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闖高峰」為本學年推行的資優培育計劃,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強化學生整合及應用跨學科的知識的能力,藉着參與解難活動及與團隊合作,能充分展現學生的創意潛能。
同時,通過參與不同的活動或比賽,擴闊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有助他們追求卓越,以應付未來的挑戰。
團隊建立訓練活動
跨學科培訓課程
結合不同學科的單元組成
每個單元包括活動前自學、探究式活動體驗以及成果匯報三部份
校外及校內不同類型的比賽
設有學分制
2024-2025年度
第一天學員先到香港青年協會賽馬會西貢戶外訓練營,進行定向活動以及夜行活動;在第二天學員則進行了竹筏活動。學員在經歷多個活動後,在合作性、執行力等均看到明顯的成長。
同學接受培訓活動,以探討精少年的精神健康需要,例如自閉症、抑鬱症、思覺失調等。同學參與了專家的講座,又親身與精神病患者進行進談,展現了寶血人關愛社區的精神。
由香港濕地公園舉辦的「濕地實境解謎中學挑戰賽 2024」(下稱「挑戰賽」)是一個以香港濕地及鳥類為主題的比賽。學生親身探索了濕地生境,並在限時內運用相關的鳥類知識破解謎題。
2023-2024年度
第一天學員先到大網仔郊野公園、海下灣進行考察,導師介紹生態環境之外,亦教授有關郊野公園政策等知識。考察活動後,回到營地進行團隊建立、夜行等活動,以及為匯報進行準備。第二天早上進行匯報分享。學員投入活動,表現主動積極,得到導師及老師師的讚賞。
本校勇闖高峰學員在十二月前往米埔自然保護區進行考察。在考察期間,同學使用觀鳥望遠鏡,「近距離」觀賞到不同雀鳥的一舉一動。同學們對此均感到十分興奮。而在導師深入的講解下,同學得以進一步了解米埔自然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以及其對不同生物的保育政策。
在是次訓練中,組長利用上次團隊訓練所學,向組員進行培訓,帶領組員進行不同的解難活動,藉此加強團隊合作及溝通能力,為未來的活動奠下基礎。
為了培育學生的領袖才能,於10月14日為旗下的「嶺峰小隊」進行了第一次領袖培訓。透過多種團體解難的活動,希望能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以及如何能夠更有效地和他人溝通合作。期望未來「嶺峰小隊」的同學們能夠帶領一眾師妹完成一系列的學習任務。
2022-2023年度
九龍城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透過實地考察追溯九龍城的今昔變遷,強化學生搜集、處理、分析數據及總結等技能。
九龍寨城的歷史背景
九龍寨城的生活百態
保存超過五十年的木樓梯
商場訪問附近居民對重建的看法
九龍寨城遺址
「小潮州」的文化
「小泰國」的特色
唐樓的建築特色
是此活動利用長洲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及歷史文化古蹟,進行實地考察,讓學生學習搜集、處理、分析數據及總結等技能,同時培養學生對自然環境與歷史文化欣賞及保育態度。
廟內考察
訪問居民
文物探究
文物探究
廟內考察
文物探究
觀察方便醫院碑文
前往方便醫院
張保仔洞
張保仔洞
方便醫院遺址解說
廟內考察
是次地質考察活動帶領學生前往萬宜水庫進行考察活動,了解香港大型的六角岩柱群,海蝕洞及扭曲石柱等地質現象。
萬宜水庫歷史介紹
了解岩石不同紋理
扭曲石柱
海蝕穴
了解地貌形成
進行地貌形成的配對
現場即時匯報
是次中上環區城市定向活動,帶領學生前往中上環區進行考察及進行城市定向活動,了解香港中上環區歷史文化、建築及保育的獨特性。
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
中環街市
大館
聖約翰座堂
中環街市
嘉咸街街頭藝術
城區建築
大館
是次紅樹林生態考察活動,帶領學生前往元朗下白泥進行考察活動,了解香港紅樹林生態及生物的多樣性。過程中生態導師帶領進行生態基線調查體驗活動,讓學生認識搜集生態資訊的技巧,對考察地點的紅樹林生態、泥灘生態及生樣物多性有更深入認識。
生態導師講解如何利用樣線及樣方收集生物多樣性數據
展示收集的成果
尋找瀕危物種-中國鱟
認識泥灘生態
了解白泥將面對的潛在威脅
了解紅樹林的生物多樣性
進行浮潛教學
做足準備
在岸邊先作嘗試
在水底發現白化珊瑚
2021-2022年度
製作濾水器
製作焗爐
收集不同材料製作爐火
搭建爐火烹調食物
是次活動帶領學生前往橋咀洲進行地質地貌考察,了解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規劃和管理,以及香港海岸生態及生物的適應性。
是次活動將帶領學生遊歷「迷離大宅」,了解「文化」的含義,並通過觀察、分析和討論「文化多樣性」,讓同學掌握全球文化共融的概念 。
全港初中生常識問答挑戰賽
四位資優學生參加香港電台舉辦《知情識趣 31》全港初中生常識問答挑戰賽,同學積極備戰,而比賽在香港電台拍攝並於並普通話台播放,此給予學生不一樣的體驗,有助她們提升自信、拓展視野。
透過比賽讓學生從多角度認識香港具特色的橋樑,學習建築對環境、生活的影響,在比賽中需發揮團隊精神親手「造橋」,提升學生解難、協作等能力。
分組匯報
實時設計
承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