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陳明華
原產於東北部沿海山坡地、岩壁環境,為淡水地區的特產,因被人為濫採而瀕臨絕種。秋季開花,花開後長葉。
107年綜合大樓補強工程,因此將原本種植在花台的金花石蒜移植至生態園外側。記得原本只有5棵,分散種植,經過5年,光這一叢就變成6棵了,鱗莖非常健壯。
植株在紅牛旁,歡迎大家前往賞花。
文/圖:呂怡青
112年10月13日
109.10.30種下小苗,經過三年長成小樹(大約成人的身高),今年第一次開花就大盛開,結實纍纍。
先驅植物從種子發芽開始,大約三年就能長成樹,如果給孩子們種植一定很有成就感。
這棵在內庭高度適中,是很好觀察四季變化的植物。
文/圖:呂怡青
112年09月16日
正中午12點鐘,幾個夥伴七嘴八舌,心境瞬間回歸童真。這一群人圍著大水盆在看什麼呢?
順著目光望過去,水盆邊緣有一隻剛從蝌蚪變青蛙,尾巴還沒萎縮的小貢德氏赤蛙。往旁邊的排水管上發現有隻小水蠆,胸部有點變色隆起,我們真是太幸運了,親眼目睹水蠆羽化變豆娘的過程。
志工蹲點攝影一個小時,幼兒園孩子們午休時間輪流觀察,一個小水生盆就能觀察到生命的蛻變,真是美好的自然體驗。
文/圖:呂怡青
112年09月15日
恭喜本校榮獲『112年新北市環境教育獎』特優,代表參加國賽!
🏆簡百澍主任:謝謝每一位一起愛莒光、守護莒光的夥伴!得獎及代表參加國賽,是對大家多年來愛莒光、守護環境行動的肯定,也是我們任務及使命的開始!為莒光、為環境教育,我們一起加油!
🏆王瓊珠主任:真棒!敬佩為環境努力付出的大家!掌聲鼓勵!
🏆邱承宗校長:恭喜恭喜!長期累積了這麼多人的投入付出,方能成就莒光優美的校園環境。獲獎並代表參與國賽是肯定、是證明,這事太值得喝采了!
🏆林義祥校長:長久以來,莒光對於環境生態的營造和推展一直是不餘遺力,我們將環境教育當做生活日常教育孩子。來到莒光參觀或評鑑的夥伴皆訝異在都會中能有像山區般的生態,就像是「都市中的綠寶石」。感謝所有為莒光環境營造推廣的每一個人,持續前進,成果必定更為甜美。
👑相關資訊可參考:https://reurl.cc/Ry4VxG
文:呂怡青
112年09月07日
內庭三種菊科植物正在盛開,依據生長環境呈現不同的美。
🔸馬蘭,生長在田埂或路邊潮濕環境,植株矮小,呈現庭園之美。
🔸台灣狗娃花,生長在北海岸和東北角海岸,植株肥厚,呈現陽剛之美。
🔸島田氏雞兒腸,生長在西部大草原的開闊地,植株細長,呈現野性之美。
文/圖:呂怡青
112年05月17日
提到四月雪,第一個聯想到的植物就是~流蘇。
木犀科落葉性中喬木,與桂花、茉莉花有親緣關係。
嫩葉可製茶,故又稱「茶葉樹」。
冬季落葉,春季新葉長出後同時開花,每一段小分枝都會開花,花冠純白色,具芳香,細長花冠四深裂向上綻放,猶如古代仕女服飾之流蘇,因而得名。
在貝貝園圍牆邊有一排流蘇,下課時不妨從圍牆外側賞花,或是坐在流蘇樹下乘涼,享受落英繽紛的詩意美景。
文/圖:呂怡青
112年04月08日
春天的季節,校園處處白雪紛飛,飄起了三月雪。細小如雪的花朵,是台灣原生植物的特色,吸引了各種的動物取食利用。
學習從生物的角度看自然界,欣賞植物之美將會是一場美麗豐盛的心靈饗宴。🦋🐝🐞
(雌雄異株,照片中的是雌花,內庭種植的兩棵十分難得都是雌株,雄株在生態園裡。)
文/圖:呂怡青
112年03月28日
三月是烏皮九芎的花期,盛開時密積如雪且香氣濃郁。
校園中種植兩棵,一棵在警衛室旁紅牛對面,已經8年了;另一棵在內庭司令台旁。
司令台旁的植株是兩年前從20公分小苗種起的,目前樹高大約200公分,今年第一年盛開,雪白的花朵迎風飛舞,十分美麗。
文/圖:呂怡青
112年03月27日
下午巡了一圈南側門圍牆邊的爬藤,驚喜的發現開花了,算是今天勞累一整天後的小確幸,超級開心的。
暑假時種了20多棵小苗,經過半年後只剩5棵左右存活,不過相信留下來的都是優良的基因。因為這些都是身經百戰,撐過夏天的酷熱和人為的破壞之後僅存的苗。
當初這區是預想種植各種旋花科植物,目前嘗試兩種各有少數存活,等結果實時,再繼續採收育苗。
棲地營造是需要時間等待的,等植物適應環境後,那爆發力是十分可觀的,繼續加油啦!
