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自傳

簡要自傳

個人畢業於台中師專78級數學組,歷任科任老師2年、班級導師7年、組長4年、主任8年、校長7年。其間並擔任國教輔導團數學領域輔導員及領域召集校長至今。曾任職台北縣中港國小、台中縣大雅國小、陳平國小、僑孝國小。

從事教育工作30年來,剛好可以分成兩個階段,前15年藉由級任、科任和組長工作厚實和奠基教學經驗,後15年透過教訓總輔四處室主任及校長職務的學習,讓我在教育崗位上歷練與成熟。生涯中受到很多教育先進的提攜,深感教育的使命與任重道遠。期望自己不僅要有「獨奏的本事」,更要有「團隊合奏的技巧」。

學生時代對數學領域情有獨鍾,因此畢業後分發到輔仁大學鄰近小學服務。先插班夜間部數學系,並順利於85年以帶職帶薪方式完成數學研究所學業,回到自己的教育初衷――國小,希望能帶給更多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

校長一職是責任,更是挑戰,期望能以專業能力為入場券,僕人的服務精神,不僅視教育為「職業、事業」,更視為終生的「志業」,用熱情與專業,和老師、家長們共同努力,把教育裡「該做的事」,提升為「想做的事」。

辦學理念

21世紀的今天,「變」已是不變的道理,時代不同,處理事情的方法當然也要改變,改變不可避免會有辛苦與不適應。例如機車兩段式左轉、自備飲料杯、禁用免洗餐具、自備茶杯…當然會造成不方便,也不習慣,卻是文明進步的表現,是每一個人要養成的好習慣;「零體罰、正向管教、常態編班…」是教育文明進步的象徵,短時間也許會亂了老師的班級經營,但是卻是每位教師該養成的好習慣。個人深信時代的改變與社會的進步,從來不是依靠「習慣」,而是靠反省的能力與革新的勇氣(Peter Drucker)。

秉持教育的初衷與熱忱,茲將個人辦學理念略述如下:

(一)學校是創造成功經驗的舞台

    1. 實現「全是贏家的學校目標」──把每位學生帶上來,尊重每位學生的價值,使學生的不同能力得到陶冶與普世價值。
    2. 創造學校為藍海的教育國度──學校有責任增加學生、老師獲得成功的經驗,減少挫折感,增加學生在學校的成功機會。
    3. 激勵師生把讚美給需要的人──校長要建立老師、學生的自信,不僅稱讚優秀的人,也要把讚美給需要的人,讓他更有自信、更有好的表現。
    4. 知變、妥善應變並主動求變──改變雖然不一定好,但是想更好一定要改變,學校的經營與改革,都會有風險,但是不改革,什麼都不做風險更大。
    5. 努力突破限制,比在限制下努力更能發展──學校經費有限、人力不足是永遠存在的事實,努力突破經費限制,比在經費有限下努力,更能創造奇蹟。
    6. 領導不是一肩扛起別人的責任,更不是以自己的力量為別人代勞──校長不是下場比賽的球員而是在旁加油的教練,為老師加油,為學生加油。(John G.Miller)。

(二)教師是學生的第二個父母;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

    1. 學校不是論對錯的地方,而是「愛」──畫家除了要有精湛的繪畫技巧,更要對作品有感情;音樂家除了要有演奏能力,更要對曲目有感情;老師除了要有專業的教學技能,更要對學生「心中有愛」,用教育愛與熱情找出口。家不是講理的地方,是愛;學校不是論對錯的地方,而是「愛」。
    2. 老師的專業不在知識的本身,而是在「教人」──九九乘法,誰都會,這只是知識的內容,但是如何教孩子學會九九乘法?這就是專業。所以,老師的專業不在知識的本身,而是在「如何教學生學習」、在「人格的內化過程」、在「解決問題的能力」。
    3. 零體罰不是怕會被家長告,也不是因為會犯法──而是基於尊重孩子的基本人權,給予學生一個更有尊嚴、更人性化的學習環境。
    4. 能力只是入場券,品格才是成功的關鍵──知識學問是可以傳授的,但是仁慈只能用仁慈來教導,熱忱只能用熱忱來培養,愛只能用愛來感化。好品格的陶冶需要人師的感化,比文字知識的傳授更重要。成功的人,專業能力只是入場券,品格才是成功的關鍵(Peter Drucker)。
    5. 老師的價值和專業,不只是帶「好學生」──更要關注行為偏差、弱勢的學生、家庭功能失能、文化不利的孩子,他們更需要老師拉他一把,這才是老師存在的價值。把父母教不來的孩子拉起來,才能跳脫弱勢的世代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