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散步:陶淵明紀念廣場及陶氏宗廟
祭師(屈原)聚餐
文憑試分享會
圍爐共讀
揮毫迎春
文憑試分享會
「花季文學」:寫作工作坊2021
F.5A 何柳豫同學:
我參加的花季文學工作坊內容豐富,主要由不同作家教授參加者創作微型小說的技巧。在此過程中,我閲讀了黎紫書、董啟章、陳慧等著名作家的文章,導師陳志堅先生則會為我們分析文中所用的寫作技巧,如意象和虛實書寫,讓我獲益良多。
工作坊令我學會在創作微小說時,必須先設計人物的性情,這樣才能輕易代入角色,明白其當下所想,筆下人物的行為也不會顯得僵硬突兀。此外,以「背叛」、「身分錯換」等方式寫作,既能為讀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又能令文章更具張力。我過去在寫作時鮮少想到可運用這些敘事手法,但在參加工作坊後,「如何盡量利用不同技巧豐富故事」似乎成了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啟發我更多方面地增進創作能力。
最後,工作坊亦令我拓闊了文學眼界。不少對創作小說具興趣的學生齊聚一堂,學習平日在課堂上沒有機會教授的文學知識,也藉此認識了更多作家與好作品,十分難得!
F.5E 蔡婉琪同學:
在此工作坊中,由老師兼作家引導我們一眾學生領略寫作的魅力,令我感受到寫作的奧妙之處。活動中,老師以「植物書寫」為主題,為我們逐一講解四篇小說及散文。其中,無論是人物刻畫手法,深層的意象或虛實鋪墊等等寫作技巧,在通過老師的分析下,皆令我對小說和散文這兩種文體建立了更清晰的認知,以及瞭解寫作時需要考慮的因素,例如:人物性格與行為,營造氛圍,象徵背後的情感等。這些寫作知識能使我在往後的寫作中加以運用,令我獲益良多!
「筆影翩翩」蝴蝶谷文學營2021 (網上形式)
F.5C 鍾思宇同學:
在筆影翩翩蝴蝶谷文學營中,得到不少老師的指導,令我獲益良多。在是次活動中,雖然並未有如往年一樣可以親身到饒宗頤文化館參加文學營,但即使只是網上活動亦能感受到每位老師、同學對文學的熱愛。而本次活動更邀請到不少導師為我們演講,何杏楓教授、陳志堅先生、潘步釗博士等老師,都為我們帶來了很多有趣的見解。
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殷培基先生的分享,殷培基老師除了是一位老師以外,更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在小組分享的環節中,我校同學有幸被分配至殷老師的小組,殷老師向我們分享了他的文學觀和創作觀,他認為寫作一定要有文學世界觀,只有融入了角色世界才能夠真正地寫出角色的靈魂。因此作者的價值觀必定會顯然在作品當中,所以某程度上文學作品能夠代表作者本人的性格內心。
最後,老師向我們提出了幾個問題──「文學作品是提供了問題還是提供了答案?」「寫作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別人?」「要觸動別人一定要生離死別嗎?」最後的一個問題,老師向我們提供了答案:「不是的。」他向我們分享了一個關於父子情的延伸小故事,有時一句說話、一個舉動,可能比所謂的「生離死別」更能打動人心。
文學營除了能夠讓我從其他同學身上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外,更令我從每位老師身上學懂了寫作的意義。感激文學營為我們提供了一次機會,去探索在緊迫的課堂下老師無暇與我們探討的課題!
