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清末日據初之屯墾制度,開啟了嘉南平原的黃金歲月。虎尾墾地里周邊係由黃、廖兩姓墾首帶領一群人至此開墾,因此本地早名「開墾地」。日據時代,曾有部分日本內地的移民遷移至這邊墾殖(稱「春日部落」),因此又名「墾地」,或稱「移民仔」。本地早期先民生活樸素,文風亦盛,曾有曲館(南管)--文館,亦有武館(詠春館)存在。但因工業化的來臨及政府未加以深化,因此產生文化斷層,目前此一部份僅殘留過往遺跡而已。

本校前身為大屯國校墾地分班,於民國四十六年元月一日奉令改為大屯國小墾地分校,民國四十六年九月一日正式獨立為「雲林陣虎尾鎮光復國民小學」。在當時為六班三百多人之規模,校區皆為國有地及台糖地。

隨著台灣工業化後,學區人口逐漸外移,95學年度學生僅剩39位。但隨著中部科學園區、台灣高鐵站、台大醫院虎尾分院等重大建設的進駐,以及本校行政人員、全體老師投入轉型改革與自我成長等因素的影響,目前社區人口與本校學生數開始出現回流現象。

十多年來歷經幾任校長的努力,106學年度已從95學年度的39人增加至65人,成長幅度達到66.6%。此一現象代表:重大工程為學區與本校帶來改變的契機,社區風貌已從原本的傳統農村逐漸演變為農村、工業區並存,整個墾地地區的人文風貌正在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