文/圖:呂怡青
112年03月10日
校門口的烏來杜鵑盛開,美麗極了!😍
在內庭,去年校慶舉辦班級植樹活動的烏來杜鵑小苗,也不遑多讓,爭相奪目。
在內庭的小苗,由班級學生認養澆水,上學期更舉辦親子活動邀請親子一起來除草施肥,加上志工們的定期維護管理,大大增加了小苗的存活率,在陽光充足的條件下生長狀態十分良好。
對於曾經參與其中的親師生定能有更深刻的感受。
讓我們一起來回顧內庭角落吧~
在莒光的每一棵植物都是有故事的,111年3月初志工們揪團去排隊領林務局贈送的苗木,4月底學生植樹,10月中親子除草施肥,112年2月盛開。
文/圖:呂怡青
112年02月26日
109年4月15日學生們在內庭兩側花圃各種下3棵小苗,經過一年半左右的時間,長成一大片綠草地,粉紅色花正盛開著,吸引來非常多的琉璃波紋小灰蝶。
暑假期間穗花木藍下方的地毯草生長旺盛,感謝何老師細心除草照顧,掀起穗花木藍慢慢除草,讓我們可以欣賞到美麗的盛況。種下小苗的初期,除草維護十分重要,志工們下雨天撐著雨傘、穿著雨衣,照顧小苗。
在校園裏的每一棵植物,都有著一段美好的故事,看著畫面中的人物和植物間的互動,是莒光最美的風景,也是最感動人的啊!從種下小苗開始就賦予孩子們任務,持續照顧認養,學生長達一年多的澆水照顧,讓孩子們從小學習關心愛護環境。
文/圖:呂怡青
111年11月08日
短短的下課時間,一年級孩子非常喜歡到生態園探索,巧遇113的孩子們主動開口想幫忙澆水,自動自發排隊等候,規矩真是太棒了!還有孩子澆完一次再去排第二次,超級可愛的。
三年級孩子在貝貝園區探索,書寫社會科習作~校園環境踏查,孩子們發現美麗的馬蘭正在開花,趴在地上觀察記錄著。
文/圖:呂怡青
111年10月03日
在莒光的食茱萸葉子上發現的烏鴉鳳蝶幼蟲,經過一段時間飼養觀察,今天清晨羽化了,好驚喜!
