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學習歷程檔案

112學習歷程檔案日程表

技術型高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完備學習歷程檔案

2022高職優質化 學習歷程檔案宣導影片

學習歷程檔案綜整說明 

學習歷程資料包含:

1.基本資料:學生身分識別。

2.修課記錄:修習科目與學習成績。

3.多元表現:志工服務、競賽參與、檢定證照、彈性學習、職場學習、其他活動等。學生自主上傳,每學年最多提交10件。校級幹部、班級幹部及校內社團幹部則由學校上傳,不含在10件內。競賽參與、檢定證照等項目要與主辦單位進行資料檢核。

4.課程學習成果:實作作品、書面報告。學生自主上傳,每學年提交最多6件,要有內容簡述、授課老師認證、還會做文字抄襲比對。

第3、4項由學生自主擇優挑選,教育部學習歷程中央資料庫內學生的學習歷程資料,會與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的備審資料系統串連。到申請大學科大階段,學生再至備審資料系統分別挑選合適的資料項目給報考學系。

每學系至多參採課程學習成果大學申請6件或科大技優甄審及甄選入學9件(專題實作及實習科目學習成果6件,其他課程學習成果3件),多元表現紀錄10件,同時考生另外上傳學習歷程自述(類似自傳)、多元表現綜整心得,以及學系另外要求的項目等至備審資料系統。甄選會會提供報考學生的學習歷程資料給各大學端,學系評分委員再透過評分輔助工具審查。


學習歷程檔案FAQ

Q:學習歷程會因為同科系但不同學校,而有不同的審核角度跟方式嗎?

A:大學對於選才有其自主性,所以不同學校類似科系對於選才可能存在不同的角度與期待,基於此建置了111學年度四技二專各入學管道學習準備建議方向:(https://www.techadmi.edu.tw/111new/apply/),為學生書寫學習建議準備方向,提供學生查詢,同學可藉由校系之「修課紀錄」、「學業總成績參採」、「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學習歷程自述」之查詢進一步了解校系的選才重點,進而思考自己的相關準備。

Q:如果學生到了高三才轉換志向,那在這之前才累積的學習歷程,是不是就不會被參考採計了?

A:一個人的興趣和定向本來就會改變,不必擔心教授們會因為學生在高中三年內突然改變興趣,便決定不錄取這樣的學生。之前的學習歷程是尋找自我興趣及生涯定向的重要過程,一樣會被列入參考。在備審資料中,用文字敘述原由與轉換志向的考量,可以協助教授瞭解學生的實際想法。技專端參考學生多元選修學習情形時,沒有強制規定要修某個多元選修,才能申請某校系,他們更關注孩子的動機、特質、潛力是什麼,是否適合就讀該科系。

Q:大學端是否接受跨年級的學習歷程檔案?

A:學習成果需要再當學期結束後之期限內完成上傳,並經教師認證通過即可。至於多元表現部分,或許有些活動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規畫、協調後才實踐完成,故跨年級的成果是可能存在的,只要學生能夠將相關時序、參與人員及分工及成果與反思完整呈現,在完成後之對應學年勾選上傳即可。

Q:假如是要聯合不同科,例如英文跟公民,那應該上傳在哪一個科目的學習歷程?

A:108學年的教育改革中,鼓勵跨科整合,透過跨科的規劃課程及活動設計結合多元評量,讓學生獲得帶得走的能力,所以跨科作業是極可能存在的,學生可依主題及內涵,及教師派發作業的思考來上傳課程學習成果對應,授課老師再給予認證即可。

Q:假如要做的學習歷程的內容,是學校老師上課沒有教的,那要怎麼下手比較好?

A:108年的教育改革是以學習者為中心,所以會有自主學習計劃的設計,除了自主學習計劃之外,若同學有對於特定學習內涵有強烈的興趣,能夠持續進行研究及探討,過程當中所留下來的手稿、創作或設計方案等等都可透過多元表現記錄下來。這些部分都是教授十分珍惜、看重的,所以務必要好好的留存並上傳。

 

Q:我可以不要做學習歷程檔案嗎?

