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周昕妮、 207林以喬
看到網路相關研究影片,了解離子風的形成原理,自製實驗裝置。透過實驗觀察和模型分析,探討錫箔片尖端與鋁環保持垂直與否,對電漿和離子風產生的影響,也對實驗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反思與調整,以提升實驗的準確性與可重現性。
202徐湘婷、204蔡子萱
學過吉他及電子琴,且喜歡填詞及編寫旋律,再加上高一參加了熱音社,促使我們想更深入了解音樂,挑戰自己的創作能力。我們將「六家」高中的特色融入歌詞中,讓畢業歌有獨特的風格與亮點。
207張庭睿
對⽇常⽣活中不可或缺的電力充滿好奇,想了解核能發電廠的運作原理及核反應過程中的控制機制,透過網路查詢、參考文獻與閱讀相關文章,將所獲資訊整理成筆記,並釐清關鍵技術與安全機制,藉此建立對核能的系統性認識。
207張今彩
自小熱愛文學,視寫作為自我與世界溝通的橋梁。積極參與大學講座汲取養分,創立文學社並舉辦校內講座;創作領域涵蓋小說、散文、新詩,也撰寫書評與小論文,在文字的流動中持續尋找思想的深度與情感的溫度。
202多加以紹、203朱義喬
透過學習並演唱泰雅族傳統歌謠,與耆老們討論歌謠的歷史背景,深入了解歌詞背後的文化意涵與族語發音特色。藉由錄音、反覆練習與歌詞翻譯,逐步掌握歌謠的旋律與語言,企盼用歌聲讓更多人認識泰雅文化的美與智慧,實踐文化傳承的意義。
104江采臻、104林詠晴
受日本高校無殼孵化成功案例的啟發,鑑於台灣尚無完整且成功的相關實作紀錄,我們嘗試親身實作。本次實驗胚胎發育至第四天,提升胚胎存活率達32%;另以有殼方式成功孵化鵪鶉。過程中不斷調整方案,希望能以更低成本達成實驗目的,深化實驗設計與問題解決能力。
202施盈先、207林佳臻
身為常使用大眾運輸工具(特別是公車)的高中生,常在公車運行中發現一些問題,透過此計畫研究和探討問題背後的成因。喜歡觀看報導影片的我們,亦將成果製作成一部六家學生最常搭乘的「5900高鐵快捷公車」的報導影片,藉此學習「報導」及「剪輯」等相關技巧。
校園通勤:探討學生步行路線的安全性和可及性
101紀柏宇、101戴君叡、101朱翌誠
校園周邊約300~350公尺範圍為組內同學步行上學的通勤路線,透過自主學習課程進行探究,了解目前通學步道不足與不便之處,希望能提出具體改進方案以提升學生與行人的用路品質,達到構築健全交通環境的目標。
206林巧媃、207黃莉甯
透過網路查詢天氣瓶的原理與相關資料,提出研究假設,實際製作天氣瓶,並設計一系列控制變因實驗,以觀察不同環境條件下的結晶變化。透過實驗,發現溫度高低會影響結晶的高度與分布;而溫度變化的速率則影響結晶的清晰程度與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