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衛教宣導💙
🌞刷牙方法:1.一次刷兩顆牙齒2.先刷外面、再刷裡面、最後刷咬合面3.上面的牙齒從上往下刷,下面的牙齒從下往上刷,咬合面要前後刷一刷4.要刷舌頭5.斜斜的刷到牙齒和牙齦6.手比讚握牙刷。
🌞如何選牙刷:1.刷頭要小2.刷毛要軟。
🌞刷牙注意事項:1.水裝一半2.漱口杯放洗手台3.照鏡子刷牙4.不行吐水到鏡子5.牙刷漱口杯放回盤子上。雖然孩子不一定會記得全部的刷牙觀念,但仍應從小建立正確的觀念,漸漸養成潔牙的好習慣😉
💙「形狀遊樂園」主題網架構💙
🌞形狀遊樂園的主題架構下又分為三個部分:生活中有哪些形狀?形狀有哪些變化?形狀還可以如何應用?
🌞初探討論的過程中發現寶貝們對於基本圖形的了解有一定的概念,能夠依照自己的舊經驗說出許多不同的圖形,甚至是特殊圖形-半圓形、梯形、五邊形也難不倒他們,真的很棒喔!只有平行四邊形在日常生活中極少出現,因此比較陌生。形狀的變化是未來要帶孩子一起探索的部分,不過關於形狀的應用,對於寶貝們來說也比較無法提取舊經驗,只好有待未來慢慢去探索囉!
💙主題活動-校園中的形狀大搜查 💙
🌞我們分為「教室內的形狀」及「校園中的形狀」讓寶貝們去體驗。
🌞教室的部分透過形狀尋寶,找尋教室中各種不同的形狀,並且對應到正確的形狀框框中,大部分的簡易形狀都比較好找到,孩子們也幾乎能夠對應正確,只有少部分孩子會出現像是不小心拿到方形的物品放到圓形的框框中的情形,經提醒後,會再仔細觀察形狀,並找尋正確的物品。
🌞校園中的形狀由於颱風天搗亂,縮減上課時間,因此我們改為運動時間順便去探索,透過每個人手拿一張不同的形狀,一起去探索校園中是否會出現這些形狀的物件?我們分成兩天進行,孩子們很厲害第一天就找到了7個形狀,就連很難的拱形(舞台的裝飾)、橢圓形(標示牌)都有呢!第二天的時候,我們除了五邊形外,其他形狀也都全部挑戰成功喔!
💙主題活動-形狀玩黏土 💙
🌞透過形狀讓孩子們學習黏土的操作,也順便讓寶貝們認識圓形、三角形、方形的特色。在變成三種形狀時,老師也請孩子仔細觀察,需要用幾條的線來完成該圖形?圓形只要一條、三角形三條、正方形四條,當每一條線要組合成一個圖形時,也是一大挑戰。
🌞對於空間概念比較不熟悉的孩子,老師也縮減難度,幫孩子完成一小部分,或引導孩子做出差不多的形狀,再請他們將剩下的部分完成。
💙主題活動-國美館找形狀 💙
🌞這次孩子們去國美館是帶著任務的唷,他們要找找國美館裡有哪些形狀、有哪些是跟形狀有關的玩具、可以利用這些跟形狀相關的玩具變出什麼圖案或是組合出什麼樣的事物。
🌞出發的這天天氣很好,孩子們去程走了20分鐘,回程走了25分鐘,總共走了45分鐘,運動量十分足夠,雖然在回學校的路上,有些孩子因為疲憊,走路的速度變得比較慢,但沒有任何孩子耍賴哭鬧,大家都堅持到最後,靠自己的一雙腳走回教室,真的很棒!
🌞孩子們開心的在國美館的兒童藝術基地裡面操作跟形狀有關的教具,有的教具是可以用不同形狀的木頭積木拼出藝術畫、有的是可以用不規則形狀的磁鐵拼出特定的物品,例如:一隻狗、一條河,也可以利用大型建構積木,組裝成車子或是房子,或是在光影投影區,利用透明片結合不同形狀的積木,投出想要的畫面,當老師提醒孩子們該回學校吃午餐的時候,大家都意猶未竟還想繼續玩呢!
