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來新學年學時,我立定決心執整書櫃,看着那一箱箱貼着「廢紙回收」的紙箱逐漸被書本填滿,心情百感交集。那一疊疊佈滿墨水、塗改帶痕跡和色彩斑斕螢光筆的紙張筆記從書架上移下,像是為跨越了名為「中學文憑試」此挑戰畫上圓滿的句號。
回望高中三年寒窗苦讀只為用兵一時的無數日與夜,我深深體會到「台上1分鐘,台下10年功」此道理。溫習時,總是為老師將會在試卷上出的考題而苦惱;考試後,總是為考得不理想而憂心;備戰文憑試時,總是為不斷迫近的開考日子而不安。自升上中四,大家的學習目標就朝着未來1000多日後文憑試而努力,渴望放榜時迎來美滿結局。我也曾陷入那茫茫書海之中,質疑自己是否有能力能否順利渡過此波濤洶湧的汪洋,更像迷失的小舟,找不到歸岸的方向。
正當以為高中的每天是渡日如年,實際上是時不我待,驗證成果的一天漸迫緊,緊張心情隨之而來。不過,心態影響狀態,當我為此焦慮無比時,有名師長提醒我面對挑戰時人要堅守信念,「你要看得起自己,方可捍衞自己的努力」,此話成為了我的座右銘。正因有付出,所以才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多點自信少點質疑。
放榜那天是我在中六這年最驚喜的一天。因為在學校中的每次考試都只能有Lv4,甚至因為這件事哭過,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很搞笑。試過2試過3,怎麼想都不會想到會有Lv5。直到現在每次再看一次分數仍是不敢相信。
考完之後最感激的就是在十二月時決定去圖書館做past paper的自己,雖然一開始的主要目的是想約朋友出去,不過還是有達到操卷的目的。幸好在考之前有一直去圖書館,不然也沒機會看到這個奇蹟。雖然我做的效率很低,但係慢慢做完後都真的有進步。反正怎樣都好過什麼都不做。
雖然說過無數次要drop科,甚至考前一個星期有想過直接棄考,但最後還是硬着頭皮考完DSE。慶幸當初選的是歷史,如果是其他沒有興趣的一定直接說再見了。考完之後沒了焦慮對歷史的興趣又上了一層樓。
由中三自以為歷史好好,到中五自甘墮落,最後鹹魚翻身,成件事真的很奇幻。我這種「低手」沒有轉得很快的大腦、超級快的手速和特別的溫書策略卻得到咗出乎意料嘅分數,多謝所有人我很開心很滿足。
「相信很多人都認為歷史很多東西要記,比如人名丶地名丶年份,又長又難背,覺得記性好的人才能學歷史。那麼作為一個讀了三年歷史的人來說,記性,真的不是必要的。歷史更講求應試技巧,我不會把要考核的範圍全部背下來,這個方法是不明智的,效率亦極低。每個課題只要記得基本的概念,重要的時間線和相對應的史料例子就可以應付八成的題目(以二戰課題為例,真正需要記得史料只有兩頁A4紙)所有題目其實都是相通的,雖然問的問題不同,但需要回答的史料卻是相同的。在這個情況下,歷史更需要的就是答題技巧,每個題型有相應的框架,而這些都是能夠通過死記硬背學會的,再加上平時的功課練習,熟能生巧,所以想要在歷史上拿到高分,並不是一件難事。歷史是一科低投入丶高回報的科目,選擇歷史絕對能為你的dse拉分。在歷史課堂上,不是想像中枯燥無味的正史,中間會穿插野史故事丶歷史人物的有趣事跡,如果你本身對歷史感興趣,那麼歷史科將會是你的不二之選。」
「歷史係唔少人都覺得係多字寫、多嘢背嘅一科,雖然中四嘅我亦抱着相同的想法修讀歷史。但係原來歷史並沒有想像中嘅沉悶,每一件歷史事件背後都有一段有趣嘅故事。所以我更努力讀歷史,不只是以取得高分作為目標,更是有助我拓闊眼界。歷史相比起其他科例如數學物理等更容易理解,只要記住影響整個大事件的發生嘅唔同因素,及把答題框架與論點背熟再稍加努力(瘋狂操練)便輕鬆取得高分。而且歷史的論點並不難背,只是簡單把背後的歷史故事記住便可回答不同的題目。因此有趣的歷史故事令我對學習歷史更有熱誠,願意投入更多時間讀歷史,歷史科即使在中四起步亦唔太遲,只要願意背書及操卷最終亦能取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