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添節日氣氛及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本校於2025年1月3日由綠色教育組、中文學會及科學學會合辦「新春水仙頭切割工作坊」,讓學生體驗和學習如何切割及打理水仙頭。同日,亦與家教會合辦家長工作坊,讓家長一起體驗切割水仙頭的趣味,並將之製成盆栽作為節日禮物送贈社會服務機構,為社會多添一份溫情暖意。
科學教育學習領域的老師們於2024年11月30日的學校開放日,帶領一眾學生領袖,舉辦了兩個別具心栽的工作坊。
生物實驗室以水母為題,讓來賓近距離觀察水母的生物特徵,又以製作水母模型工作坊,讓參與者能深入認識水母的身體構造,家長和小朋友們喜上眉梢、樂而忘返。
科學實驗室以環保為題,讓來賓透過攤位遊戲認識廚餘回收的相關知識,又以環保盆栽工作坊,讓來賓透過栽植家樂花,親身體驗栽植的樂趣,亦將綠色教育帶到生活之中。
適逢學校獲贈大型熊貓展品舉行「福Panda」活動,科學實驗室亦展出了其中一隻大熊貓,來賓們爭相拍照存念,留下美好一刻。
本校於2024年11月11日至15日舉行了兩年一度的數理週,活動豐富而多姿多彩。
數理週由一個化學實驗揭開序幕。同學身心並用,參加了以班級為單位的「數理競技」、運用物理學上的能量轉換、流體學說的理論,並講求團體力量的「舞動彩虹傘」、衝破橡皮筋張力的「東南西北跑」、數學動動腦的「人體工學」、以小組形式進行的「數理問答比賽」等,讓同學快而準地展現學習到的數理知識。
老師更悉心安排數理書展、數理遊踪、智能回收推廣車、Science of Music線上活動,加上數理老師每天早會分享,讓學生密集式沉浸於數理領域,以不同的方式接收數理知識。全校週會以「趣談中醫藥」為主題,學生得以欣賞中國醫學領域與日常生活的調和,啟發學生對中醫的興趣。
學習不限於教室,學生參觀了水知源、中電鐘樓文化館,更欣賞了電影《焚城》,從生活中體驗數理知識。
本年數理週活動多以「蛻變成長、尋夢飛翔」為主題,讓一眾師生在數理氛圍中相互學習、彼此支持、共同成長。
為讓學生認識國家在創新及科技產業發展的現況,本校科學教育學習領域範疇科目於2024年5月20-22日帶領33位中一及中二級學生遠走廈門,參與由教育局主辦的「高鐵短線行 - 廈門創新及科技產業與升學就業探索之旅」學習交流團。
交流團重點拜訪華僑大學,我們很榮幸能獲得港澳台僑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韓佳辰女士的接待,並由電機及自動化學院余卿副教授為同學上了主題為「有趣的計量科學」的一課,讓學生體驗在大學上課的滋味。而課後的校園導賞亦讓學生大開眼界,大學圖書館的磅礡大氣,科研實驗室的精良專業,讓學生對未來升學充滿憧憬。
此外,我們亦到訪不少地方,廈門軟件園和金日集團展示中心的參訪,讓學生了解企業的發展史,以及因應全球變化而作出的創新科研突破;龍山文創園的探訪使學生感受到當地藝術人文氣息,了解如何把創意和自動化科技結合;誠毅科技探索中心的參觀加深了學生對祖國航天科技發展的認識。
這三天的旅程,學生們投入認真、積極學習,拓寬了對創科產業的眼界,增潤了對科技發展的認識,獲益匪淺!
本校資優教育組及科學學會於5月14日及16日為中一至中五級學生開辦了「鑑證科學工作坊」活動。
學生利用不同的工具進行鑑證科學實驗,分析當中的科學原理,從而了解一些科學鑑證方法的技巧。例如,學生在工作坊中學習到如何提取香蕉的DNA、人類指紋的樣式類別,以及提取指紋的方法等。
這些有趣的小實驗不但有助提升學生對科學的興趣,也能讓學生體會科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及對社會的貢獻。
科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為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本校資優教育組及科學學會於2024年4月16日及18日為中一至中四級學生開辦了「食物科學工作坊」活動。
透過導師一系列生動的講解以及帶來的小實驗,學生對雞蛋、牛奶等食物的科學知識有更深入的認識,例如學習如何分辨雞蛋的好壞及其原理、了解到不同酸鹼度的溶液對鈣(雞蛋殼)的影響、以牛奶製造牛油以及能在牛奶上畫畫的原理等。
是次工作坊所設計的實驗活動輕鬆有趣,參加的同學均表現投入,十分雀躍,有助提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