文/圖:蔡金燕
111年10月02日
幼兒園小朋友們去年在兩側內庭走道邊種植了稀有的島田氏雞兒腸和馬祖油菊,孩子們開心的的幫忙澆水、觀察植物也成了日常,今年春天花開整片十分美麗。
開過花後,志工們趁著夏天修剪除草,好不容易除完雜草,找出一棵棵的小苗,正努力抽出新芽時,就被不小心除草了😭
貼心的志工們為了避免再被踩踏或除掉,特地找來了一些樹幹鋸成小段,製成圍籬保護小苗,希望孩子們種下的珍貴植物,能在莒光平平安安的長大。
文/圖:呂怡青
111年10月01日
園藝植物開花時色彩鮮豔奪目,開花後植株就會開始變醜最後漸漸枯死。原生植物只要定期做維護修剪或採收種子繁殖,就能讓植物永續生存下去,較為經濟實惠。
之前志工和學生們扦插了許多植物,觀察上學期穿插放置的長條盆植物(馬祖油菊、巴陵石竹、蠅翼草)目前生長狀況皆良好。因此早上請志工一起幫忙將土翻鬆,混合土壤改良劑後,將已枯死的盆栽改種植原生植物(灰葉蕕、巴陵石竹、馬祖油菊),灰葉蕕和馬祖油菊,植株都有懸垂特性,秋冬開花時顏色一藍一黃,搭配巴陵石竹桃紅色的花朵,期待今年秋冬為圖書館帶來新風景。
ps:還有幾個空盆已經拌土完成,等待林試所贈送新的爬藤植物中。
文/圖:呂怡青
111年07月23日
國家環境教育獎於111年06月28日揭曉。莒光國小第一次參加本屆環境教育獎之提案,就獲得新北市優等獎,雖未能進入全國競賽,但第一次參加就有此佳績,實屬不易,期待再接再厲,在既有基礎上,繼續努力,向明年的下一屆進軍。莒光之生態營造在市府教育局「川山家(前校園諾亞方舟)」計畫之支持下,已有極佳之成果,於教案研發上亦頗成功,來訪委員除予以肯定外,並建議未來仍需於既有之棲地營造成果上,持續加強以學生學習為主軸,教師輔導為陪伴,提供學生探索及自我學習機會,讓原生植物復育及教學成為莒光特色,讓大家看見台灣生態的美麗與潛力。只要朝此方向努力,莒光就有機會於下屆國家環境教育獎競賽中脫穎而出,共勉之,加油!
🏆新聞連結可參考:https://reurl.cc/ykLxNa
文:陳超仁
111年06月29日
特別邀請魚類專家鍾宸瑞老師到校指導,檢視生態盆狀況後,營造復育青鱂魚的水生環境。
處理方式:
1.先鑽洞放水,移除外來種大肚魚。
2.製造高低差,讓水有流動性。
3.重新放水,定期檢查是否還有大肚魚。
4.再次確認大肚魚全數移除完畢,兩週後,等水質穩定再放入青鱂魚。
文/圖:呂怡青
111年05月20日
下午在生態園上演青蛙相撲,兩隻雄的貢德氏赤蛙在打架。
文/圖:呂怡青
111年06月13日
夏天到了,為了避免蚊蟲躲藏在草叢裏,必須要經常修剪蕨類葉子,如此也能刺激蕨類長出新的嫩葉,變得更有綠意。
草叢裏是許多動物的家,提供給動物躲藏棲息,在校園中常常可以發現蛙類、蜥蜴、蟋蟀、蚱蜢、蝗蟲、瓢蟲、蝸牛......等小動物,也能見到有鳥類在草叢中穿梭著捕食,例如:黑冠麻鷺、金背鳩。
「貢德氏赤蛙」原本只生活在生態園裏,前幾天在生態園外面草叢中聽見叫聲,昨天放學後在內庭濱原方舟又傳來叫聲,這是多麼令人驚訝的消息啊!記得濱原方舟的水生盆剛營造時,隔天就有澤蛙來產卵,兩年後迎來了貢德氏赤蛙,好奇牠們遷徙的路線,但相對的也表示這些環境都是安全的、而且是有食物的。
創造一個生物多樣性的環境是日積月累的,每一種動物的出現都是對環境的指標。因為校園對環境的友善,才能有如此豐富的生態,提供給學生們觀察學習,也讓這些物種得以順利繁衍生存下去。
文/圖:呂怡青
111年05月12日
109年9月混雜在雜草叢生中的半邊蓮。超仁老師帶著志工們細心的將地毯草移除,保留下半邊蓮。
半邊蓮~喜歡生長在潮濕的環境,內庭草地上自然生長的,剛發現時原本只有一小區塊,經過志工們逐步移除地毯草後,面積越來越擴大。夏季開花,花冠基部合成管狀,上部向一邊 5 裂展開,像開了半邊的蓮花。
除草的方式有很多種,大面積時用割草機是最省時省力的,但相對的種植的物種也最單調。志工們的除草工具有很多種:鐮刀、鋤頭、小鏟子、螺絲起子......等。針對不同的物種和棲地環境選擇最適當的工具。
