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陳明華
🤗這次校慶擺攤,總共有十二位孩子自願擔任解說,今年我們決定以較常見的楓香和羅氏鹽膚木為主題,並加上體驗活動。
🌳練習時,班上小朋友一直在幫忙撿葉子果實,很有趣的是,資料寫楓香葉子有芭樂葉,我們第一次搓揉後只聞到青芒果味,後來陸續找了幾片葉子,終於聞到濃濃芭樂味。
🎵(musical note)擺攤導覽時,孩子們認真的介紹,前來闖關的小朋友也專注聆聽,人少時,孩子們到處去找人來闖關,看來他們很以推廣為樂呢!
🥳讚嘆生態志工的專業,可以把場地布置得如此具有學習氣氛,果然是一流水準。當然我的孩子們也是,雖然不是資質最優秀的,但熱情和勇氣絕對是最頂尖的。
文/圖:巫夢虹 老師
學期備課時,感恩怡青老師為我們高年級老師講解校園植物如何在教學上的深化與創新.
我嘗試用美國自然教育家約瑟夫.柯內爾的“流水教學法”來帶動這群高年級生「較自我也不容易專注的孩子」
首先是(1)喚醒熱忱-我們班養樺斑蝶幼蟲直到蛻變成蝴蝶來提振孩子學習的興趣,喚醒人與自然間的熱忱;(2)接著是集中注意力,全班來到生態園打開感官找一找今日要認識的植物-特徵為黃色、花瓣似龍爪。再進入(3)直接體驗,經過集中注意力後,孩子的感官漸次開放,親近且觀察到今日主題認識國慶花(10月連假左右開花)-黃花石蒜:見花不見葉,外形似龍爪,曾經快絕種了,經過用心照顧才又能見到美麗的身影!
最後是分享啟示:孩子們會用繪圖說出花朵的故事!(今日一早有孩子跟老師分享:老師,我昨天有查到紅色的在日本稱為彼岸花.....謝謝孩子們的分享)
文/圖:李小蘭
1.學習使用水生植物解說牌
2.認識水生植物(浮葉型)-芡、野菱、小果菱
3.移除過多的芡、清除水綿
文/圖:呂怡青
1.善用蕨類植物、青鱂魚解說牌
2.認識蕨類,熟悉其生長與環境
3.認識青鱂魚
4.環境維護
文/圖:彭于娟
賞春天的花、認識水池裡的植物與動物、清理水池
文/圖:彭于娟
認識月桃 煮月桃花茶
文/圖:彭于娟
製作母親節卡片
文/圖:彭于娟
1.認識夏夜開花的穗花棋盤腳~ 初夏落葉換新裝
2.請學生觀察落葉顏色的變化、排出時序
3.為扦插的巴陵石竹除草
文/圖:彭于娟
春天的24節氣-驚蟄
尋找會開花的樹-臺灣山櫻花與烏來杜鵑
在工程中的校園,班級孩子透過平板進行拍照與數位平臺classting.語音輸入轉文字完成踏察莒光校園的美與感恩志工的付出!
文/圖:李小蘭
2024元月,在教學中看到孩子們的柔軟心❣️
植書之美,您感受到了嗎?沒關係可以再近一點。
綜合課帶著高年級的孩子走近校園踏察植物的樣貌,親近它並認識其名稱,再用硬筆字的筆法寫出來。
我們班每週要認識一種臺灣原生種植物並且完成查資料編輯小書一頁;再完成植書之美的校園書寫活動,
每一個步驟要細心,準確且耐心找字帖進而完成作品!
薄薄清透的紙上,孩子要找到第一筆的位置再寫,每個動作要輕輕的、小心翼翼的。
那樣認真呵護柔軟的作品,這不就是如植物的本質–-溫柔且真誠的反饋在這些孩子身上一般!
感恩校園生態志工辛勤照顧這一片美麗而有智慧的生態!只是,當孩子們想寫“羅氏鹽膚木”這個名稱真的是太難了!😁
文/圖:李小蘭
觀察厚葉石斑木植物特徵,練習辨識小苗後,在草地上尋找小苗,移植至黑軟盆中育苗。孩子們很認真學習,學會辨識後馬上當起小小解說員,向志工介紹厚葉石斑木,超級棒的!
文/圖:呂怡青
主題:原生植物親子活動2-認識爬藤植物
活動開始讓學生們認識什麼是爬藤植物?回想生活中有哪些爬藤植物?攀爬方式又有哪些?