💙主題活動-介紹藝術家「草間彌生」💙
🌞透過影片了解草間彌生-圓點女王的風格,並欣賞她的作品,從中模仿及學習藝術家的創作精髓,不但能融入到主題形狀的學習中,還能啟發孩子對於圓形創作的更多可能性,拓展他們的藝術視野。
💙主題活動-圓點南瓜DIY💙
🌞受到草間彌生的薰陶,學習她的著名作品【南瓜】的創作形式,恰巧也接近萬聖節,讓教室裡增添了不少藝術及節慶色彩。
🌞這個作品我們分成三部分完成:第一部分是南瓜本體的組裝,考量到目前小班對於剪刀的使用比較不熟悉,因此由老師協助剪裁,而中班則是讓他們自己練習剪出4條長方形直線,最後請孩子將4條紙黏成【米】字形。
🌞第二部分則是用壓克力顏料,畫出大大小小不同的圓形排列,孩子觀察草間彌生的創作細節,讓他們去發現圓形的排列方式,是整齊、有規則的,並且圓和圓之間需要有距離,整個作品看起來才不至於太過凌亂;少部分孩子會突然將整條紙都塗上色彩,或是圓和圓之間黏在一起,需要老師從旁協助。
🌞第三部分原先設想是讓孩子貼上雙面膠後,自己黏出立體南瓜,但後來發現許多寶貝對於雙面膠的使用還不是很熟悉,需要一對一指導,而且也不會黏成立體形,因此後來只請他們貼好雙面膠後,由老師協助成形。
💙主題活動-社區探索形狀(台中文學館)💙
🌞有了國美館的薰陶後,寶貝們對於形狀充滿了興趣,也特別期待能夠到校外去探索,因此本週帶孩子前往【台中文學館】進行形狀探索。
🌞我們先讓寶貝們在【墨痕詩牆】,用毛筆沾水畫出各種不同的形狀,複習形狀的組成是由點、線去構成面,並且觀察每個形狀有幾個點,孩子們第一次體驗這種藝術方式,都感到十分新鮮有趣呢!
🌞另外,我們在文學館內也發現了許多特別的形狀,像是藝術裝置的外星人是柚子/梨子的形狀,嘴巴是月亮的形狀、路邊某棵大樹的樹葉是由許多線線組成、廣告內的星星竟然有10個角、屋頂的側面是三角形、以及路標的形狀是由長方形+梯形所組成。這次文學館之旅真是收穫滿滿,拓展了孩子的視野,發現了更多可能,跳脫學校框框,走出校園,體驗更多美好的事物,豐富孩子的學習經驗。
💙主題活動-圓點點扇子💙
🌞延續上週和草間彌生相關的創作活動,這禮拜帶孩子們觀察另一個草間彌生的作品,並創作出和大師有相同特色的作品,過程中也融合自己畫圈圈的風格,創造屬於自己的圓點點扇子。孩子們發現這個作品裡面,是以白色為背景,點點則只有六種顏色,分別是粉紅色、紅色、黃色、淺綠色、淺藍色、紫色,所以如果想模仿大師的風格,就只能用這六種顏色去著色。
🌞每個孩子依照自己的喜好在扇子上面用畫圓尺畫出不同大小的圓形,再用粉蠟筆去著色,讓作品的顏色飽滿,整體看起來十分活潑可愛,最後黏上冰棒棍作品就完成囉!孩子們能從這次的活動中,用手去實際畫圓形,用身體去記憶圓形的特徵,也發現不同大小的圓形可以碰撞出不同的美的火花
💙主題活動-形狀比一比💙
🌞在這個活動裡面讓孩子們腦力激盪,想一想可以用身體的哪個部位去比出形狀,孩子們大部分是用手指頭去比出三角形、圓形、長方形,經過老師的引導之後,也發現可以使用手臂或是腿去比出形狀。
💙主題活動-形狀社區探索(國美館)💙
🌞這次探索活動的兩個小任務是到國美館外面的雕像群附近尋找形狀和用身體比出找到的形狀,沿途發現有長方形的書法石碑和三角形的路燈,行人的步道則是由直的或是橫的長方形以及正方形拼接而成,那邊的雕像群很特別,有從側面看像圓形,從正面看像橢圓形的紅色雕像,也有波浪形狀的直立型雕像。
🌞但最引起孩子們注意的還是步道上的花磚,孩子們一看到新的花磚,就迫不及待的要其他同學分享,我們發現花磚裡面有十字型、九角星型、樓梯型、用很多扇型圍出來的圓形,真的大開眼界!活動結束後,老師帶孩子們在國美館外面的草皮玩了幾次123木頭人的遊戲,大家都很努力,要讓身體停住不要動,很認真呢!