記得十多年前剛加入生態志工,在現在的蕨類區除草,譚主任經過時看見志工們在除草,讚嘆著:「我們都是拿機器除草,想不到您們是用手在除草。」志工們打從一開始就是用手除草,因此大家也就習慣了,珍惜手邊的一草一木,調整心性,手眼並用,「慢」是唯一的口訣,將除草當成是一件快樂的事。
十多年過去了,校園中的植物種類越來越豐富,棲地環境也逐漸在改變中,我們該如何將植物照顧好,又能兼具美觀,學習棲地維護管理的方式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課題。
每回看見這張除草照片時,心中都會升起一份敬佩與感激。感謝所有夥伴們的無私付出,讓校園中天天都有美麗的花朵盛開著。
超仁老師回應:
對土地的愛,是需要用心的。過去我們不了解土地的珍貴及所蘊含的生命力,為了方便,將其鋪上水泥、引進好管理的外來種草皮,以致土地的生命力受到壓抑,生長在其上的動植物種類銳減,讓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特色逐年消失,已經有一些物種不復存在這塊土地上了。所幸市府教育局推出「校園川山家物種復育計畫」,讓校園開始省思讓出一塊空間給野生動植物,運用教育的力量,讓師生、志工等共同參與迎接生物重新進到校園的活動。莒光參與這項計畫,用謙卑的態度,細緻的作法管理校園綠地,雖費時費力,但卻看到了豐富的動植物來到校園,師生也能感受到這些豐富的生態呈現出來的教育價值。這麽豐富又細膩的過程,在其他地區及校園,實屬難得,但莒光做到了。在此,特向參與的夥伴、師生及家長致上敬意,由於你們的參與及用心,讓這校園更美麗了!
文/圖:呂怡青
111年05月11日
108.03.18 從書法教室前的高腳花台移植至內庭地上。超仁老師當時說桃金孃種在花盆裏長不好,建議移植到地面上,因此我們幫它找了一個適當的位置。
植物接觸到土地後,根系吸收養分自由生長,經過三年從小小一棵逐年長大成一大叢灌木,今年更盛開上百朵十分討喜的桃紅色花。原來這才是桃金孃的原貌啊!
期待今年班級認養新種下的桃金孃小苗,幾年後也能大放異采。
文/圖:呂怡青
111年05月09日
110.11.24孩子們在內庭種下了島田氏雞兒腸,每天餐後午間散步,關心自己種下的小苗,告訴小苗:要好好長大唷!成為我們的日常,孩子們認真的澆水、施肥,看著自己種下的小苗開出花朵,除了開心之外,也從孩子們言談之間~聊著自己的花開的有多美、有多高,建立了一份成就感,相信這份成就感,可以繼續在孩子的心中發揚光大,成為孩子關愛大自然萬物的動力,親手守護我們的環境。
感謝志工們無私的付出,讓孩子們能在莒光校園探索、成長。
孩子們都很喜歡新鋪的石磚道~可以近距離觀察植物、發現毛毛蟲,看見滿天飛舞的蝴蝶都興奮不已。
文:江銘珊主任
圖:江銘珊主任.呂怡青
111年05月07日
109年4月學生種下5棵小葉捕魚木,經過兩年長成好大一叢,開著滿滿的小白花。
多生長在海邊或低海拔荒地,蔓性灌木。在海濱礁岩的型態是匍匐在地上,種在學校的植株則向上生長形成灌木。學校裡的這叢是雌花型。
超仁老師回應:「好有成就感。對孩子來講,看到大自然的回饋,必能感動在心,也能體會植物成長的過程。沒有參與的人是無法感受到的,這些參與種植及實際行動的學生,真是幸福,這種喜悅及感受將永遠銘記在其內心,影響深遠哦!這就是教育。」
<註>這是張淑真老師班上的學生小一時種下的小葉捕魚木,廖彥智同學擔任小志工幫忙澆水照顧一年,寫下的觀察日記。
文/圖:呂怡青
111年05月06日
綠籬工程完,重新規劃營造月桃巷,在綠籬裸露地補植山黃梔,並且修剪鐵莧後補植各種月桃。
文/圖:呂怡青
111年05月03日
下雨天是種樹好時機,趁著梅雨季節來臨,在生活廣場靠教室後排補植華八仙,前排種下台灣山菊。
文/圖:呂怡青
111年05月03日
4/23(上週六)在細梗絡石的花上,觀察到桂花野螟蛾正在吸食花蜜,非常投入一動也不動。往後一看,居然還發現了端紫斑蝶的幼蟲,同一枝條上相隔僅二十公分,就有兩種來覓食的昆蟲,真是太驚喜了!
