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邁入國中,是孩子學習歷程中的重要轉折。這不僅是課業難度的提升,更代表能力與心態的雙重升級。對學生而言,學習節奏加快、時間管理與課業深度都將有所不同;對家長而言,則需從緊密陪伴逐步轉向適度放手,與學校攜手成為孩子最堅實的後盾。
家長的角色轉換
國中階段強調自主學習、責任感與人際互動,家長的角色也隨之轉變,不再只是督促者,而是陪伴與支持的教育合夥人。學校透過直升講座、新生家長座談與校務說明,引導家長在孩子進入青春期時,建立更適切的親師合作模式。
學生的挑戰與成長
對孩子而言,升上國中意味著「學習方法」與「生活態度」的全面轉換。課業方面,學校在暑假便安排數學延伸作業、英文閱讀計畫及探究專題,並結合資訊素養與閱讀平台,幫助學生提前熟悉學習節奏。生活方面,則透過課程引導孩子培養時間管理、正確使用 3C 與社群媒體的能力,並學會尊重他人與自我界線,避免霸凌與人際衝突。
學校的支持與準備
為協助學生順利銜接,學校從導師、課程到家庭溝通全面布局。六、七年級導師在暑假前後進行晤談,分享學生特質,幫助國中導師快速掌握狀況,降低轉換期的不適感。學校也透過法治教育、人際互動課程及新生關懷機制,培養學生自律與責任感。同時,利用校內 App、家長群組及專題講座,讓家長清楚理解課程理念,促進家校合作。
預期成效
透過這些安排,短期內能幫助孩子適應新課程、降低焦慮;中期逐步建立自主學習與時間管理的習慣;長期則期望他們具備跨科思考、穩定的學習動機與健全的人際互動能力,並在家庭與學校的雙重支持下自信前行。
勇敢跨越新挑戰,孩子需要的不只是學習力,更需要心態上的成熟與家長的陪伴。學校將持續扮演領航角色,與家長攜手同行,守護孩子每一步成長,讓他們帶著自信與堅定,迎向更寬廣的未來。
經歷幾次四季的變化後,各位就要踏入另一個嶄新的校園,眼前的一切或許讓人既興奮又有些忐忑。國中是一段蛻變的旅程,不僅代表學科知識的增加,更意味著我們正慢慢走向一個更獨立、更成熟的自己。
這段旅程裡,「自律」會是最堅實可靠的夥伴。它是內心對自己的承諾,是一種柔軟又堅韌的力量。自律會讓人變得堅定,並且更有自信,不是要我們事事完美,而是在被外在事物動搖的時候,能提醒自己再多堅持一點點。這份力量,會讓我們比昨天的自己更進步,記住!我們要跟別人學,也只需要與自己比。我所看過頂尖的學生皆有自律的特點,他們會看起來從容,因為眼神專注在自己的目標上,而非與他人比較;他們會笑得很燦爛,因為已掌握好自己;也會難過得很優雅,因為知道失敗只是另一個契機的開始。
自律養成也不會一蹴可幾,而是每日累積造就,我有一位學生,每天都會在筆記本裡今日待辦事項第一行抄寫他的短期目標。我問他為何這樣,他答自己記性不好,所以每天提筆提醒自己。學生抄著抄著幾年過去,我就看著他真的完成了許多目標,也進入夢想中的大學就讀。所以,只需每天堅持做一點和自己目標相關的事,就是一種自律,能夠更接近夢想,我們可以從這個小點開始練習,一點都不困難。
在此同時,責任感也會在我們的生活裡逐漸茁壯。從兒童轉變成青少年後,責任就代表能被信任的力量。當我們開始獨立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也願意在團體裡盡份心力,就會感受到「我能被依靠」的喜悅。責任感會讓人成熟,也讓彼此的關係更緊密。沒錯!有時候我們會覺得麻煩,但真實參與並且去承擔時,就會發現這是成長的必要印記,是一種勇敢,而勇敢正是成為青少年所需要的超能力。
帶著自律,腳步會更穩健;背負著責任,內心會更踏實。願各位能在新的篇章裡,勇敢從容的走著,每一天都寫下屬於自己的亮麗篇幅,讓成長成為最值得珍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