A:學習歷程檔案重視歷程的成果累積及教師的認證,但在推動的同時,學生個人的選擇及取向是被尊重及理解的。在申請入學時,大學校系要求上傳學習歷程檔案相關資料,若沒有學習歷程檔案的同學則可延續過去的做法,整理一份屬於自己的備審資料上傳即可。

Q:是否一定要使用學習歷程檔案做為未來升學時的備審資料?

A:不強制學生使用學習歷程檔案來製作備審資料,學生在111學年度升學時仍可選擇以目前方式(PDF檔模式)來製作備審資料。另部分學生因海外歸國就學、學習階段跨越新舊課綱、升學未定向、重考或個人意願等不同因素,未來在111學年度欲升學者,無法運用或選擇不運用學習歷程檔案產出備審資料,仍可以使用現行PDF檔案制度上傳備審資料,不影響其報考技專之權益。

 

Q:大學教授會認真看我做的檔案嗎?

A: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人生一大樂事,所以各大學科系特別設立招生委員會,訂定校系之繁星與申請入學與考試分發簡章。在申請入學部分大學邀請高中階段教師共同研議,進行學習歷程檔案評量尺規的研討及訂定,以確定學習歷程評量標準,再搭配筆丶面試等過程,挑選具有潛力、特質符合,且生涯發展能與校系發展符應的人才。學習歷程檔案是大學教授認識學生的第一份資料,也透過所呈現的學習歷程,進一步了解學習態度、價值觀及人格特質等,絕對不可輕忽。

Q:教授想看到的是什麼?

A:各科大的招生委員會透過持續的研討及分析,訂出校系選擇人才的方式,並透過嚴謹的歷程讓選才專業化,希望能挑選出具有潛力、特質符合,且生涯發展能與校系發展符應的人才。學生需要對於這個科系完整了解,思考自己可在學習歷程中累積那些學習及反思經驗,過程中也不斷自我對話與思考,進而展現出具表達、思辨能力及自信的自我。

Q:如果找不到目標,從哪裡下手?

A:高中學習歷程即為生涯探索之歷程,有些同學很幸運地找到自己的真命天系固然可喜,但也可能尋尋覓覓卻無法找到,但所參與的活動經驗及自我探索與職涯認識仍具備相當的價值,有些科系可能與自我的能力取向不符;有些與自我的價值取向似乎不盡相符,但都沒有關係,關鍵在於歷程及態度,這才是最重要且珍貴的部份。所以,如果還找不到目標,沒關係,問問自己是否具備思辨力?勇敢探索?認真生活?具耐挫力及韌性?能創意地解決問題?是否能與他人溝通協調與合作?這些特質都可在學習歷程的資料整理中展現出來,且是在不同領域發展都十分重要的人格特質。

Q:上傳檔案,只傳簡報(ppt)可以嗎?

A:可以,但需要在內文中說明報告緣起,收穫及心得反思,並轉成PDF或JPG等格式即可上傳。

Q:如果是團體的作業應如何呈現在課程學習成果中?

A:團體作業仍可放在課程學習成果中,但務必書寫團體成員、分工及心得反思,教授會珍視過程中的付出及成長的。

Q:失敗的小論文只要加上反思、收穫就能放上學習歷程嗎?

A:學習的過程難免做出不盡滿意的作業,經過老師的提點及自己認真的反思,知道未來可以如何精進,才是更重要的,所以請放心選出來,但別忘了書寫心得反思及精進想法喔!

Q:如何撰寫百字簡述或心得反思?

A:每份多元表現或課程學習成果都會希望學生能夠寫下百字簡述或心得反思,才能夠協助閱讀的人進入我們的學習脈絡中,快速了解這個作業或成果是在甚麼樣的情境下產出,過程中又有甚麼樣的分工合作、進而得到甚麼學習成果,自己又在過程中獲得甚麼知識技能與自我精進的想法…,附上清華大學教務處招生策略中心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