢向對方球員
4. 衝撞對方球員
5. 毆打或意圖毆打對方球員
6. 推對方球員
假如一名球員觸犯下列四項任何一項時,則會判罰一直接自由球予對方:
7. 當攔截對方球員時,在接觸皮球前,先接觸到對方球員的身體任何部份
8. 拉對方球員
9. 向對方球員吐口水
10. 故意用手觸球(守門員在己方點球區域內不受限制)
直接自由球在犯規地點上開出點球,當一球員在其點球區域內觸犯上述十項犯規之任何一項時,無論皮球在何處,只要是在比賽進行中,就會判罰一點球。
間接自由球
假如裁判員認為有球員觸犯下列犯規時,應判罰一間接自由球予對方:
1. 危險動作
2. 阻礙對方球員推進
3. 阻撓對方守門員從其手中開出皮球
4. 觸犯任何一項未有在球例十二章提及的犯規,因而引致裁判員停止比賽及需 要警告或判罰球員離場
假如一名守門員在其點球區域內觸犯下列五項任何一項時,應判罰一間接自由球予對方:
5. 從開始用雙手控制皮球的一瞬間起,在未將皮球交出前走動超過四步
6. 在交出皮球後,未經任何球員觸及皮球,再次用手觸及皮球
7. 用手觸及直接從隊友蓄意用腳回傳之皮球
8. 用手觸及從隊友擲入之界外球
9. 浪費時間
間接自由球在犯規地點上開出
觸犯球例/罰則
黃牌警告的犯規
一名球員如觸犯下列七項任何一項時,必須被黃牌警告:
1.欠缺體育精神行為
2.用言語或行動表示不滿
3.屢次觸犯比賽規則
4.阻延重新開始比賽
5.在開角球或自由球時未能遵照法例規定離球9.15公呎(10碼)的距離
6.未得裁判員許可擅自進入或重新進入球場範圍
7.未得裁判員許可故意離開球場範圍
紅牌警告的犯規
一名球員觸犯下列七項任何一項時,必須被紅牌驅逐離場:
1.嚴重犯規
2.兇暴行為
3.向對方球員或其他人仕吐口水
4.故意手球引致破壞對方一個入球或一明顯入球機會(守門員在點球區域不適用)
5.當一球員向對方球門推進,但受到對方球員侵犯而需要判罰一(直接)自由球或點球,因其破壞一明顯入球機會
6.用攻擊性、侮辱性或唾罵性的言語
7﹒在同一比賽中被警告後再觸犯應被警告的規則
乒乓球球例
乒乓球球例
球 : 球的直徑為 40mm,重 2.7g。
阻擋:對方擊球後,若球正朝著比賽檯面方向移動,在尚未觸及本方檯 區,亦未越其端線前,觸及本方球員或其穿帶的任何物品,稱為「阻擋」。
球拍: 在比賽中,球拍除因意外嚴重損壞致不能作賽,否則不得更換。
球衣: 在球衣的前面及側面最多可以有三個廣告,其總面積不得超過 200cm2(現行 160cm2)。
教練: 若一名教練在一個賽事中被逐離場兩次,裁判長有權在餘下的賽 事取消其教練資格。
雙打: 在世界錦標賽的雙打項目,兩名球員均必須來自同一屬會。
警告:在一場雙打比賽中,裁判員對其中一名球員的發球合法性有懷疑, 作出警告後,若該對球員任何一人在同一場比賽的發球合法性再受到懷疑, 裁判員毋須警告,應判對方得分。
地板: 地板表面不得光滑,及不準使用陶瓷磚塊。
暫停:在團體賽或單項賽事中,每方球員在一場比賽中均可享有一分鐘的暫停時間. 暫停可以由球員本人,單項賽事的指定教練或團體賽的隊長/教練提出.
備註: a.在團體賽的每一個別場次,雙方均可要求一次暫停
b.球員/教練/隊長可於一個回合結束時清晰叫「暫停」,並同時以 「T」字手號表示,裁判員收到有關訊息,將示意一分鐘的暫停
c.在「暫停」期間,若球員返回圍板旁接受場外指導或歇息, 必須將球拍放在球檯上
d.局與局之間的兩分鐘休息仍保持不變.
不君子行為:球員在沒有知會裁判的情況下更換球拍將按照違反紀律程序處理, 包括被判罰分,若再犯者,則可被取消資格.