★保羅克利作品「老人」—這個作品是保羅克利在老年時期畫的自畫像,孩子們發現這個自畫像的五官跟真人的五官不太一樣,少了很多細節,只用簡單的形狀去表現,例如:眼睛的部分只有畫出眼眶和眼珠子沒有眼睫毛和眼皮,鼻子只用兩個小正方形代表。
★畫自畫像—孩子照鏡子觀察自己的五官,並思考可以畫什麼形狀來代表自己的五官,有人覺得自己的鼻子是圓形的,有人覺得自己的嘴巴是長方形。老師發現孩子在畫頭的時候容易畫太小,因此老師協助畫大一點的頭,再讓孩子們沿著線重新描一次。第一次畫五官時為了讓孩子可以及時修改,所以請他們用鉛筆畫臉,等確定畫好五官之後,再請他們用簽字筆重新描過一次。
★連點成線:為了模仿作品老人的上色方式,會先讓孩子們畫出格線,孩子在過程中練習用尺將兩個點連起來畫出一條直線。老師先在臉的旁邊畫上點點,提醒畫線時,1️需確認兩個點點同時在尺的右邊,並且很靠近尺2️左手壓好尺3️右手拿筆從上面的點點,貼著尺往下畫到下面的點點就停住。
★顏料著色:我們模仿「老人」的創
作模式,將臉分成六個區塊,並使用相
近色調,每個區塊用稀釋的廣告顏料塗
上一種顏色,背景部分再用另一種色調
塗上混搭的顏色。
讓寶貝們賞析【被摧毀的地方】、【寒
冷城市COLD CITY】兩幅畫作時,請孩子分
享對於作品的感受,發現他們對於美感的覺知
能有一定的敘述,老師從孩子的對話中,適時
地提出疑問與引導持續對話、思考,幫助孩子
架構對作品的覺知與感受。
子聿說:作品感覺很悲傷
孟熹說:有很多長方形,我很喜歡。
老師接著問:為什麼會感覺很悲傷?
孟熹說:因為暗暗的應該是晚上
子聿說:有太陽應該是白天
老師再次引導:為什麼白天是暗暗的?你們仔細看房子發生甚麼事了?
羿帆說:房子已經被破壞掉了
律妍說:有可能是壞人把房子弄倒,所以沒有燈了。
藉由畫作的賞析延伸出kapla積木創作,讓寶貝以小組的形式一起幫保羅克利當時的人民蓋一棟舒服的房子。
★主題回顧-這學期的主題課程「形狀遊樂園」即將進入尾聲,月亮班一起回顧在主題課程中進行了哪些活動,學到了哪些事物,並且討論要使用什麼方法才可以告訴爸爸媽媽自己在這次的主題中學到什麼,做什麼樣的作品。最後月亮班的寶貝們決定要用拍影片的方式,呈現這次主題的學習成果。
★討論影片台詞-雖然月亮班寶貝們之前沒有拍有架構內容影片的經驗,但經過老師的引導,寶貝們知道拍影片就像是故事一樣要有先後順序,看的人才不會覺得很奇怪而且影片中要有人講話、拿東西(道具)和做動作,觀眾才會覺得很有趣想要繼續看下去。寶貝們先排好這學期活動的先後順序,接著發想每個環節要說哪些介紹詞,才能告訴看影片的人,自己學到什麼。
★影片錄製-我們依照上禮拜大家一起討論出來的分組劇情及劇本,分組進行影片拍攝。老師幫忙分配台詞以及提醒道具順序,先讓孩子唸過台詞,再看看孩子是否能記住,記性好的孩子會讓他幫忙多說一些台詞,無法完整記住一句話的寶貝,則是分配2句簡單台詞,一句練習自己說,另外一句與同伴一同唸出。過程中老師會適時地用手勢提醒孩子下一個環節需要做的事,等到台詞與道具順序都練習多次熟悉後,再進行影片拍攝。