接著藉由觀察綠籬和綠牆的營造讓學生了解全球氣候變遷的危機,面對極端氣候越來越頻繁,在校園中我們如何用行動來實踐節能減碳。
最後讓學生練習拌土,扦插金銀花和薜荔。並在校園尋找爬藤植物加深印象。
文/圖:呂怡青
主題:保育活動1-認識台灣大豆
下午何老師帶領親子營的孩子及家長到閱讀園旁的樹下上課講故事,拉開今天活動的序幕⋯⋯
何老師介紹今天要認識台灣大豆及穗花木藍兩種原生種豆科植物,並說明待會兒上課會遇到的專有名詞,讓大家有了一些先備知識,幫助學習。
何老師先介紹校園或公園常見的豆科植物,例如:阿勃勒、盾柱木、海南菜豆樹的果實及平日吃的大豆後,開始介紹今天的主角-台灣大豆。
在何老師深入淺出、細心講述台灣大豆再次被發現的故事及它的功用,並帶領大家動手剝種子且實際觀察牆邊的台灣大豆後,大家除了認識它之外,也發覺它是那麼的稀有及珍貴!
接著發給每個孩子穗花木藍的枝條,介紹它各器官的外觀構造及功用外,並實際帶領大家到校門口觀賞認識它。沿路還介紹了波葉山螞蝗、台東漆、台灣楤木、山芙蓉、台灣麟球花、鼠刺及毛苦蔘等目前正在開花的校園植物喔!
最後,田老師帶領大家播下台灣大豆的種子及扦插穗花木藍,為今天的活動畫下句點!
文/圖:田瑞菊
綠色校園是莒光的本位課程,透過莒光國小生態教育平台及莒光校園紀錄影片,孩子們看到多年來許許多多的志工、師長、學生為莒光校園耕耘的軌跡,也升起了想為美麗的校園盡一份力的心。
在到達生態園之前,怡青老師和2位志工媽媽已經為孩子們準備好一盆盆的小盆栽,這樣的貼心真的好令人感動。
孩子們都就定位之後,怡青老師詳細解說扦插的步驟,也介紹了四種冬季有開花的原生植物-馬祖油菊、巴陵石竹、狗娃花和仙草的特性。
對大部分的孩子來說,植物的扦插是全新的體驗,有孩子剛開始連土都不願意碰,也有孩子對生態園出現的一些小昆蟲感到困擾。
在怡青老師和2位志工媽媽的耐心帶領下,孩子們學習到剪枝要剪在芽眼和芽眼中間、修剪葉子是為了減少水分的蒸散、種植的方向不能上下顛倒等等,每一個步驟都馬虎不得。最後每個孩子都順利的各自完成2盆馬祖油菊的扦插,也分組完成移植四種原生植物的任務。孩子們更主動表示想繼續後續的澆水工作,歡歡喜喜的將自己親手種植的原生植物帶回教室。
感謝怡青老師的專業指導和2位志工媽媽的協助,有您們真好!也感謝金蓮老師提供了很棒的窗台位置,讓孩子們能就近觀察照顧,莒光的綠色校園讓我們共同來維護。
文/圖:麗琪
秋天是扦插繁殖的好時節,一大早瑞菊老師先前往大觀國小剪下最新鮮的馬祖油菊送來莒光,整理枝條時巧遇新任慧茱大隊長一起參與了今早的扦插任務。
在早自習時間我們到教室為學生簡單介紹馬祖油菊以及扦插修剪枝葉的方法,也使用電腦開啟相關連結讓學生看到油菊盛開的樣貌,聽到孩子們的驚呼聲,讓我知道他們對油菊有了新的認識及期待😚
謝謝夢虹老師在學生扦插後會願意帶著孩子做後續的澆水工作,讓孩子可以藉由照顧植物,觀察植物生長的歷程,認識植物、瞭解植物、喜歡植物,進而懂得照顧我們的環境,讓我們的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小園丁💖
@謝謝志工團隊先行做好前置作業,拌土、裝盆工作。
@謝謝瑞菊老師一大早從大觀國小帶回要扦插的馬祖油菊。
@謝謝夢虹老師、慧茱大隊長、瑞菊老師、翠萍老師讓今天的扦插順利圓滿。
文/圖:彭于娟
馬祖油菊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在馬祖當地於冬至前後盛開,豔黃的花朵淡雅高貴香氣撲鼻。
今天早自習為學生簡單介紹冬天會盛開的馬祖油菊並帶著孩子們種下。