花若盛開,「蝶蛾」自來。根據網上資料,桂花野螟蛾分佈於中海拔山區,僅在局部地區出現,能在莒光國小看到他,真是幸運。
細梗絡石是端紫斑蝶幼蟲的食草之一,期待幼蟲能順利羽化,日後就能看見美麗的端紫斑蝶在校園翩翩飛舞了。
P.s. 謝謝怡青協助查明昆蟲的名字和特性。
文/圖:賴芃諭
111年05月02日
早上看著志工徐磊默默的、細心的幫每一塊石板固定,心裡感動萬分。家住竹圍的他,每週五搭乘1小時的車來到莒光,光這份心就已經讓人非常敬佩了。
整個4月期間,他獨自一人從西側門榕樹下挖起一塊塊的磚,運到內庭來擺放。今天在烈陽下,看著他跪在地上,耐心的將石板下的草移除,土壤推平,再放上石板,然後站上去踩看看是否平穩,再跪下來調整高度,來來回回重複著動作,為的就是讓孩子們能在安全的環境下觀察植物。
希望我們的孩子們都能感念志工們的辛勞,在內庭時能善用自然環境資源,並且也能盡一己之力一起來關心愛護周遭的環境。
文/圖:呂怡青
111年04月29日
原本預訂校慶舉辦找樹人活動,因疫情緣故校慶取消,植樹活動改為邀請班級來一起參與,目前有3個班級登記,並且都願意認養澆水照顧。
今早超仁老師特地前來指導志工將植物定位並鬆土挖洞,以方便下週學生進行植樹活動。
地上長滿了地毯草,而且土非常硬,底下又有好多廢磚,早上夥伴們在大太陽底下,賣力鬆土挖洞,大家辛苦了!
文/圖:呂怡青
111年04月22日
2022.03.12植樹節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學習用不同角度重新看看這個世界,即使是一個平常再熟悉不過的環境,遇見美好—在你我之間。
【緣起—一顆種子】
2021年11月,教師會邀請周理慧老師歲末分享一場課程,理慧老師立刻以招牌的熱心口吻,手拉著我:「我跟妳說,我剛好有項非常適合的活動。」接著就從教室裡拿出一盆等待發芽的咖啡種子,小巧的種子整齊地排列在盆器中,好療癒啊!就這樣,活動說定了。
走著走著遇到學務處簡百澍主任,迫不急待跟她分享活動提案,每每總是把教師會當成夥伴的百澍主任立刻說:那我們再加100株金銀花的幼苗,邀請老師們一起來參與綠籬營造的活動。能在莒光國小的校園親手種下一株幼苗,是多麼奇妙的事呀!主任立即與生態志工呂怡青隊長聯繫確認後,從一顆種子到一株幼苗,我們的活動逐漸成型。
【今日我最美】
儘管平日常見穿梭在校園中志工的身影,但為策劃活動加入今日我最美的生態群組後,更驚艷於莒光國小生態志工團隊的專業與用心,一草一木,一花一葉,都是珍寶。每回閱讀志工對校園植物宛如維基小百科的介紹時,更讓平日只會埋首於課本和作業的我深感敬佩。還記得許多年前第一次見到怡青,是在擁擠的419科任辦公室,當時身為家長的她,默默地跟著鄭麗華老師的綠天使社團學習。而今麗華老師早已退休,社團也在多位老師的接續努力之下,讓更多孩子化身成綠天使、綠精靈,而怡青隊長所帶領的生態志工團隊更是成了莒光國小綠校園的最佳守護員。
【百人種樹】