雖然錄影片對月亮班寶貝們是一個挑戰,他們需要想台詞、念台詞、背台詞、記得在什麼時機點拿道具、因為N G重複錄影片。但過程中也大大提升了寶貝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記憶力、耐挫力,學習到除了用口語之外,有更多元的表達方法(比動作、拿物品道具)。
🏰元宵燈籠藝術創作🏰
我們利用防撞的泡泡紙剪成圓形燈籠的形狀,讓寶貝們在每個燈籠上塗上紅色,並且點綴出白色的煙火,瞬間就變成充滿熱鬧氛圍的元宵節藝術燈籠創作了。老師發現這學期孩子們變得更有耐心了,在使用水彩筆和廣告顏料上,能更注意在抬起筆前先將顏料擠乾淨,並且輕輕的塗在圓形框框內。
🏰元宵燈籠藝術創作🏰
我們使用『你畫我猜』的桌遊道具,讓寶貝們玩「猜燈謎」的遊戲。老師出題,由志願的孩子到前面領取題目卡片猜題,但他們無法看到題目是什麼,由其他孩子來嘗試形容出題目符合題目的敘述,並且敘述的內容不能說出答案,讓頭戴題目卡的孩子猜猜看答案是什麼?孩子們在描述題目相關的形容時,都能夠切重要點。譬如像是香蕉的描述上,他們會說出上面有一個橫橫的東西、長得彎彎的、有很多根、是一種水果、像月亮一樣、是黃色的,透過大家的敘述組合,猜題者也很容易就將答案猜出來了!在這個遊戲上,讓孩子們學習了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邏輯思考的能力。
🏰架構主題網🏰
因為孩子們對「房子」的經驗比較少,且對架構主題網的經驗也比較少,因此是由老師先發想本學期主題網的名稱和次概念,再引導孩子思考對主題網次概念裡有什麼樣的想法。次概念分別為(one)房子由哪些部分組成?(two)我家附近有哪些房子?(three)房子有哪些功用?(four)如何蓋房子?
主題網小卡——發想完主題網之後,孩子們要把主題網的內容分工合作用繪畫的方式記錄在小卡上,再將全班的小卡集合在一起變出主題網--如何將想法具象化並畫下來對繪畫能力不佳的孩子們是一種挑戰,幸好有上學期「形狀遊樂園」的主題活動經驗,老師在旁邊引導孩子們用點、線條、形狀成功組合出一幅一幅的示意圖
🏰校外踏查(不同種類的房子)🏰
這次帶孩子們探查學校附近不同種類的房子,我們發現原來學校附近房子的種類十分多元,除了三合院沒找到之外,其他諸如大廈、華廈、別墅、透天、平房、鐵皮屋、公寓等七種房子都找到了,雖然沒找到三合院,但我們也找到跟三合院建造材質一樣的紅磚房,讓孩子們觀察。
在踏查過程中老師引導孩子發現房子不同的特色和認識房子一些相關構造及物品。例如:樓層數量,建築物的高度,是否有電梯,牆壁、屋頂、窗戶的材質,認識屋頂、窗框、信箱…。因為這次探查的目的是想讓孩子們對建築物有基本的印象,因此只有大略去觀察建築物的外面。不同種類建築物的特色留待之後慢慢帶孩子們去仔細探索。
🏰三隻小豬的房子🏰
延續三隻小豬的故事,我們模仿利用不同材質,搭建出屬於月亮班的3棟小豬房子,並且作為走廊牆面的美化佈置。