綜合大樓鄰近南側門與悅讀園,是不少孩子每天進出校園與下課遊玩的動線,我們鼓勵孩子多多觀察與照顧並期待在大家的同心協力下,冬天盛開時能有一片黃澄澄的小花海。
❤️感謝總務處大哥前一天幫忙翻土,讓大家順利種植。
❤️感謝一年5班碧慧老師、三年4班芸瑾老師早自習帶領學生一起參與種植。
❤️感謝超仁老師、志工群們通力合作順利完成今天的種植活動。
文/圖:彭于娟
貝貝園在莒光孩子的記憶中都有著美好的一角!除了他們與同伴們共遊的歡笑聲外,更希望在孩子快樂的回憶畫面中,有著一小片美麗的花海。
今天受到颱風外圍環流的影響,進行活動時下著陣雨。我們趁著無雨的間隙,為孩子們介紹並種植巴陵石竹,除了希望他們能認識原生種的母親花外,也鼓勵他們日後能照顧巴陵石竹並為巴陵石竹及周邊植物澆水。天真可愛的孩子們馬上為植物精神喊話:「希望你們能快快長大喔!」
孩子們能親自灌溉自己種下的植物並看著它們成長,相信在他們的小小心靈也種下對環境有感的小種苗💖
感謝二年1班燕子老師、超仁老師與志工們的協助,在大家的合作下,我們才能乘隙順利完成種植巴陵石竹的任務!。
文/圖:彭于娟
在燕子老師、超仁老師與志工們的協助下,二年1班同學們成功的種下巴陵石竹,還向植物們喊話:「要快快長大喔!」😘
今天適逢夏至,明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特別結合節氣與節慶舉辦慶端午活動,讓親子們一起認識民俗植物文化。
經過調查發現年輕一輩的家長們,幾乎只知道端午節吃粽子,吊掛植物的傳統習俗已漸漸被遺忘。
瑞菊老師說明端午節習俗文化後,引導親子們觀察植物型態、聞味道,進行植物配對。接著孩子們輪流取植物綁端午吊掛植物。
最後何老師帶著大家一起去校園尋找植物,觀察植物原貌加深印象。
天氣炎熱,並邀請親子們一起幫植物澆水,在享受植物之餘也能學習付出。
文/圖:呂怡青
1.觀察山黃梔、蓴菜、細梗絡石
2.修剪蕨類🌿🧒👧
文/圖:呂怡青
一早風和日麗,全校親師生歡喜迎接莒光45週年校慶。在莒光小子揭牌儀式後,各項活動正式展開。今年生態設計兩個闖關活動:
「植物之星尋寶」和「落葉的家」。
植物之星尋寶💎-藉由活動宣導「花圃不奔跑,石板慢慢走」,從星星尋寶過程中引導學生說出兩個特徵,知曉植物名稱。
落葉的家🍂-二年13班夢虹老師指導學生製作闖關小卡片,宣導收集落葉的正確方式和好處,並幫植物澆水。由學生家長帶著孩子們擔任關主,志工們一起協助解說、澆水,親師生合作創造難能可貴的夥伴關係。
從闖關過程中讓孩子們親近自然、愛護環境,感謝所有生態志工夥伴們的共襄盛舉,今天大家都笑得好燦爛。
文/圖:呂怡青
去年帶班上小朋友到內庭觀察臺灣大豆,採摘了一些種子,前陣子,我們將種子播在小花盆,昨天種子冒出來,但我們認不出來這是不是台灣大豆。
今天怡青老師、于娟老師以及好幾位志工媽媽帶我們班在言論廣場種下台灣大豆小苗,小朋友很認真的觀察葉子,回教室才能分辨花盆的植物是不是台灣大豆,
怡青老師仔細介紹什麼是雙子葉植物以及三出複葉,然後孩子們依序將小苗放入土裡,看著他們小心翼翼的模樣,還對小苗說著祝福的話,實在太可愛了!😀🤗😘
有幾個孩子直接問:不需要戴手套嗎?一副不敢碰土的模樣,志工媽媽鼓勵他們放心碰觸土壤沒關係,再洗手就好了,孩子們大膽嘗試,不然都市孩子真的少有直接親近泥土的機會。
今天種下小苗,孩子們說要來澆水,每天看看自己種的植物,希望台灣大豆以及教室的植栽變成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孩子能在這個過程懂得更愛護植物、親近植物!
謝謝兩位老師和所有志工媽媽的協助,給了我們班一個難忘的早晨!
