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刊物 Magazines in Focus
焦點刊物 Magazines in Focus
自創校始刊物的發行即如雨後春筍般欣欣向榮。知識青年的發聲渴望戰勝經費與人力的窘境,各家爭鳴的盛況,打熱位在邊陲地帶的陽明。而在眾聲喧嘩下,主力刊物有力地唱出清晰的醫學生旋律,現在看來依舊立場清新,擲地有聲。
《橘井》明刊字第001號 / 1976年1月10日創刊
我受命當仙,被召有期,明年天下疫疾,庭中井水,簷邊橘葉,
用井水一升,橘葉一枚可療一人。如期疫作,人競詣飲,下咽即癒……
陽明創校的第一份校園報紙刊物,當時剛進校門的第一屆學生認為陽明應該有份自己的刊物,並且以學生角度探討學校事務,《橘井》就此應運而生。命名者陳鴻銘有感於當時已有台大《青杏》、北醫《綠杏》及高醫《南杏》,為避免與眾多「杏」字輩刊物重名,便取意思相近中醫詞彙「橘井」作為刊名。
韓偉院長發刊詞揭示「文章是心智的結晶,橘井是陽明同學們心智結晶的展出,橘井的每一個字應被重視,每一篇文章應被熱愛,因為它們代表的是一顆顆樸實、純真、善良、熱情的心」
張鴻仁、郭旭崧、蔡果荃,張凱理……等曾為該報主力隊員,版面呈現以「社論」為主角而進行編排,內容多為批判學校事務,由於當年韓偉院長的不干涉,訓導主任武光東老師的尊重支持,出版的文章很少會被刪改,顯示戒嚴時期陽明校園言論自由仍有一定寬容。同學的熱血顯現在刊物的內容呈現,如同郭旭崧校友曾說「當時人人欲走向民主,有著共同的目標,而刊物正滿足了知識份子的需求。」
《神農坡》明刊字第002號 / 1978年6月創刊 第五期改為醫學院院刊,第十三期後停刊
工友鄧傲寒先生1978年於院區內男一舍至活動中心間路邊巨石上之題刻,期勉同學效法神農氏艱苦卓絕、嘗百草濟世救民精神,實現真知力行,仁心仁術之精神意義。
陽明第一本雜誌型刊物,年刊型式的醫學系刊,亦是由第一屆學生一手創辦。《神農坡》原取名「山杏」,但有人建議使用「神農坡」,得到同學支持,因而改名。
《神農坡》內容多元,醫學、文藝、學術、生活、感性、影評、雜感、論述、理性與音樂主題皆為收錄範圍,封面常採用當時同學的繪畫作品(如陳俊忠、劉嘉逸、洪耀欽),如第一期封面為第一屆陳俊忠老師(時任水彩社社長),封面上三條肌肉,代表醫學系兩班和牙醫系一班。當時中華民族意識仍強,所以畫了黃河、長江和秋海棠形狀的中華民國地圖,而地圖上的針是生理學紀錄儀器的針,表現出上方的肌肉用力收縮時底下的針就可以畫出生命曲線。
《陽明牙醫》明刊字第003號 / 1978年3月創刊
以牙醫學為主體,讓每個人的思想與情感能通過寫作的途徑表達,意見得以聯繫溝通;在課業的的樊籠桎梏外,尋覓一片自由的園地,讓久受束縛的思想去馳騁。
—創刊感言
專屬牙醫系的第一份刊物,僅有10幾位牙醫系學生卻能催生出牙醫系刊實在令人意外。第一屆牙醫系學生進入陽明後,由於沒有學長姐可供諮詢,對於什麼是牙醫?牙醫未來發展?都需要一個尋找自己的定位或發展方向的諮詢。當時陽明的風氣認為一個系要有系學會,要有自己的刊物,因此牙醫也不落人後,創辦系學會刊物《陽明牙醫》。
創立宗旨是以牙醫學為主體,讓每個人的思想與情感能通過寫作的途徑表達,意見得以聯繫溝通,封面多與牙醫相關圖像為主體,內容方向除了探索牙醫科學,訪談老師對牙醫專業的想法、牙醫未來發展、重要的科學等學術內容外,也是師生抒發自己的生活、思想或文藝內容的文青園地。首期編輯雖在摸索階段,但由於牙醫系學生的團結與傳承,第二期開始已漸具規模。
《教與學》試刊1期 / 1990年5月20日
這是一份非綜合性,於學期中隔週發行,B4大小,旨在定期且最密集出刊之前提下,定位為專一主題—即「教」與「學」——的校園紙本刊物,由教師評鑑委員會與大學部學生合作完成,每期皆邀請不同的校內老師或社會賢達,親筆書寫「教與學」三字並落款,以為刊頭。
為掌握刊物編輯的繁雜度,及穩定稿源,刊物的內容有「教師/學生評論」、醫學教育期刊論文譯稿之「專題」、「單格漫畫」、及校內外重要醫教新聞之「神農坡上(短訊)」等四個固定單元,其中的「單格漫畫」由醫學生王泰然繪製並提供,採漫畫方式呈現本校學生的學習故事或教學現場情境,幽默又寫實,深獲好評。
《教與學》提供師生更進一步溝通討論,探討教學制度、教學問題、學習態度等議題的平台。第一學期發行試閱兩期,後以雙週刊形式發行至十七期後,於1991年併入紙本《陽明人報》。
與其他刊物最主要的不同之處在於《教與學》採訂閱制,還可透過訂戶專線進行意見反映。
《陽明人報》 1991年12月20日創刊
這是我們共同的名字──陽明人
—韓韶華院長
第一份陽明官方報紙,統整當時各類型刊物以此刊物重新定位,成為陽明代表性的校園刊物,也為即將規劃改制大學預作準備。正式出刊前曾發行試刊號第0期及第00期,亦發函新聞局列入正式字號(局版臺誌字第玖貳零壹號)的校園報紙。「陽明人報」題字者為第十六屆校友陸俊光,韓韶華院長以「這是我們共同的名字──陽明人」一文作為發刊詞,說明這是一份「聯繫全體陽明人的刊物」。報紙內容共分四版,陽明校務、校園・文化、陽明副刊、校友動態,目的是為了「報導校園內的要聞,介紹校友的近況與服務心得,溝通不同的意見,讓『陽明人』得以進一步認識陽明」。隨著時代遞嬗,電子傳播已蔚為趨勢,《陽明人報》乃於2001年2月14日更名為陽明電子報,正式晉身為電子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