游泳規則
自由泳
- 自由泳比賽時應從出發台起跳出發。
- 自由泳指比賽中運動員可以採用任何泳式。
- 每游完一趟和到達終點時,運動員身體的某一部分必須觸壁。
- 在整個游程中,運動員身體的某一部分必須露出水面。
- 允許運動員的身體在轉身過程中及出發和每次轉身不超過15 米的距離內完全沒入水中,但運動員的頭部必須在15 米之前露出水面。
仰泳
- 仰泳比賽時應從水中出發。
- 在出發信號發出前,運動員應面對出發端排於水中,兩手抓住出發握手器。
- 在整個游程中,運動員身體的某一部分必須露出水面。
- 允許運動員的身體在轉身過程中、抵達終點及出發和每次轉身後不超過15 米的距離內完全沒入水中,但運動員頭部必須在15 米之前露出水面。
- 運動員抵達終點時必須以仰臥姿勢觸壁。
蛙泳
- 蛙泳比賽時應從出發台起跳出發。
- 以出發和每次轉身後的第一次手臂動作開始,身體應保持俯臥。任何時候都不允許身體轉成仰臥姿勢。
- 在整個比賽中,動作週期必須是以一次划臂和一次蹬腿的順序完成。
- 兩臂的所有動作應同時並在同一水平面上進行,不得有交替動作。
- 兩手應一起在水面、水下或水上由胸前伸出。除轉身前的最後一次划水動作、轉身過程中及抵- 達終點前的最後一次划水動作外,肘部必須處於水下。
- 在每個完整動作週期內,運動員頭的某一部分應露出水面。
- 在蹬腿過程中,兩腳必須做外翻動作。
- 在每次轉身和到達終點時,兩手應在水面、水上或水下同時觸壁。
蝶泳
- 蝶泳比賽時應從出發台起跳出發。
- 以出發和每次轉身後的第一次手臂動作開始,身體應保持俯臥姿勢。
- 在比賽全程中,兩臂必須在水面上同時向前擺動,並同時向後划水。
- 兩腿所有向上的動作必須同時進行。兩腿或兩腳可不在同一水面上,但不允許有相對交替的動作。不允許蹬蛙泳腿。
- 在每次轉身和到達終點時,兩手應在水面、水上或水下同時觸壁。
冰球球例
最主要兩個規則就是Icing跟Offside。
Icing(底板球/死球) 在冰球比賽入門規則的解說是:
足球比賽中防守球員有“大腳解圍”之説,目的是將球遠遠的踢出本隊的防守區域以化解危機;但是在冰球比賽中,“大臂解圍”很可能要算違例。
冰球比賽中防守方如果沒有把球帶過紅線,在自己的半場把球打到對方的底板區的話,那麼裁判就要吹哨,停止比賽,把球帶回防守方的禁區內的爭球區重新爭球,這就是“底板球”,或叫“解圍違例”。此舉主要是為有利於進攻所設置,不讓防守球員輕易解圍。
在奧運會和國際比賽中,球只要打到底板區,裁判即可吹罰“底板球”。 “底板球”是一個比較複雜的規則,裁判可以視各種情況而決定吹罰與否;比如説解圍時球直接飛向球門(可以理解為遠射),解圍時球碰到了對方球員,解圍的球速太慢而對方肯定有時間回追卻故意讓球進入底板區,這些情況裁判是可以不予吹罰的。
最後需要注意一點:如果防守方的場上人數少於對方時,則防守方沒有“底板球”的限制,可以放心的“大臂解圍”,但是“底板球”對人數佔優的一方仍然有效。
簡單來說,這個規則就是防止防守方隨便清球,用消極的防守方式,把球盲目地打到對方的半場,但是防守方的隊員都不進攻。唯一不適用這個規則的時候,就是當場上是4個打5個的時候(也就是Power Play的時候),就沒有Icing的限制。
Offside(越位)在冰球比賽入門規則的解說是:
藍線就是“越位線”,見左邊的球場示意圖,紅線把球場分成兩半,每個半場又都有一條藍線,如果攻方從左往右進攻,球在越過對方半場的藍線時,此刻裁判會觀察藍線內的球員,如果有攻防球員先於球越過藍線,則算越位; 簡單的説,冰球越位和足球越位很相似,可以把藍線看成最後一名防守球員,這樣就好理解了。
所以當防守方被攻方圍攻的時候,只要把球打出藍線,就完成了防守的關鍵一步;因為攻方所有球員必須全部退出對方的禁區(藍線後),重新組織進攻。防守方贏得了時間,可以組織反搶或者換人等有利益守方的戰術。
簡單的說,就是進攻方在進入對方的半場時,一定要球先過藍線,進攻方的人才可以過藍線。所以防守方防守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想盡辦法讓進攻方的球出自己的半場(出藍線),這樣進攻方的球員必須全部退出對方的半場,再重新發動一波攻勢。但是如果進攻方在對方的半場攔截到球,則不會造成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