文/圖:巫夢虹老師
「主題:校園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坊」
莒光國小參與新北市教育局諾亞方舟及川山家計畫,營造生物多樣性的校園環境已有十多年了。
下午的工作坊超仁老師先進行戶外導覽,實地觀摩莒光成功的案例,讓各校教師和志工們認識各種原生植物的特性及適合生長的環境。
接著進室內聆聽簡報,分享校園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可行性及案例介紹。
研習後與各校教師們互成為夥伴學校,並分享原生物種。
有老師們還相約暑假時來莒光幫忙維護,以勞務換取植物,真是太令人感動了。
文/圖:呂怡青
春天是華八仙盛開的季節,邀請親子一起來認識華八仙的葉、花、果實並種下小樹苗。
觀察完植物特徵後,孩子們皆能成功的在校園中尋找出華八仙。
接著親子一起種下於一年半前由六年級學長姐扦插的華八仙小苗。
最後徵求7位小園丁認養澆水,照顧小樹苗。藉由活動讓學生體驗種樹的辛苦,關心愛護校園花草樹木。
世代傳承是永續生態校園的重要環節之一,學長姐育苗後交由學弟妹種植,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文/圖:呂怡青
期末是感恩與豐收的季節💖
莒光有著親師生共同維護的美麗校園,也有著大自然給予的禮物。😊
趁著天氣好,帶著學生們校園巡禮,認識一些莒光的植物、昆蟲,也採收豐盈的果實。
文/圖:彭于娟
從學習欣賞花兒到傳統節慶聖誕花圈🎄綠天使的成長型思維課程
在忙碌的學習生活中,感恩怡青老師的分享:賞花不是循著網紅照片的熱潮而是停下腳步、聆聽、覺察在你身邊植物的花語。於是,綠天使孩子們踏進生態志工辛勤照顧的仙草及馬祖油菊,觀察他的葉和花並且從四生的觀點:生活、生命、生態、生活透過平板探究完成心智圖。
花開了!祈願🙏球場旁盛開的仙草與馬祖油菊花,可以迎來下課佇足的孩子,欣賞生態志工細心呵護一年的成果!
接著,綠天使的孩子透過學習賞花的課程,連結到生活植物與我們的關係,大家來創作聖誕花環。其中活動的素養思考本質是透過聖誕花圈中製作的奧秘,了解到傳統的聖誕花圈以綠色為主,並且使用常綠的植物,象徵保護大家度過嚴冬(疫情),代表對新生命來臨的期望。而任何花圈的葉子都必須是依照順時針的方向佈局,代表宇宙萬物的生生不息。
課堂中,我們也感恩麗華老師為孩子們準備肖楠葉及海金沙與七里香……等素材。
在疫情下,孩子們透過賞花親近身邊的綠色植物,正可以療癒自己。我們在透過聖誕花圈分享快樂與祝福!
文/圖:李幗蘭
觀察校園各處的馬祖油菊,採收菊花回家泡茶。🍵
文/圖:呂怡青
觀察鵝鑾鼻燈籠草和海濱植物的特性。
文/圖:呂怡青
沒想到在野外隨處可見的原生植物藤蔓,在何老師的講解之下,竟然大有學問。例如海金沙、雞屎藤、漢氏山葡萄,還有美麗的細梗絡石。它們都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則,可以在各種惡劣的環境中求生存。今天爸媽們帶著孩子,一起利用藤蔓植物做出🎅聖誕花圈,大人小孩都沉浸其中,美麗的成品瞬間讓濕濕冷冷的午後變得溫暖有趣!
文/圖:蔡金燕
觀察並扦插仙草。🧐🌱🧚♂️
文/圖:呂怡青
學生觀察假酸漿葉子,品嚐阿拜粽。😘🤤😍
文/圖:呂怡青
今天特別邀請新北市裕民國小退休教師鍾宸瑞,他本人也是台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創會理事長,為校內自然科任老師和生態志工分享適合在校園復育的原生魚類。
鍾老師首先介紹外來種魚類的充斥,接著分享協助校園營造適合魚類生存的生態池案例,並列舉目前保育的魚類,最後挑選出4種適合在校園復育的原生魚類。希望藉由教育和在校園的復育,讓下一代有機會多認識台灣原生物種。
文/圖:呂怡青
下午舉辦的工作坊,主題為「校園生態營造管理及案例介紹」。
主任致詞後,超仁老師先在教室內分享「校園生態棲地管理及案例介紹」和「校園原生植物及營造實例觀摩導覽」,接著帶領大家到校園實地踏查,觀摩簡易棲地營造的作法。大家聚精會神聽完老師室內的分享並實際造訪校園後,對簡易棲地營造的作法有了深刻的印象!
最後,老師帶著大家觀摩學校剛做好還熱騰騰的解說牌,讓大家知道這才是最好的解說牌喔!
文/圖:田瑞菊
🌞主題:認識及移除外來種植物
今天天氣風和日麗,許多爸爸媽媽帶著孩子一起來參加認識與移除外來種植物的活動。小孩子了解外來種植物對經濟與環境的危害之後,迫不及待的想動手拔除它們。小小的手戴著大大的工作手套,做起事來也是有模有樣,認真的樣子可愛極了!感謝這些小天使,充滿熱情與喜悅,讓週三下午的莒光國小,更顯精彩!
