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專題
授課教授:葉世榮
授課教授:葉世榮
原理:心跳時心肌細胞去極化,在皮膚表面引起電位改變,產生弱電流,經過心電圖儀器整合後繪出心電圖的波形。在心動周期中,由竇房結產生的去極化波在心臟傳遞時先到心房,再到心室。如果在心臟的任意兩面放置2個電極,就可記錄到電極間微小電壓變化,並可以在心電圖儀上顯示。
導程:在人體不同部位放電極,並透過導程線與電流計的正負極相連,此電路連接法稱為心電圖導程。電極位置和連接方法的不同,可組成不同的導程。
檢查注意事項:檢查前不運動、 抽菸、喝酒,穿寬鬆衣服,保持正常呼吸並保持平躺
參考資料和圖片取自
1.https://reurl.cc/Q7bnWZ
2.https://helloyishi.com.tw/heart-health/what-is-electrocardiography/#gref
3.https://epaper.ntuh.gov.tw/health/201706/health_5.html
一個心動周期記錄到的波形有一個P波,一個QRS波群,一個T波,有些還有U波
P 波:心房去極化使心房收縮。
PR 段:P 波到發生 Q 波剛開始的時段。
QRS 波組:代表左右心室的快速去極化。 先向下偏轉的波為 Q 波,再大幅向上為 R 波, 之後的負向偏轉為 S 波。 要注意QRS 並非三者必同時存在。
ST 段:QRS 波組與 T 波中間的時間段。
QT 間期:心臟收縮到舒張結束所需時長。「長 QT 症候群」代表QT 間隔過長,導致突發性暈厥。
T波:心室再極化,而從QRS波組起始到T波最高點這段時間稱為絕對不反應期,而T波後半段則是相對不反應期。
心電圖的異常波形 參考資料及圖片取自http://www.medicine-on-line.com/html/ecg/e0001ct.htm 和
https://medebm.blogspot.com/2018/01/myocardial-infarction-mi.html
心房內多個異位起搏點快速不規則去極化,不再產生可辨認的P波。房室結持續收到衝動,但僅有一些衝動能下傳。心室收縮變得不規則, 產生心率在110-180次/分之間。因房室結的衝動能經希氏束下傳,心室正常衝動,故QRS波群寬度正常。
當多個室性起搏點快速不規律發出衝動時即出現心室顫動。心室不同時地顫搐而不能有效泵血。
無法看到成型的QRS波群而僅有紊亂的振動波。
心電圖會隨時間改變,一開始T波變高,代表心肌缺氧,再變成T波倒置,而超過24小時之後,ST segment會上升,代表心肌損傷,最後超過72小時後,產生病理性Q波,代表不可逆的心肌細胞死亡。
它是心房與心室的神經脈衝的傳遞站,也是調節脈搏的系統一部分。
圖片和資料取自:http://www.hkpe.net/hkdsepe/human_body/heart.htm
心搏的控制:
直接控制:節律點,每分鐘60-80次
間接控制:
體溫:刺激節律點使心跳加快
腎上腺素:刺激節律點使心跳加快
甲狀腺素:刺激節律點使心跳加快
正腎上腺素:交感神經軸突末端釋放,刺激節律點使心跳加快
乙醯膽鹼:副交感神經軸突末端釋放,刺激節律點使心跳變慢
1.呼吸快慢對心跳影響
2.心電圖的interval
3.實驗結果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