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校時期
創校簡述
民國37年9月1日,奉准試辦朝興國校湳雅分班,招收新生2班,利用原湳雅部落集會所,用木板隔成2間教室開始上課。(朝興國校校長林丁輝先生,學生數150人,班級數2班)
民國39年9月1日,改稱朝興國校湳雅分校。(朝興國校校長林丁輝先生,學生數360人,班級數6班)
民國41年8月15日,奉准獨立為「彰化縣社頭鄉湳雅國民學校」。(學生數410人,班級數7班)
民國41年9月1日,陳縣長錫卿親臨主持獨立典禮,首任校長蕭金章先生到職。
校友回憶創校時期(民國101年訪談 口述:張溪山 採訪:蕭嘉祥 文字:吳詩婷、高大專)
以前湳雅國小這個地方,現今的操場壹帶以前是坔(臺語稱:làm)田,田裡面種的作物是茭白筍。坔田會湧出泉水,泉水源源不絕流至後面的水溝,坔田形成的狀態稱「後仔」--即口語的「湳仔」,文字寫成「湳雅」,意即坔田,因此這個村落以「湳雅」命名。
過去附近的學生是在湳雅農會的舊倉庫上課,後來設立朝興國小湳雅分部,有兩班學生過來湳雅這邊的集會所上課,大概就是現在湳雅國小辦公室的位置。集會所是磚造的「磚仔厝」,由一間隔成兩間做為教室,當時蕭金章校長已開始有了獨立建校的計畫。
現今的戲臺到西邊,皆為堤岸,堤岸上種著竹子,而後為了建校進行填土事宜。民國43到44年,請三村村民義務勞動幫忙把原先堤岸的土石,填充到學校現今前埕的部分,因此現今學校才有土坡堤,當時校園建設的進度只能填到現今學校廚房前的空地。
那時操場的部分都還是種茭白筍,一片水汪汪。能有現今的操場則要歸功於蕭校長,當時他有位同學是南投糖廠的廠長,於是向對方商借板車,甚至連鐵軌都有。蕭校長協同協和村、龍井村、湳雅村三村村長,以及地方士紳,向朝興國小的駐軍借軍用卡車,從南投將鐵軌運送下來。當時從湳雅村鋪設鐵軌沿著龍井一節一節接到山上的蜜餞工廠,將填操場的土石運送至校園內,填土進度約分為三次,每次持續約一個多月。校地填土完成後,即開始著手進行申請建校計畫。
建校之初,因教育經費不足,使用木材為建材建造教室,完成五間教室。民國47年左右教室仍在建造中,當時各年級各有兩班學生,在教室不足的情形下,三年級以下的學生下午輪流上課,每年級的兩班學生在同間教室上課,採大班制教學,約有七十幾名學生於一間教室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