文/圖:蔡金燕
本學期第一場原生植物Follow me 植物探索活動–我是小園丁。活動進行前,怡青與宗祥兩位老師特地事先在校園的落葉堆肥區,尋找並邀請居住在那裏的居民—雞母蟲、蚯蚓、馬陸、蜈蚣,準備陪伴小朋友一起認識「落葉堆肥」。
上半場活動由怡青老師介紹有那些生物會居住在落葉的家,他們為什麼會住在這裡?平常都做什麼活動?吃些什麼?什麼樣的環境可以讓他們健康長大? 並帶領小朋友們近距離分組觀察,以及安全觸摸這些小生物。在與落葉居民第一次親密接觸後,怡青老師進一步開始說明:學校進行落葉堆肥的方式、落葉堆肥的好處、化學肥料對土壤造成的傷害與對土壤中生物的影響。
下半場由宗祥老師教導小朋友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小園丁,我們要如何照顧植物呢?宗祥老師仔細地向小朋友說明:如何除草、施肥與澆水,同時間進行操作示範,示範完畢後,即帶領大家進行內庭植物的實作照顧–親子間合作尋找植物,大手小手一起除草、施肥、澆水,再尋找下一個植物,繼續一起除草.施肥、澆水… 大家進行得不亦樂乎,期間充滿了親子之間的歡聲笑語,以及人與植物間的相互支持與鼓勵,歷經整理過的中庭,植物們每個都精神煥發、神采奕奕,孩子們的小臉蛋也充滿了小園丁的成就感與散發出喜悅的光芒…🥰🥰🥰
文/圖:林智晴
學生觀察土丁桂,幫忙移除混雜在土丁桂裡的雜草。🍃👨🌾🍃👩🌾🍃
文/圖:呂怡青
今天開始一年級新生導覽,何老師為孩子們解說台灣原生植物的重要性以及在校園探索時各區塊的安全和規矩。孩子們都很認真聽課,對於各區塊十分好奇,有獎徵答時也都能正確回答哦!🙋👍🙋♂️
文/圖:呂怡青
上午舉辦校園溼地生態營造工作坊,有將近20所新北市教師報名參加。校長和主任致詞後,超仁老師先在室內分享校園人工溼地生態管理及案例介紹,接著參觀並導覽校園中的各種溼地型態,老師們一邊聽導覽,一邊採集水生植物。最後每人認養一盆水生盆,學習如何維護管理,整理完還能帶回各種水生植物和芡種子,期待水生植物能在新北市各個校園中開枝散葉。
文/圖:呂怡青
兩學期的原生植物課程,「莒光大自然」和「莒光好食節」,幼兒園孩子們融入校園生態環境將原生植物應用在課程和生活,老師帶著學生認識植物、認養照顧、研發食譜,更延伸美學創作,最後學習感恩與回饋。
❤️感謝❤️
櫻桃🍒班小朋友製作的食茱萸蛋糕
蘋果🍎班小朋友製作的土肉桂餅乾
葡萄🍇班小朋友製作的月桃鬆餅和仙草鬆餅
西瓜🍉班小朋友製作的土肉桂捲
志工們吃了後體力大增,謝謝幼兒園的老師和小朋友精心製作的感謝卡和美味的手工點心❤️。
文/圖:呂怡青
特別邀請魚類專家裕民國小退休鍾宸瑞老師到校指導綠精靈社團和生態志工,首先老師為大家介紹常見外來種魚類和莒光國小的台灣原生魚,校內目前原生魚類有:條紋小䰾(瀕危)、七星鱧和青鱂魚(易危)、蓋斑鬥魚、菊池氏細鯽。
老師還贈送莒光七星鱧和青鱂魚,以及水生植物野菱和龍骨瓣莕菜。
野放完七星鱧和青鱂魚後,接著營造階梯式生態盆,一方面可以增加水的流動性,另一方面可以留住魚苗以免被水沖走。期待青鱂魚能努力交配,順利繁殖成功。這些水生盆都是青鱂魚的家,請大家不要隨意放生其他魚類,讓我們一起來保護青鱂魚。
文/圖:呂怡青
六01種月桃視覺筆記與微行動。
§ 學生篇 §
文/圖:李幗蘭老師
四05水生盆的小生物,給了代理照顧的保母,一個驚喜又美好的早晨。
文/圖:莊雅婷老師
--在世界地球日後2日--
§ 教師篇 §
英國女王在鼓勵英國人的演說,她説:「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每個人都能為自己在應對這一個挑戰時的行動,而感到自豪。」今天,六01的孩子很榮幸在畢業前參與了這個尋找種樹人的任務,身為老師,為孩子們的表現感到自豪!
每週五601的孩子會在聯絡簿完成校園中其中之一種植物來進行視覺筆記的書寫,有觀察並繪圖和認識該植物的特性,每每完成一個視覺筆記都提醒孩子校園植物的成長是由一群很專業且愛護環境的生態志工完成的,所謂:一花一世界!