由於我們是掛在牆面上的,因此是使用平面的形式,但是請孩子思考無法使用真實素材的我們,可以用現實生活中什麼樣的材料來代替?寶貝們很棒的想到了,大家一起幫忙收集的樹枝,可以用來蓋豬二哥的房子;豬大哥的稻草房可以利用黃色的紙撕成一條一條貼上;而豬小弟的紅磚房孩子們思考了一下,仍然無法想出好方法,於是老師引導孩子們從紅磚的各種細節去做思考,什麼樣的素材可以很像紅磚房?最後寶貝們也很棒的想到—可以利用紅色的紙剪成磚頭的形狀再拼貼出牆面。
創作的過程中,我們分成紅磚組、樹枝組、稻草組,並依照能力區分,紅磚組多給技巧比較好的孩子進行創作;比較有耐心的就安排在樹枝組;仍然在學習的則分配到稻草組,如此依照孩子的能力進行創作分組,孩子們都能夠發揮所長,並且幫助小組成員完成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們這一次創作都非常樂在其中,當老師說要收拾的時候,仍意猶未盡的嚷嚷者說:「不要收!不要收!我們還要繼續做」聽到孩子願意自發性的主動參與,並且快樂的執行工作,內心真的滿滿的感動。
🏰參訪大廈🏰
每個人的居住型態都不太一樣,光是透過觀看圖片或是房子的外觀,無法全面了解各種型態的房子的功用,因此需要透過實際的親自參訪探索,才能夠了解真正的內涵。很感謝部分家長願意讓月亮班的寶貝們進行參觀,首先我們參觀唯綾所居住的大廈。
這一次的參訪除了感謝志工家長的陪同外,也很感謝大廈的委員會願意讓寶貝們進行深入探索,更感謝唯綾媽媽願意幫忙協調、聯繫,並進行安全擔保,而且很熱情的準備了月亮餅乾、甜美草莓、以及好喝的果汁,我們這一次踏察到的遠比原先預計的還要多很多,真的是太值得了!
這次踏查了解到大廈裡面大部分會有的設施設備,像是安全設備、信箱、管理室、垃圾集中室、包裹寄放處、停車場、電梯、交誼廳、公共廁所、曬衣場、小花園、健身房等等。
令人驚訝的是這棟大廈的垃圾分類非常的井井有條,我們一進去都沒有聞到難聞的氣味,整體乾乾淨淨讓人很舒服,或許未來月亮班也可以學習良好的整理與分類,真的是額外獲得的實用副學習呢!
🏰三隻小豬的房子🏰
上週讓孩子們分組創作大型三隻小豬的稻草房、木頭房、紅磚房,孩子們除了自己負責的組別之外,也想創作另外兩種房子。因此本週讓每個孩子創作有三種房子的個人作品。稻草房需要孩子將拉菲草用手指輕輕拉平,黏在塗有膠水的紙上,木頭房則需要用棉花棒沾取白膠塗在火柴棒上,再將火柴棒黏在紙上,紅磚房由老師將色紙摺成長條形,再請孩子沿著摺線先剪成紙條,再從側邊剪成小長方形,最後將小長方形用膠水黏在紙上。
🏰校外踏查(透天厝1)🏰
這次踏查去參觀了小澄家,瞭解不同樓層、不同的房間有不同的功能,並在隔天回顧探查的結果。孩子們在回顧時發現透天厝特別的地方有1.由幾層樓組成的2.只有樓梯沒有電梯3.樓梯只有自己和家人使用4.有很多很多房間。其他透天厝特別的地方,留待孩子們經由踏查再去慢慢發現。
這次前往參訪房子的路程雖然路線簡單,但比之前外出的路程都還要遠,但月亮班的寶貝們還是做到了,順利完成這次的探訪,真的很棒哦!