F.5D 楊卓螢同學:
是次文學營雖因疫情關係,改為網上形式進行,但活動仍豐富有趣。難得一次的機會讓我可以與作家於線上對話亦是另一種緣份。
原以為文學營中應多是些冗長如課堂的講座,就連咖啡亦準備於桌上了,豈料用不著。在座談中,教授以「從粵語流行曲中發現文學」為題介紹歌曲及文學,可謂寓文學於生活,而且生動有趣的講解亦非常引人入勝,令我獲益良多。
而在與作家對話的活動中,作家給了同學許多寫作的建議,並以親身經歷為我們講解了許多實用的寫作建議,這對於我們日後的創作實在有莫大的益處。
與小思老師對談
文憑試分享會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夏令營2015
F.5B 梁儷汶同學:
在中大唸書本來就是我的夢想,這三天沉浸在充滿書卷氣的校園,學習著自己喜歡的文學,令人有美夢成真的幻得幻失之感。在「越界的文字旅程」中,有機會聽幾位作家的講座,從不同角度學文學,甚至得到他們的指導,實是非常難得。我特別享受創作的過程,在輔導員的感染與分享下,欣賞、吟誦了不同的詩,更嘗試寫了新詩,也算是自己的突破。短短三天讓我對文學有了更深的體會,期望在未來有更多的同學能夠參與。
F.5E 吳欣欣同學:
這次的中大夏令營雖然只有短短三天,卻讓我這個夏天變得非常有意義。在這次活動中,我學會了打破現有的界限,令自己的創作不被規限,更越界。而且這次活動並沒有不停催促我們寫作,而是透過讓我們接觸校園裏的自然環境,將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漫步在舒服的自然環境能令我們的心變得平靜和敏銳,可以注意到平常忽略的一草一木和自己微妙細緻的心情,這亦對我日後的創作有很大的幫助。
F.5A 姚慧娟同學:
文學,常給人一種苦悶無趣的感覺,平日上堂也只是安坐課室,從老師口中認識中國各個朝代的特色文學作品。然而,這一次三日兩夜文學營卻一反常態,以更富趣味的方式學習—「越界」,以建築、攝影、音樂等方面與文學融合,從而創作出更新穎作品。
F.4D 韓文蕙同學:
這次文學營是個難忘的經歷。先不說在大學渡過的晚上,僅是特別的文學創作體驗已經令我流連忘返。營中的文學創作跟一般作文不同,訓練了我的創意思維,亦釋放了我天馬行空的想法,為我的創作道路開啟了新的大門。若有機會,真想再參加一次!
「筆影翩翩」蝴蝶谷文學營2017
F.5A 林穎欣同學:
雖然之前也參加過數次營舍活動,但均與學術無關。原先我擔心活動過程無聊,因為大部分都是室內講座,就如同上課般較少互動,但結果卻大出我所料!
演講者以有趣生動的方式,將寫作散文的重點傳授給我們,並會提供發問時間,耐心解答問題。而且參加者會被分為不同的小組,小組以民初的文學組織為名,如新潮社、文學研究社,而我組則名為新月社。組內成員志同道合,互相交流寫作心得,十分投契。
對我而言,這是一次格外難得的機會,讓我可以更深入了解文學,認識志趣相投的朋友,相信這對我寫作有極大的影響。
F.5A 蘇嘉琪同學:
是次文學營提供了難得的機會讓一群熱愛文學的人互相交流、盡情傾談文學,我很高興我也能在講堂裏佔上一席。
在營中,我很榮幸能遇見許多作家,聽他們講述文學之於社會、生活、乃至年輕一輩的意義,我受益匪淺;也很感恩讓我認識到不少同樣愛好文學的同學,只可惜時間有限。
在數場演講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作者所提到的形式與情感。
有謂文字是情感的載體,情感是文字的靈魂,沒有情感注入的文字,只是一尊空有外表的雕像。文過於質、華而不實是許多學生的通病,因為人生閱歷淺,總以為寫風花雪月就是好的文章,寫家仇國恨、生離死別才感人,文學也因為這些誤解而變得「離地」。
文學源自生活,只要「達意達得妙,表情表得好」,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也能成就好的作品。
「筆影翩翩」蝴蝶谷文學營2018
F.4E 徐雅莉同學:
我喜歡寫作,因為寫作能記下當下的所思所想。但往往在功課或測驗時總是不能寫出使自己滿意的文章,這經常使我感到苦惱。經過這次的文學營,許多作家分享了他們寫作的經驗和技巧。但我最受得著的是聽到作家分享自己寫作時的心路歷程。寫作最重要是要堅持,持之以恆,不可停歇。他的說話鼓舞了我,讓我更加珍惜自己一顆熱愛寫作的心。我希望即使不能妙筆生花,也要寫出合乎自己態度的字句。
F.5C 呂影常同學:
經過兩日一夜的文學營,我學了不少文學創作的知識,亦知道自己的不足。連日來接觸到很多不同的作家,有的認識,有的不認識,但在他們身上知道他們的創作來源,他們亦分享很多自己的經驗給我們參考。而我最深刻的是作家夜話的環節,我們可以近距離與作家交談,可以發問更多問題,能更深入知道作家的經驗、體驗。創作都是從日常生活中取材,是每一位作家都提及,亦是創作的格言。
雖然連日來都是聽講座為主,但也增長了不少。由自我介紹開始到活動完結,都覺得自己原來比想像中認識得更加少,身邊的所有人都比我更厲害,而這就是文學營的精髓。我慶幸能夠參加是次文學營,因為機會難得,難得可以成為八十人中的其中一個,因為要抽簽的;難得身邊的人都是愛文學之人,要一班真心愛文學的人聚集一起並不是一件易事,所以感恩可以參與。我亦慶幸可以得到認同,能被老師選中,能被大會選中,都是一種認同,一種鼓勵。希望我能在創作路途上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