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孩子第一天上學在幼兒園門口,含著眼淚、依依不捨地和爸爸、媽媽揮手道別的場景嗎?那份牽掛與不安,彷彿就在昨日。
轉眼間,這個捨不得讓您放手的孩子即將背起大大的書包,邁入小學校園。對家長而言,是喜悅、驕傲且欣喜的時刻,但看著孩子踏入校園的同時,卻也伴隨著莫名的擔憂!為此教學組從孩子大班開始,便規劃了一系列「幼小銜接活動」,替家長與孩子搭建一座讓彼此都安心的橋梁。
小學校園初體驗:種下期待上學的種子
每年六月,大班孩子們就會在幼兒園、小學老師及低年級學長姐的陪伴和介紹下參觀青山校園的各個角落。他們好奇地張望,雀躍地提問,將這個未來的學習場域,轉化為令人嚮往的新天地。這是一場帶著笑容的「安心探險」,也透過體驗活動讓孩子與小學進行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小一先修課程:養成自理與專注的好習慣
暑期先修課程是給予小一新鮮人及爸媽的定心丸。孩子透過先修課程進行小學作息的模擬體驗,並且與導師、同儕建立學習默契與情感聯繫,也同步適應小學的學習步調和節奏。在老師的陪伴下,孩子們慢慢建立自信。當他們勇敢說出「我是小學生」時,就是幼小銜接活動最珍貴的成果。
「大手拉小手」:建立校內情感支持的正向力量
小學生活最難的往往不是課業,而是情感上的依附與安全感。「獨立」也常伴隨著焦慮與不安一同出現。此時,《大手拉小手》活動便發揮了重要作用。四年級的哥哥、姐姐在開學的第一天即成為學弟妹的小小守護天使,從陪伴共讀、協助整理書桌,到帶領認識校園,這份跨年級的情誼,不僅安定了小一新生的心,也讓他們在校園中快速找到歸屬感。
在愛與陪伴中成長
康橋就像一座溫暖的城堡,守護著孩子們的學習與成長。幼小銜接活動不僅是課程的銜接,更是生活自理、專注力養成與情感支持的綜合歷程。孩子們在愛與陪伴中,逐步從「需要被照顧」的幼童,蛻變為「能照顧自己」的小學生。
我們深知家長的擔憂,也理解孩子的挑戰。教學組期望透過這些循序漸進的銜接課程,得以讓孩子在探索、練習、支持中,逐步建立信心與勇氣。
今年九月一日,是一個平凡卻特別的日子--新學年度的開學日。當清脆的鐘聲響起,陽光灑落在康橋校園,一群背著幾乎與自己身高相仿書包的小一新生,從校車上緩緩走下,踏進了小學校園。對他們而言,這一天是告別稚嫩、邁向學習新旅程的起點;對老師與家長而言,則是見證孩子成長、陪伴蛻變的重要時刻。
小一階段,象徵孩子正式踏入義務教育的起點,是人生中的重要里程碑,也開啟一段充滿探索與挑戰的學習旅程。從語文的認讀書寫、數學的邏輯運算,到自然觀察與藝術涵養,每門課程都是激發思考、培養興趣的契機。一年級是知識建構與思維養成的關鍵起點,孩子們的視野與能力也將在這裡慢慢拓展與深化。
對教師而言,如何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孩子易於理解、願意聆聽的語言,是教學的核心挑戰。這個階段的孩子專注力有限,學習的趣味與成就感將深刻影響他們對學習的態度。因此,小一的教學策略與其他年段明顯不同,老師們透過大量讚美與正向激勵、設計合作學習活動,提升參與度與學習動機,同時運用遊戲化的方式,協助孩子適應生活、建立規律與自信。例如常見的課堂口訣:「大眼睛,看老師;Look at me,one two three!」看似簡單,卻能有效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雖然每位老師的方法不盡相同,但都以相同的目標為核心--引導孩子在學習中養成正向態度,如主動參與、勇於提問、認真負責與持續努力。
除了學習上的挑戰,小一更是孩子走向獨立的起點。小學生活有更多規範與節奏,孩子們必須學會整理書包與文具、遵守作息、理解與尊重他人,甚至處理同儕間的小衝突。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其實正是學習生活能力與人際互動的起點,而學校甚至為了讓小一新生對學校充滿信任及安全感,一開學便啟動一、四年級的大手拉小手活動,種種的日常練習及安排,都是帶領孩子邁向自信、責任與成熟的步伐。
一個人真正值得珍惜的,不只是分數與成就,而是內在的善良、教養、包容與見過世面的涵養。期許每位小一新生在康橋這片溫暖的沃土中穩穩扎根,懷抱好奇心迎接挑戰,以開放心靈探索世界、穩健成長,開啟一段充實而喜悅的學習旅程,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