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去年剛開學的那段時間,可愛的小一寶貝們拉著四年級的大手到處探索大大的校園,從充滿歡笑聲的童趣廣場一路逛到美麗的藝文走廊。認識學校,快樂上學是一年級寶貝最重要的事。新的學年開始了,稚嫩的寶貝們除了成為學長學姐之外,還要努力為升上中年級做好準備,因為三年級不管在課業還是生活上,都需要更多的能力與自律。不過別擔心,老師們已經幫大家準備好「升級大挑戰」了!
第一關 課程學習方面
在二年級上學期,我們會一起奠定乘法的基礎,了解乘法的概念和在生活中的應用,九九乘法表也會在一次次的練習中,成為大家朗朗上口的歌謠。語文方面,我們要練習「拉長造句」,這其實也不難,只要能在句子中加時間、加地點、加形容、加想像,最後再加上自己的感覺,馬上就會有一個五星級的句子了!
到了二年級下學期,難度再提升一些些。在各科的考卷和學習單上,老師會刻意只在「還沒教過的字」旁邊標註注音,讓寶貝們逐漸習慣閱讀沒有注音輔助的國字,這樣寶貝們就能做好銜接三年級的準備了。
第二關 生活適應方面
「三年級的功課會不會很多?」「小鐵人會很難嗎?」「探索課會不會很可怕?」
老師們不希望這些來自對三年級的未知,讓寶貝們產生焦慮,所以我們會利用生活課邀請三年級學長姐接受寶貝們的訪問。在一問一答中,逐步揭開三年級神秘的面紗,一步步把緊張換成了期待,讓寶貝們能開心且自信的邁向新生活。
第三關 其他方面
寶貝要升三年級,有時候爸爸媽媽會比孩子更緊張,所以家長們的心情穩定度也是老師關注的焦點。我們會利用班親會,和各位家長分享「家有二升三寶貝的攻略」,讓您知道寶貝需要具備的關鍵能力、家長能給的支持有哪些,輕鬆陪伴孩子順利完成升級挑戰。
寶貝的成長,就像一場闖關遊戲,每一關都不只是挑戰,更是他們升級的機會。只要我們一起攜手合作,寶貝們一定能帶著笑容,迎接中年級的新冒險,勇敢又自信地說:「三年級,我準備好了!」
當孩子邁入中高年級,一場靜默卻深刻的轉變正悄然發生。這個階段,不只是年級的銜接,更是從被動學習走向主動承擔,從自我中心轉向同理他人的關鍵里程碑。在課程與生活的雙軌並進中,孩子們正穩健的走向更成熟的自己。
奠基習慣,讓基礎學習更加穩定
中年級邁向高年級的階段,是學習習慣逐漸成熟的關鍵時期。孩子不再只靠提醒完成任務,而開始在日常中建立起自律的節奏。從課前預備、課堂筆記,到作業回饋與時間管理,每個環節都在鞏固學習的基本功。透過老師引導一步步練習安排、檢核與修正,協助學生為更複雜的學習任務打下穩固基礎。當學習成為一種習慣,孩子便能在穩定中逐漸展現自信。
培養同理,讓孩子學會看見他人
升上四年級後,進行「大手拉小手」活動,能讓孩子從被照顧者轉化為照顧者。帶領低年級學弟妹熟悉校園、適應生活,不僅是實踐同理心的機會,更是孩子重新看見自己能力的開始。語氣的調整、節奏的放慢、指引的耐心,讓他們在角色轉換中學習承擔,也培養初步的領導力。在這樣的互動中,孩子更能理解關係的建立與承擔責任的重要。
鍛鍊意志,讓堅毅在挑戰中成形
不論是「小鐵人」的體能挑戰,或是「行動勸募」的社會參與,都是中高年級學生鍛鍊毅力與行動力的機會。當他們面對長時間與距離的運動強度、與街頭陌生人的互動,亦或是團隊合作中的困難與衝突,學習如何調適、堅持、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不斷在過程中逐漸成形,「原來我真的可以做到」的重新認識,是成長中最深刻的能量。
深化探究,讓學習視野向外拓展
探究課程從三年級的六次,延伸到四年級的九次,不僅僅是次數的提升,更是思維模式的蛻變。孩子們需要將學習的深度延展,強化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讓他們不再只是「回答者」,而是勇於探索、追求理解與應用的「提問者」。在真實問題裡連結生活脈絡,從「知道」邁向「理解與應用」,把探究求知變成一場主動而有趣的學習旅程。
穩定節奏,讓自主在日常中扎根
邁入中高年級,孩子不僅要面對課業挑戰,也開始練習自我管理。透過一致的作息引導與清楚的規範,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信任感。學生開始學會安排自己的學習與生活節奏,面對選擇時願意思考,遇到困難時勇於嘗試。這些日常中的小決定,就是自主的根。當孩子發現「我可以自己完成」「我有能力調整」,那份成長的力量便悄悄在心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