🏰比較透天厝與大廈的特色🏰
我們帶著孩子們討論透天厝與大廈特別的地方,讓孩子們將比較的項目分工畫下來,老師再幫忙整理成表格。孩子們發現:
✔ 大廈有許多和鄰居共同使用的公設,例如電梯、樓梯、大廳、交誼廳、公共廚房、公共曬衣場、公用廁所、健身房、停車場、垃圾置放處等。家的部分只有一層樓,不需要爬樓梯就可以去家裡所有的房間,房間數比透天少。
✔ 透天厝沒有公設,但有五樓層,整棟房子都只有家人在使用,房間數比大廈多。
透天厝和大廈都有客廳、廚房、臥室、廁所、陽台…等房間。
🏰校外踏查(透天厝2)🏰
很感謝小甫爸爸開放他們家,讓月亮班能再次參觀透天厝的內部結構,加深對透天厝的印象。我們帶領孩子們有秩序地爬樓梯進入每個樓層,認識不同的房間:
✅ 一樓:主要是停車空間,可停汽車、機車、腳踏車。即將上樓的空間還有擺放漂亮的水族箱,孩子們都被深深吸引著
✅ 二樓:客廳、廚房、餐桌。看到客廳有好玩的玩具,孩子們都想暫停參觀,留在客廳開心玩玩具
✅ 三樓:書房、臥室、洗衣間。
✅ 四樓:其他家人的房間。為了家人的隱私就路過直接上去五樓。
✅ 五樓:神明廳、大陽台。大陽台看出去的視野很遼闊,也種滿了美麗的植物🌿🌱
在回顧的時候,孩子們進步很多,更能夠說出不同房間的功能,例如:客廳有沙發和電視可以聊天看電視,臥室有床可以睡覺,廚房有瓦斯爐、冰箱和餐桌可以煮飯吃飯….等。
🏰繪製月亮班的大廈🏰
透過繪本《100 層樓的家》以及先前參觀大廈的經驗,孩子們發想並討論,最終決定以繪畫的方式共同拼湊出一棟獨特的大樓,並將其命名為「月亮大廈」。我們採取分組合作的方式,每個小組負責設計與繪製兩個樓層。首先,成員們共同討論該樓層的主題,待中班畫出輪廓後,小班再進行上色。
一開始,老師發現孩子們對於「一層樓一個主題」的概念並不清楚。有些小組誤以為要繪製整棟大廈,而有些則認為應該畫出不同種類的房屋。因此,老師進一步拆解任務內容,示範已經確立主題的小組如何在樓層內呈現設計,並將每個樓層單獨拉出來示範,用方框代表畫紙,在其中繪製該樓層的主題。透過這樣的步驟拆解與示範,孩子們逐漸理解自己的任務——負責設計並繪製兩個樓層,而每層樓皆需具備明確的主題。
經過小組討論後,我們最終確定了 14 個樓層的主題,分別是:地下停車場、1 樓大廳、M 層共用空間、森林樓層、海洋樓層、天空樓層、一般居住樓層、電影院樓層、花朵樓層、玩具樓層、動物樓層、糖果樓層、水果樓層,以及頂樓。
由於孩子們的繪畫經驗尚淺,起初時常陷入不知如何下筆的困境。因此,老師針對各小組進行個別指導,透過示範簡單圖案來啟發他們的構圖靈感。當孩子們初步完成構圖後,老師適時引導他們反思——是否與樓層主題相符?是否還能加入更多細節?是否需要修改某些部分,以使畫面更貼合主題?
🏰國家漫畫博物館老房子探險🏰
我們安排了一次前往國家漫畫博物館的探險之旅,帶領孩子們探索這座由歷史建築改建而成的公共空間,並細心觀察老房子遺留下的痕跡。對於已經累積許多長途步行經驗的孩子們而言,前往國漫館的距離原本並不算挑戰。然而,當日天氣異常炎熱,才剛踏出校門,便已感受到陽光的炙熱,而國漫館內遮蔽處不多,使孩子們難以集中精神,專心觀察環境。最終,我們只能聚焦於重點觀察與親自觸摸建築材質,遺憾地結束這趟探險之旅。
此外,由於國漫館佔地遼闊,加上官方規定老師不得使用麥克風講解,導致孩子們容易分心,難以全神貫注參與活動,也無形中拉長了行程時間。因此,我們將觀察重點放在主建築的建材,如水泥牆、木頭、瓦片等,並請孩子們親手觸摸這些材質,透過五官感受並表達觸感與觀察心得。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們敏銳地發現館內的建築大多為單層的「平房」,這讓他們對歷史建築的特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後來,在某個角落,孩子們驚喜地發現了兩棟「小別墅」的遺跡,雖然無法入內參觀,但這意外的發現也為這次探險之旅增添了一絲收穫與驚喜。
🏰社區探險-房子的功能🏰
房子除了用來居住,保護人類安全外,還有什麼樣的用途與功能呢?這一次帶寶貝們從校門的左邊沿著林森路接什麼路出發,沿途經過了許多的建築物,並請孩子們仔細觀察這些建築物是用來做什麼的?一路上我們一共經過了豆漿店、便當店、自助餐店、素食店、飲料店、汽車材料行、機車修理店、古董店、按摩店、便利商店、安全帽店、文化中心、美術館、飯店、郵局、煙酒販賣局等等比較有特色的店面。過程中孩子們也了解到原來房子還可以有其他的用途,同時在學習當中,幼兒也透過觀察認識到不同的店面功用為何?代表的意思為何??有了許多附加的學習。就像他們了解到什麼是古董?並且也知道煙酒販賣局適合什麼年齡層的人進入?以及郵局和飯店是做什麼用的?