六年級的孩子佇足於這個充滿愛的生態環境更是幸福與智慧滿溢,謝謝生態志工的付出,601的孩子們今日也看到您們專業認真的風采!(第11週認識了山月桃仔)
校園即是大教室,久沒到輔導室後面的空間,孩子們到圓形教室旁先聆聽怡青老師講解種樹前面的工作,包括先除草接著挖洞;每一個教學步驟都是細膩且耐心的引導孩子,從聆聽、聽懂再到做正確,一直是我引導601的孩子的理念。
今天結合這一次種樹的活動–先放腐植土再從軟膠盆將月桃拿出來,用兩隻手去按壓,還需提醒要使力按壓出四個點,覆土且均勻,最後是說出對月桃的祝福及接續的澆水照顧,最重要一點是澆水時一定要澆足足5秒鐘。
這是一堂很棒的情境與生活的素養課程,與孩子們相約,在校慶活動期間用愛將月桃種下去,期待當它開花時,記得回母校綠籬旁來欣賞。
文/圖:李幗蘭老師
感謝怡青老師和四位志工老師帶領415的孩子種樹,讓孩子們親近自然,進行種樹的特別體驗。天氣雖熱,絲毫不損減孩子們的興致,以下分享孩子們種樹體驗的照片和心得回饋,期許這些樹苗能在莒光國小茁壯,孩子們的心田也更寬闊良善。
§ 四年十五班學生心得回饋 §
昨天一早,老師和志工阿姨叔叔們一起教我們全班如何種樹。我當時覺得土很髒,不敢摸他它,但在不久後,我便適應這個「環境」。全班種完後,也有許許多多的小天使去替它澆水,希望以後能看到它長得又高又壯。(2號李宥霆)
種樹那天真的好好玩喔!我種了兩棵樹,一棵我自己種,一棵我和瑞琦一起種,我們種的那一棵好大好大!幸好有志工阿姨幫我們!但請假的同學很可惜沒有種到。從過程中,我發現種樹好辛苦,我們砍樹1、2秒就砍掉了一棵樹,讓他成長卻需要十幾年。(21號許煊玓)
昨天怡青老師教我們如何種樹,以及如何細心照顧。要讓植物長大,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三要素:陽光、空氣、水,而水就要依靠自己和同學啦!有些同學早上會下去幫全班的植物澆水,很感謝那些同學,也非常感謝怡青老師!(3號邱紹方)
昨天我們去參加種樹體驗活動,老師首先說明要怎麼種樹,原先以為種樹非常簡單,結果沒想到種樹並不簡單。這次的活動不只能學習到自然知識,也能幫未來的莒光生態有所幫助,真是一舉兩得。(5號余晉呈)
昨天第二節我們到樓下種樹,那邊的志工老師教我們許多種樹秘訣,可是志工老師只有4位,所以一次只有4個人去種。輪到我時,我就去找一個既高大又漂亮的樹苗。我用老師教的秘訣,成功種樹,種的過程我覺得很好玩!因為這次從頭到尾都是我自己種的,我覺得很有成就感。(15號陳靖淵)
文/圖:簡玉芳老師
自從種了水生植物後,每天一早到教室,先是協助學生準備防疫工作,接著就是關心教室前的植物,每一盆都像是班上的一位學生,生意盎然,可愛有朝氣;空堂之時,走出教室洗手時,又會欣賞一下可愛的小盆栽,看看他們是否缺水了?是否葉子黃了?關心他們之際,工作的壓力也釋放許多;陪伴他們之際,他們也送給我滿滿的正能量,讓我能歡喜的進教室關心學生;學生放學後,更是我與他們互動的好時機,看看蝌蚪今天活力如何?加加水、整理一下水生植物盆,上班的疲憊頓時舒緩。每一盆植物都像是班上的孩子,令人憐愛!看似我照顧他們,其實是他們療癒了我,帶給我力量。
文/圖:簡玉芳老師
感謝怡青老師提供土壤改良劑,讓415的孩子們可以為心愛的巴陵石竹增添養分,讓巴陵石竹可以順利成長!都市中的孩子要接觸綠色植物的機會本就不多,但藉由此機會,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一株株愛心的苗芽,真是活動中最棒的收穫!感謝怡青老師!
文/圖:簡玉芳老師
謝謝怡青老師的邀約,也謝謝生態志工的指導與協助,106的孩子很開心能夠參與並體驗種植毛葉腎蕨,為莒光的生態環境,為蕨類迷宮步道,盡一份小小的心力!