在募集百人種樹的過程中,我們是辛苦也是幸運的。辛苦的是莒光的老師們真的太忙碌了,或許連停下腳步,聽聽鳥叫,聞聞花香的時間都沒有。活動當天雖然屬教師自主備課,但小型會議與共備仍然讓認真的莒光老師們忙碌不已。但幸運的是,校長、主任、家長會及老師們肯定活動的意義,再加上志工團隊最專業的協助,我們相信活動一定可以順利進行。雖然募集老師的人數與百人目標有一些距離,但怡青跟我分享,這個活動已經跨出很重要的一步,讓親師生攜手合作,守護這片美麗的校園。
12月22日活動當天,怡青帶領的志工團隊早已作足了萬全的準備,從解說、示範、到分組,一切井然有序,感謝老天爺給了我們剛剛好的天氣。義祥校長、家長會彥良會長以及老師們也都準時在綜合大樓前集合,在志工的引領之下,親手將金銀花幼苗種在莒光國小的土地上。而後續未完成的幼苗,則由孩子們接手,終於完成了百株幼苗的綠籬營造活動。
【遇見美好,在你我之間】
經過八十天,金銀花幼苗已經悄悄爬上掛網,莒光校園處處可見春神降臨帶來的美好風景。植樹節前夕,在特區廁所旁遇見怡青灌溉水生植物,原來是下一個綠校園的任務已經默默開展。身為莒光大家庭的一份子,心中滿滿的感謝、感動之餘,更可以舉手之勞,盡一己之責,偶而停下腳步,換個心情,遇見美好,在你我之間。
文/圖:張安瑜 莒光國小教師會理事長
111年03月12日
20220119歲末,在風雨操場圍牆邊莒光家長會與歸莒聯誼會夥伴一起為莒光種下希望的樹,讓適性適地的原生植物在適合它的環境生長,吸引適合在這個環境的青蛙、蝴蝶、昆蟲、鳥類…等更多樣性的生物。
讓我們一起營造與生物共存共榮的友善環境,找回美麗的福爾摩沙~
我們種下的希望樹有:
蘭嶼柿 2
光臘樹 1
榔榆 1
台灣海桐 2
杜英 1
樹杞 2
文/圖:簡百澍 主任
111年01月24日
下雨了!孩子們的臉上依舊洋溢著笑容,熱情十足。一早帶孩子從生態園到貝貝園再繞到內庭暖身,他們發現植物生長插牌不見了,老師說要發揮實力,沒有牌子也要一眼就看出來。孩子們果然好眼力,不過不太熟練的說出植物特徵,所以要回教室再好好複習。
第三節課闖關時間一到,孩子們既緊張又雀躍的看到關主們迅速的展開雨天備案,在一旁乖乖的等待著。(老師則是擔心這樣孩子們認的出來嗎?因為上週他們利用下課尋寶時,很緊張的說,有花不見了,沒有山芙蓉的植物插牌,山芙蓉不見了,我開玩笑的說,誰?誰這麼大膽,竟然偷偷砍樹?後來一起走訪貝貝園,原來牌子被風吹反了,又花已結成果實,所以覓不著花,也竟一時間認不得了,這時提醒認葉子形狀,找到有像愛心的葉,接著新的收穫,有果實耶!)
闖關開始了,沒想到這群孩子出乎老師意料之外,整個活動激發了孩子的潛能,令人熱血沸騰,一下子就過三關,等著怡青老師。怡青老師一來,孩子們簇擁而上,雖然第一名才有獎,老師的有獎徵答更讓孩子欲罷不能,好希望活動繼續延續下去,期待二月之星~
放學前,孩子們紛紛搶拿關主採擷的植物,
有的說我要帶回去給媽媽看真的仙草的花,很漂亮!
我要帶蘄艾回去種,蘄艾我可以怎麼種才容易種活?
臺灣欒樹的種子分我,我也要種種看,會不會跟依珊的那一盆長出來的一樣~
毛毛的山芙蓉果實,你一顆我一顆,老師也分一顆,種子怎麼種老師也不清楚,回去查資料喔!
