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度望安綠蠵龜觀光保育中心「後帝仔嶼、燕鷗的家」攝影展活動
一、攝影展簡介:
後帝仔嶼位於望安鄉將軍嶼南方約300 公尺的海面上,隸屬於望安鄉將軍村,是由柱狀、板狀及多孔狀玄武岩構成,為典型的方山地形,最高點約10 公尺;島上地勢平坦,雜草叢生,早期將軍澳居民在島上闢有旱田,日治時代並築有碉堡等防禦建築。現為無人小離島,一般遊客難以到達,島嶼北邊的海蝕平上有一小片沙灘,燕鷗常會在此水浴。
後帝仔嶼面積約2.79公頃,大約是四個足球場大;面積雖然不大,但是島上擁有多樣性的鳥類生態,有九種鳥類在島上繁殖,分別是:小雲雀、燕鴴、東方環頸鴴、岩鷺、小燕鷗、紅燕鷗、蒼燕鷗、白眉燕鷗、鳳頭燕鷗,鳥類生態相當豐富。
小雲雀是澎湖的留鳥,也是澎湖的縣鳥,喜歡在短草地上築巢繁殖,每巢位約2~3顆蛋。燕鷗是屬於夏候鳥,每年四月份會回到後帝仔嶼繁殖,選擇短草地築巢,每巢位約2~3顆蛋。東方環頸鴴雖然是冬候鳥,但仍有部分會停留在澎湖繁殖,多選擇後帝仔嶼海灘附近築巢。岩鷺屬於澎湖的留鳥,會選擇廢棄的碉堡築巢,每巢約3顆蛋,最高記錄共有8巢。
後帝仔嶼的主要繁殖的鳥種有小燕鷗、紅燕鷗、蒼燕鷗和白眉燕鷗,其中以紅燕鷗族群數量最多。小燕鷗主要是在那片小沙灘上繁殖,腹地不大,所以小燕鷗的數量也不多;然而,這幾年小燕鷗的數量逐年減少。紅燕鷗一直是島上數量最多的燕鷗,約有1500 隻;但是在2005 年時,島上因為有居民放牧山羊,造成該年沒有任何燕鷗繁殖,隔幾年後,紅燕鷗才有部分回來繁殖,直到2013 年紅燕鷗族群數量才逐漸回穩在1000 隻左右。蒼燕鷗和白眉燕鷗多數選擇在島嶼四周圍的岩石或岩縫中繁殖,數量都約在50~100 隻間,白眉燕鷗的數量會較多於蒼燕鷗。另外,鳳頭燕鷗也曾在此島上繁殖,2003 年曾出現700 隻左右的繁殖族群,2012 年出現20 隻左右繁殖。
為推廣望安自然生態資源,特洽請望安地區攝影愛好人士,現為望安國小校長陳鴻賢先生提供攝影作品,於本處澎湖望安綠蠵龜觀光保育中心2樓展出,提供遊客免費觀賞。
二、展覽日期:預定103年4月~103年10月30日,得展延之。
三、展覽地點:望安綠蠵龜觀光保育中心二樓
四、承辦單位:交通部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