🏰造型房子DIY🏰
透過繪本糖果屋故事導讀與探究,寶貝們發現房子其實可以有許多不同的造型,不同的裝飾會讓房子在觀感上有不同的視覺體驗與效果,就像故事中各種可愛美味的糖果裝飾出來的牆面與屋頂,會讓人有甜甜的、幸福的感覺。因此我們使用家長幫忙收集來的各種牛奶盒或紙盒,讓孩子們進行房子造型的創作,並請已經具有房子種類經驗的他們思考看看—自己想要什麼樣類型的房子?選定一種房子類別後,再請寶貝們想想自己想要用什麼樣的素材進行造型裝飾創作?老師示範了幾種色彩的搭配方式:剪紙、撕紙、彩繪、黏土、木棍⋯⋯等等的方式,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素材進行創作。本週主要讓他們先自由挑選自己想要的房型(大廈、華廈、透天、平房、公寓、別墅、鐵皮屋、城堡),並且選擇適合的紙盒、以及規劃想要使用的素材,並且也請孩子自行評估自己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創作方式,切勿好高騖遠,並且選定了就要負責任的完成任務,下週開始會輪流讓孩子進行創作。令人意外的是,竟然多數的孩子都選擇要創作最難的城堡,而且每個孩子對於自己要開始設計的房子都充滿了興趣,不少人主動跟老師提起要這一週就開始進行創作呢!
🏰專家進班--「房子怎麼蓋」🏰
這週,月亮班特別邀請到一位重量級來賓——室內設計師家萱媽媽!雖然她是月亮班的舊家長,但仍熱心回來與老師一起構思課程內容,設計了一堂豐富又有趣的房屋主題課程,讓孩子們透過實際操作,更具體地建構關於「房子」的知識。
1.認識蓋房子的過程
活動一開始,家萱媽媽透過繪本,引導孩子一步步認識蓋房子的流程:從一開始的挖土機挖大洞到架鋼筋、打地基、灌水泥形成牆壁、蓋屋頂,最後黏上美麗的壁磚與地磚,一棟完整的房子就這樣誕生了!孩子們也學會了分辨壁磚和地磚的差別。
2.模擬黏壁磚
接著孩子們親自挑選喜歡的壁磚,在教室外的壁磚牆上尋找合適的位置,模擬黏貼壁磚的過程。在找位置與排列的過程中,孩子們也學會觀察與思考:原來壁磚的擺放方式也有美感和規律!
3.認識水泥的調製
在水泥調製示範中,家萱媽媽仔細說明加水比例的重要性:水不能加太多,要慢慢加、慢慢攪拌,才能做出剛剛好的水泥。孩子們雖然不能親手操作,但透過觀察也對這個常見建材有了新的認識。
4.動手塗水泥
最後,孩子們輪流用冰棒棍在壁磚背面抹上水泥。孩子們學到要將調好的水泥用冰棒棍塗抹在壁磚的背面,這樣才能把漂亮的壁磚露在外面展示出來;要將水泥抹平這樣壁磚黏貼的時候才不會凹凸不平;抹水泥的時候動作要小小的,才不會把水泥沾到別人身上喔!