這學期初的播種到闖關活動後,看到孩子們心中萌芽的種子,跟他們種下的草海桐、濱排草和文殊蘭一樣,漸漸長大了。
文/圖:黃秀敏 老師
111年01月22日
從十月到十二月,班上孩子很認真的進行植物之星活動,常聽到他們三五好友相約去欣賞植物,一月十八日是參加闖關的日子,總共有十二種植物要熟悉,闖關前我們用網頁重新複習各種植物,也到三個區域再去逛逛,重拾之前的回憶。
今天一早,孩子們跟我分享:老師,我這幾天一直在背植物之星,回家一直背,連吃飯也背……,旁邊馬上有孩子附和:我也是,我從上週開始一直在背,可是有的背不起來。一聽完志工講解闖關規則,孩子們馬上到各關卡挑戰,看著和之前外型有變的馬蘭、山芙蓉等,心裡擔心他們講不出特徵,幸而團隊合作,小組總是能互相支應,說出正確的答案,一下子就完成三關的挑戰,看著他們穿梭在各處的身影,急切想闖完三關的模樣,覺得他們真的好可愛,這些植物彷彿和他們的生命串聯在一起,全都洋溢著活力。
活動也許只是一時,勝利也只有一組,不過每個月和植物的約會,應該會深植孩子心裡,未來看見校園的一花一草,他們都能懂得觀察、欣賞、愛護,感謝學務處和所有辛苦的志工媽媽,平日用心經營生態,提供給孩子豐富的學習場域。
文/圖:巫夢虹 老師
111年01月18日
上週除草鬆土整地後,今天幫盆栽挖洞,並且到落葉堆肥區收集腐植土。發現好多金龜子的幼蟲,很幸運的有一隻成蟲悄悄停在我的手上,是帶有金屬光澤的咖啡色。
今年和林試所合作爬藤研究計畫,感謝林試所11/17贈送100棵金銀花幼苗。
文/圖:呂怡青
110年12月17日
早上修剪了一堆的榕樹和月桃散落一地,第三節下課鐘響,一群二年級孩子湧上來幫忙,快速分類收拾後,有的拿掃把、有的拿畚斗打掃地面,小小年紀拿著掃具非常俐落,短短十分鐘地面馬上恢復整潔。看著孩子們珍惜短暫十分鐘的小志工時間,真是窩心啊!
文/圖:呂怡青
110年12月03日
幼兒園今年設計「莒光大自然」主題課程,帶著學生做一系列的原生植物體驗活動。老師們非常用心利用午休時間,準備每堂課前的前置作業,包括播種前的拌土、裝盆、種植小苗前的挖洞,每人也親手種下一盆植物。讓孩子們每堂課都能體驗實作又能讓課程進行得更加流暢,感謝各位老師們的熱情付出。
文/圖:呂怡青
110年11月24日
植物生長的好壞,土壤是非常重要且關鍵的因素,因此每一個區塊在營造初期都是一段艱辛的過程,除草、鬆土、整地,然後用滿滿的祝福種下植物,是我們的堅持。
在志工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挑起一桶又一桶的紅土,再將紅土和土壤拌勻,增加土壤的肥沃性,再讓孩子們一起來認養種植,相信植物也感受得到我們溫暖的愛。
文/圖:呂怡青
110年11月20日
這週開始玩植物尋寶遊戲,下課時間可以看見學生們認真尋寶的畫面,雖然還在摸索著如何觀察植物,但是發現學生們都很認真的在討論學習,希望藉由活動能帶動全校風氣漸漸愛上原生植物,並且訓練學生的觀察力和敏銳度,培養自主學習帶得走的能力。
文/圖:呂怡青
110年10月21日
這週開始一年級認識校園生態導覽,教育從小開始扎根,我們希望給予孩子們正確的觀念和態度,認識莒光校園環境並且愛上莒光的土地。孩子們聽完導覽後,下課時間看見志工們在除草填土,會主動跟志工們說謝謝並且一起幫忙,小小年紀個個充滿活力還會回教室邀請好朋友一起來,看見孩子們的回饋,心裡充滿了感動!
文/圖:呂怡青
110年10月8日
105的學生:「老師好~ 我來報到幫忙了。」
101的學生:「老師好~ 我每天都去觀察土,還沒長出東西來,我好好奇會長出什麼來呢?」
今早第一節下課,孩子們立刻圍過來要幫忙,讓我覺得很窩心。上週五一年級學生主動幫忙填土後,想不到在孩子們心中已漸漸開始醞釀了許多的想法。給孩子們參與動手操作是最好的機會教育,讓我們大手牽小手一起打造幸福的莒光校園吧!
文/圖:呂怡青
110年10月15日
志工:「這區除草後要種什麼呢?」
我:「計畫在走道邊緣種各種的草花,讓學生方便觀察也可以吸引蝴蝶來訪。」
志工:「植物從哪邊來呢?用買的嗎?」
我:「不用買哦!我們都是自己培育的,改天再教大家一起播種和扦插。」
在內庭一邊除草一邊聊天,流汗的過程中也悄悄的編織著未來的花園藍圖,有夢最美,想著美好的花園就一點也不覺得辛苦了!
文/圖:呂怡青
110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