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守護自己
學習守護自己
孩子的成長與幸福,要建立在平安無虞的基礎上。康橋致力提供一個安全、支持和友善的學習環境,以促進學生的穩定發展,因此不論是在大下課時間安排老師督導,定期進行環境設備的巡視及全校的安全宣導及演練,都是為孩子打造一個安全的校園環境。然而,外面的世界就會複雜許多,孩子在校外或網路上都有可能遇到潛在的危險,例如陌生人的接觸、霸凌、網路詐騙等。因此,家長不妨可以從下列幾點著手,教導孩子如何守護自己,提升安全意識,讓他們在遇到潛在危險時,做出適當的應對。
一、幫孩子建立基本的安全意識:
家長可以從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教導孩子建立基本的安全意識。例如,透過親子共讀安全繪本、藉由新聞事件討論其中的風險,或是在親子出遊時,提醒孩子注意交通號誌與陌生人的舉動,都是很好的機會。此外,我們也可以提醒孩子在玩遊戲時,避免因興奮或衝動而忽略安全。例如,在從事動態活動時要注意周圍環境,避免與他人相撞或跌倒受傷;在使用遊樂設施時,要遵守規則,不推擠、不做危險動作,在享受遊戲樂趣的同時,也能確保安全。
二、加強孩子的網路安全概念:
康橋常在朝會時向孩子們宣導網路安全的議題,讓孩子知道網路隱藏許多危機和陷阱。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在孩子使用平板、手機或電腦時,陪伴並觀察他們的使用習慣,並和孩子一起建立「網路使用守則」,包括不透露個人資料、不下載來路不明的檔案、遇到奇怪訊息立即通知大人,也不要輕易加不認識的人為好友等。建立「有問題可以說出來」的安全感,讓孩子知道,父母不會責怪他們,反而會陪伴他一起面對。
三、培養孩子的自信與表達能力:
當孩子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求時,更容易在危險情境中保護自己。家長們不妨可以透過故事或新聞案例,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各種情境,並學習如何應對潛在風險。從討論的過程中,可以教導孩子學會勇敢說“不”,讓孩子們知道當感到不舒服或不安全時,有權利拒絕任何人。我們也要教導孩子,遇到衝突時,千萬不可以動手反擊,而應該選擇保持冷靜妥善對應,例如離開現場並尋求老師或家長的幫助。這樣的做法不僅能避免衝突升級,還能讓孩子學會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
孩子的安全與成長,是家長最關心的事。透過日常的教育與引導,孩子能夠學會保護自己,並在遇到困難時做出正確的選擇。讓我們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給予陪伴與支持,為孩子打造一個安全、快樂的環境,讓他們勇敢迎接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