文/圖:張淑真老師
一月的時候,我們109班的小朋友有幫忙毛葉腎蕨的移植工作。 那時怡青老師就有告訴我們, 內庭之後會用毛葉腎蕨做成迷宮步道。
日前迷宮步道已經設計挖洞完成,今天第二節,怡青老師跟志工老師們協助指導班上的小朋友將毛葉腎蕨從小盆栽移到內庭挖好的洞裡。每個小朋友都親手種下1株毛葉腎蕨,怡青老師還給我們班3個澆水器,並教導小朋友如何澆水,日後109班會跟106班的小朋友一起協助毛葉腎蕨的澆水工作。
希望毛葉腎蕨能夠在我們兩班的照顧之下,越長越高,蕨類迷宮步道日後能成為全校小朋友下課喜歡來玩耍的地方。 也謝謝怡青老師和志工老師們的指導,小朋友能夠參與這麼有意義的事, 等日後迷宮步道成形, 一定會覺得很有成就感呢!😊
文/圖:李佳真老師
因為南側門搭建車棚,綜合大樓花台的日照減少了。因擔心原來需要大量日照的蘄艾、濱排草、狗娃花、巴陵石竹會因此失去了活力,和怡青老師討論後,決定將綜合大樓種植的全日照植物移植到內庭,靠車棚這一側改種植半日照植物。
經過約莫半學期的養土,在超仁老師的專業建議下,由605的孩子進行台灣油點草、蘭嶼秋海棠、長葉腎蕨、新竹油菊、森氏菊的種植作業。孩子們為此在課前分組查了這些植物的資料,在課堂上和班上的同學分享。
感謝老天爺賜予的好天氣,連日的陰雨之後,在進行移植這天放晴了!空了好久的花台盼來了新朋友,孩子們也因著能親手栽種而興奮不已!
怡靑老師先介紹每種植的特色及移植的方法,接下來由多位生態志工老師帶領605的孩子們鬆土、挖洞、覆土、澆水,小心翼翼的種下每一盆幼苗。當孩子在種植的過程中發現土壤裡的小生命發出聲聲驚呼,也從中學到了尊重生命的道理。
文/圖:麗琪 老師
怡靑媽媽帶領多位生態志工老師進班進行阡插課程教學,學生們都非常興奮且期待。首先怡青老師先說明活動緣由是學習阡插方式,並於母親節將巴陵石竹送給媽媽或老師。此活動學生除了認識植物繁殖的不同方式,並親自體驗阡插種植。孩子們都小心翼翼的修剪葉片,接著志工老師一對一的教學,指導如何將植株埋進軟盆裡。課後學生們於日記中紀錄過程,部份學生對於植物能從芽點重新長根、發新芽,深刻體會到大自然的生命力。
文/圖:余慧君 老師
六17再次感謝怡青老師的邀請!上學期除草,這學期初拍攝生態影片至期末在司令台拌煉石、腐植土和搬磚塊,看著學生這麼喜愛自然,對土壤、生物充滿好奇,不斷向志工老師們發問,倍感欣慰。期待下次課程,也期待更美的莒光。
文/圖:張資幸 老師
111.01.13 拌煉石、腐植土和搬磚塊
111.01.17 種下海濱植物
❤️感謝怡青老師的邀約,今天第三節,怡青老師和一群熱心的志工阿姨們指導109的孩子移植毛葉腎蕨。小朋友將一株株的幼苗移到小盆栽裡,怡青老師跟孩子們解說蕨類是靠孢子繁殖, 他會叫「毛葉腎蕨」,是因為這種植物的葉子有毛,而且他的孢子囊群的孢膜長得像人類腎臟的緣故。小朋友每個人都親手將毛葉腎蕨的幼苗移植到小盆栽裡,這種親手種植的體驗,對他們來說,是很新奇且特殊的經驗。每個孩子都很開心且興致勃勃,感謝怡青老師跟志工阿姨們認真的指導。😘😘😘
文/圖:李佳真 老師
9/30播種 文殊蘭、濱排草
我們這群201的小小園丁繼草海桐的播種經驗後,更迫不及待想要參加這次的播種活動,因為開學後,孩子們探索校園時發現了一些看似奇特的小石頭,撿拾觀察後發現:它很輕,有的還長出綠綠的東西,開心的帶回教室跟老師分享,彷彿發現新大陸,老師覺得應該是植物的種子,綠綠的部分是有些已經發牙了。後來請教怡青老師,原來是文殊蘭的種子,孩子們知道後紛紛表示可以撿回家種嗎?因此在原本規畫播種草海桐的課程外,怡青老師安排班上第二次的播種活動,再次帶著這群孩子觀察校園植物,發現許多果實成熟了。接著,孩子們開心的撿拾文殊蘭的種子,親手種下種子,摘下濱排草的果實,搓揉、拍打、撒下濱排草的種子,滿心期待他們長大。
期待~發芽了!發芽了!!下課時的驚呼。三個月過去了,下課時總會看到孩子們蹲在綠意盎然的盆栽旁,細細的觀察,有時除除草,有時澆澆水,有時說說話......
