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书籍推荐
书名:恰到好处的敏感
作者:[德] 卡特琳·佐斯特
人们总是说,太敏感的人容易受伤。
任何变化和刺激,都很容易就激起过度的反应 ,引发各种矛盾与冲突。
但是,敏感并非是坏事,它也有好的、积极的一面。
或许你和曾经的卡特琳一样,无比希望自己身上有一个“敏感开关”,这样你就既能细腻温柔地享受生活,又能在面对伤害和不快时一笑而过了。卡特琳从未停止对此的探索,并将自身的发现和专家学者的前沿成果汇集成本书,希望能使敏感变成你一生的朋友。
在书中,卡特琳分享了敏感性的新特点,针对人际关系烦恼和情绪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她亲身经历的一个个小故事。读者可以通过书中的问卷、测试和练习,进一步认识自己,找到善待自己和与人交往之间的平衡,学会利用情绪的独特之处,让自己与敏感的关系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每个人的敏感性不是一成不变的,现在就让我们与卡特琳一起,找到敏感和钝感的平衡,学会调整自己在敏感谱系的位置吧!
●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没人能说清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翻开《死亡的故事》,你会被吸进一个奇异的世界,尝试40种新的生命轨迹。在这些故事里,死亡不完全是黑色的绝望。它有期许,有惊奇,有对自我的反省。在这里,死亡甚至成为了提纯生命的奥义之钥。
● 你会重温所有的人生经历。但这一次,所有往事将重新洗牌,以新的顺序上演,性质相同的经历集中到一起。 你用 7 个月的时间来享受鱼水之欢,闭眼沉睡30 年,27个小时不间断地承受生命中所有的痛苦,花18个月排队……
● 在死后的世界,你会遇到各种你差点就能成为的人。在电梯上,你可能会碰到更有成就的你,也许是决定提前三年离开故乡的你,你在生前越是荒废自己的潜力,就会遇到更多个“优秀”的自己,让自己烦心。
● 死后,你将遇到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能够选择在来世成为某个物种,你选择成为自由奔驰的骏马,却发现再也无法转回为人。
……
《死亡的故事》以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的小说为蓝本,40篇令人惊艳的死后故事,映射的是生命的可能性,包含了我们自身的方方面面:对不同生活的向往、欲望、梦想,对异世界的诗意遐想,甚至还有我们不为人知的隐秘。《死亡的故事》一经推出即登顶《纽约时报》畅销榜,多次被改编为歌剧、电影。英国国宝级演员斯蒂芬·弗雷为其背书:读完这本书如果你没有为之着迷,我就吃四十顶帽子,说到做到。
影视推荐
《人选之人-造浪者》:力量本身并不危险,危险的是拥有力量的人。
「人选之人」由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金钟搭档制作人林昱伶与导演林君阳合作,邀请剧场编导简莉颖、插画家厌世姬担任编剧,讲述年轻幕僚们参与总统大选前的攻防及工作日常,包含同婚、性骚扰等议题都融入其中。
言论自由是台湾人最自豪的资产,而热衷选举也是台湾人的一大特色。然而因为种种因素,过往台湾的原创作品如果牵扯到政治、历史、体制、公共议题、公权力,甚至是说故事的方式时,很容易遭遇各种挑战。
「我曾经以为只要消灭世界上的邪恶,就可以逃避心裡的黑暗,但最后我却在整个过程中迷失了自己。」
「世界也许变得不同,但我现在明白了,无论是我,还是这个世界,黑暗都不会消失,我们所能做得是用更多的温暖跟光去平衡。」
「我相信真相会找到自己回家的路。」
「我想人是这样,我们总是习惯把自己拥有的东西视为理所当然,等到你失去之后才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该无条件地理解你、爱你,等你明白这个道理,有时候也太晚了。」
「不要再称呼我们为女主播、女警察、女医生、女法官,这个称呼暗示着我们是职场中的特例,是需要被标注出来的。」
「虽然籤诗已经出一条明路,可是还是要当事人自己去面对,去做到那才有用。」
……
该剧改编自日本推理作家宫部美雪创作的同名小说,讲述了90年代一名擅长侦办凶杀刑案的检察官郭晓其,面对办案过程中凶手不断的挑衅与随之扩张的恶,让晓其决心不惜染脏自己的手,赌上人生也要拖出凶手犯案证据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