感謝家萱媽媽不但提供了專業的建材範本,還親自進班協助操作教學,讓孩子們在歡樂中獲得寶貴的生活知識與實作體驗。
🏰 紅磚DIY🏰
有了搭建房子的經驗,孩子們對於紅磚屋也特別感興趣,於是特地安排了自製紅磚的活動,讓水和紅磚粉的比例為2:6,倒入模具中,等水分乾了之後,就可以變成一塊塊的小紅磚了。透過量杯上的比例尺,讓寶貝學習數概念,並且輪流親自攪拌紅磚水。由於水的比例比較少,轉動的過程中,孩子們發現越到後面攪拌的寶貝,越感覺攪不太動,老師請孩子思考原因,大家都很棒,知道是粉太多,水分被吸乾了。
🏰自然壁磚畫🏰
延續孩子們親手體驗用水泥塗抹壁磚的活動,我們這週進一步讓孩子們發揮創意與觀察力,創作出屬於自己的「自然壁磚畫」!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走訪校園,細心觀察與撿拾地上的落葉與落花。大家一邊尋寶、一邊討論植物的形狀、顏色,感受大自然的變化與美麗。回到教室後,孩子們運用先前完成的水泥壁磚作為畫布,將撿回來的植物素材運用白膠固定在壁磚上,每一片壁磚都成為獨一無二的植物藝術創作!
🏰一德洋樓校外教學🏰
老師帶著孩子們一起探索一德洋樓這棟充滿歷史味道的老房子。孩子們瞭解這棟建築不只漂亮,還融合了閩式、西式和日式的特色:像是紅磚牆、圓柱、拱門,還有洗石子材質的設計。裡面也有很多古早味的物品,像唱片機、舊課本、骨董架、沙發等等,孩子們都覺得新奇極了!旁邊那棟小別墅也很特別,走上二樓還可以看到日式風格的木地板、木頭玻璃窗、坐墊和漂亮的玻璃吊燈,孩子們可以明顯感受到房子風格的不同。因為這天行程滿滿,孩子們都沒睡午覺,有的孩子在回程的公車上不小心就睡著了,看著他們熟睡的模樣,真的可以感受到他們今天是用盡了全身的力氣在體驗和學習!相信這一天的豐富見聞,一定會成為他們心中很特別的回憶。
🏰紅磚小屋DIY🏰
上次讓寶貝們體驗了用紅磚粉製作一塊塊的紅磚塊, 這一次則是讓全班孩子用紅磚塊共同來搭建小屋,從搭建的過程中更能體會蓋房子時需要留意的事項,以及怎麼如何搭建才能夠讓房子更加穩固。紅磚小屋的搭建,在地基的部分有一塊小模板,模板上有畫上第一層圍牆所需要的磚塊數量以及大小,老師引導寶貝們先數一數模板上需要不同大小的磚塊數量,再依照模板上的排列組合,在旁邊搭建出小小圍牆。
🏰玉米積木小屋DIY🏰
由於紅磚的素材只能夠讓團體共同創作,因此老師利用玉米積木與紅磚同樣為一塊一塊的相似特性,讓寶貝能夠自己一步一步搭建出小屋。玉米積木在美勞區操作時,孩子們大部分都已經很熟悉它的特性,而且也常常有一些小創作,所以老師這一次只需要再重點提醒一下水不可沾太多,以免玉米積木融化,以及搭建小屋時要預留窗戶門屋頂的空間,並且盡可能的將玉米積木黏著緊密,才不會出現很多洞洞,或者是出現快要傾斜倒塌的狀況。
🏰主題統整高峰活動—創意小屋野趣日🏰
高峰活動當天家長與寶貝們的積極參與,我們看到每一個親子作品都是獨一無二,極具用心的創作,而且孩子們都能夠將這學期所學應用在房子的搭建上,像是有不同種類的房子、不同功能的房子、不同材質的房子等。並且也都能夠將自己的創意小巧思運用在房子設計上,多元運用了不同的自然素材、鬆散素材或者是回收素材,相信在欣賞他人作品的過程中,寶貝們也學到了許多搭建技巧以及素材的運用,未來在進行各種藝術創作時,能將這份寶貴的經驗,成為創作的養分以及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