文/圖:黃秀敏 老師
今天舉辦第二場原生植物Follow me 植物探索活動—奇妙的果實。活動開始由瑞菊老師教大家認識什麼是果實?什麼是種子?讓學生解剖山芙蓉的花朵,找找看果實從哪裡來?接著分組觀察形形色色的果實。其中有最大棵的豆科植物-鴨腱藤的豆莢;靠風力傳播的植物-鷗蔓、台灣狗娃花;還有靠海水傳播的海濱植物-海檬果、文殊蘭、穗花棋盤腳、水黃皮。
下半場由宗祥老師介紹六種原生植物的果實(薜荔、楓香、小葉魚藤、波葉山螞蝗、穗花棋盤腳、山黃梔),然後帶著大家校園尋寶實地觀察。最後由怡青老師帶大家一起拌土播種,每人播下一盆原生植物的種子(山黃梔、台灣狗娃花、鷗蔓)。藉由活動讓學生學習到果實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和傳播方式,並且要一起愛護校園的植物。
文:呂怡青
圖:呂怡青
今年開放讓四年級認養水生盆,玉芳老師用心的幫植物們尋找冬天可貴的陽光,帶著學生一起觀察水生植物、蓋斑鬥魚、圓田螺、錐實螺,練習整理水生盆。看著三雙小手細心的呵護著水生植物,好感動啊!
文:呂怡青
圖:呂怡青
四年六班全體師生
2021年11月10日 生態園水生植物導覽
莒光從 100 學年度開始參與諾亞方舟原生物種復育,經過多年的努力,物種豐富。這次搭上自然課程的順風車,讓學生踏進生態園,認識多元的水生植物,一株株小小的生命展現許多風采-- 挺水性、漂浮性、浮葉性、沉水性,還有溼地的穗花棋盤腳,學生除了聽也忙著記筆記,親近水生植物能看能摸,將課本的文字化為生活中能體會到的知識,活生生的經驗使學生永銘於心。
2021年11月25日 親種【圓葉節節菜】
老師從認識土開始說明,請兩位學生動手捏土將土壓紮實(這是都市小孩很難得的體驗活動,尤其是觸摸黏黏的土壤),接著戳一個洞將水生植物種下,這時要注意植株的方向和插入的深度,然後慢慢加水到一定的高度。學生們透由親手栽種,認識校園的一草一木,產生校園植物認同感,促使真正從心發出珍愛萬物的情感,理解大自然的美妙。
文/圖:莊雅婷 老師
認真聽講
看清方向
實際栽種
實際栽種
適當水量
適當水量
莒光生態園復育有豐富的水生植物,配合四年級水生植物課程,特別安排各班導覽,帶孩子們認識原生種水生植物-了解水生植物目前的處境和危機、生長特性、繁衍機制和各種用途。
透過觸摸和實際觀察,讓知識不再只是紙上談兵,還可以親身體驗,加深印象。照片中孩子們個個眼神專注、好奇心十足,莒光的孩子真幸福啊!
回想十年前原生水生植物仍是弱勢的族群,在老師和志工們的復育下目前校園中種類和數量穩定。感恩志工們長期持續的照顧維護,讓孩子們有機會在校園中可以親近自然生態。
文:呂怡青
圖:呂怡青&林智晴
今天第三節是宗祥老師帶的植物導覽課,老師說明部分校園植物有毒,但只要觀察後洗手都不會有大礙,面對蜜蜂不干擾、不侵犯蜂窩就不需擔心,以及一些觀察植物生態的注意事項,到植物區介紹時,孩子用手觸摸植物和地面溫度差異,藉此感受植物對降溫的重要,這些都是很珍貴的體驗,小朋友很好奇的四處看,並且不斷提問,一節的導覽引發了他們無限興趣,下課時還意猶未盡的待在步道區探險,看來他們應該很期待下一次的導覽課呢!
譚主任幫我們班捕捉了許多畫面,每一張都是孩子認真探索的神情,看到這些照片,心裡就洋溢著無限感動!每一處的生態都是志工家長們的用心,還有學務處、教務處對於課程推動的努力,莒光孩子們真幸福!謝謝宗祥老師!
文/圖:巫夢虹 老師
今天舉辦這學期的第一次原生植物Follow me活動—水草天堂。總共有157位學生報名,但是因為場地和材料關係,最後只錄取20位,對於沒錄取的學生感到非常抱歉,不過也可以看出莒光的孩子和家長越來越喜歡生態了。
活動開始瑞菊老師請小朋友觀察五種水生植物(圓葉節節菜、大葉田香草、紅花紫蘇、聚花草、魚腥草),透過分組討論的方式找出每一組的代表植物是哪一種,再請學生說明觀察到的原因和特徵。接著由宗祥老師和怡青老師帶大家實地觀察水生盆,最後自己動手種下一盆圓葉節節菜帶回家。每一位孩子都非常認真聽課,融入學習,踴躍發表感想,表現得很棒哦!
文:呂怡青
圖:呂怡青&林智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