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大師在明道 〈藝文流域整合計畫〉
探索蛻變中的臺灣生命力
2025大師在明道 〈藝文流域整合計畫〉
探索蛻變中的臺灣生命力
產業的興盛到衰退,都有其文化及時代背景,興衰是正常,但轉念可以再創新高峰!臺灣社會中,蘊含許多深入生活但逐漸沒落的珍貴事物,在許多人的努力之下,成功重生的背後,一起探索他們有著什麼樣的動人故事……
臺灣的塑膠射出工廠,主要分佈在臺中地區,而以塑膠收納傢俱工廠起家的「樹德科技」,竟歷時九年在南投打造「樹德半山夢工廠」,用夢想啟動夢想,成為集結在地產業的行銷網絡;再來看看產業中,文青的那一面。將巧克力融入南投埔里的山靈水韻中的「Feeling 18」,將自然環境與人情味,用產業剛剛好地串連起來,其中人生圓夢的溫暖故事,亦是大家津津樂道的。
「鉅田潔淨」把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過去大多會被焚燒或隨意丟棄的副產物,例如甘蔗渣、咖啡渣、鳳梨葉、葡萄渣等,經過生物分解技術,再次被人類生活運用,例如製成鞋材、餐具等;同樣以農廢為題材,「優織隆」將臺灣代表性水果——「鳳梨」的葉子纖維,製成衣服的布料,翻轉臺灣傳統紡織產業。
接著來到「水清、米白、柴乾、餅香、查某媠」的臺中豐原,你能聯想到它的漆藝產業嗎?「豐園漆藝資材行」執行長邱俊彰將五十多年來以個體戶為主的漆藝產業,逐步整合串聯並與生活文化結合;最後提到造紙業,可說是夕陽中的晚霞了,但南投埔里「廣興紙寮」以手工紙技藝傳承的角度,重新自我定位,並結合當地農作物廢料為紙漿原料,成為新興觀光教育產業。
跟著我們探索精心挑選的六個不同種類的臺灣傳統產業,一一拆解其背後有趣又溫馨的轉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