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因材網簡介

「適性教學」(adaptive instruction)指教學的過程能配合學習者的能力與學習需求,而作因應與導引式調整。 以提升教師「適性教學及相關數位科技教學」專業素養為主要目標,使教師透過此輔助平臺,適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需求,權宜的改變教學策略,能有效擬定適當的教學方案,利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續追蹤且評估學生學習狀況,增益個別的學習效果,達成教學目標。 「教師適性教學素養與輔助平臺-因材網」能協助教師有利於進行差異化教學,達成「因材施教」。

目前因材網具有以下幾項功能:

知識結構學習​

依據教育部頒布的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進行分析,將能力指標更細分成適合學習的概念節點,建置出代表學習路徑的知識結構,並以每個概念節點作為學習的單位,編製概念教學媒體、診斷試題與互動式教學等。因此學生在平台上可以完整的看到一到九年級能力指標的知識地圖,也可以更進一步地探索每個能力指標內具體的概念呈現。每個概念節點中的教學媒體,皆由現職教師進行編製與錄音,並由專家團隊審核,以建立教學品質,而學生在觀看時,可同時在線上作筆記與發問,提供一些不敢發問的學生與教師溝通的管道,其他的學生也可以協助回答問題,增加同儕互動。同時,每個概念節點也提供診斷試題,提供學習後挑戰,教師也可藉此了解學生學習進展。

智慧適性診斷

在施行適性學習時,能先透過適性診斷的功能,掌握學習的弱點,能讓學習成效事半功倍,本系統使用之適性測驗技術請參閱Wu, Kuo, Yang(2012),相對於傳統紙筆測驗,使用本系統學生平均可以節省40~50%的題數,即可有效率地完成診斷測驗,如圖6為診斷報告畫面,學生在測驗後,可以立即得到診斷回饋,知道那些地方需要加強補救,也有練習題供自我檢核。因材網中除了單元式的診斷之外,還具備跨年級的縱貫式適性診斷,若一位六年級學生進行測驗,而六年級的基礎概念錯誤時,系統將按照結構向下診斷相關概念,若五年級基礎概念仍然錯誤,再繼續往下診斷,直到找到問題的源頭為止。而診斷結果也會按照結構系統性的呈現,提供學生個人化的補救學習路徑。

互動式學習

互動式學習,包含國語文、數學、自然及對話式教學。

在九年一貫能力指標中,也包含實作型的教學指標,例如「4-n-16 能認識角度單位「度」,並使用量角器實測角度或畫出指定的角。」,像這類的指標,除了教學媒體外,系統也提供互動式的教學元件,能依據學生的操作歷程,適時地給予回饋,而此類工具常被教師在翻轉教室或ICT融入教學中應用。

提供以AutoTutor 為基礎設計的對話式智慧家教教學系統,為模擬真人教師和教學策略的智能教學系統(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s, ITS) ,它可以針對學習者輸入的對話內容做出有效的、像真人教師一樣的反應。主要目的是希望學習者在面對每個問題或是概念都能藉由系統不斷的引導,更清楚的了解,並藉由操作過程,建構學生完整的知識概念。

21世紀核心素養

包含合作問題解決(Collaborative Problem Solving, CPS)與全球素養(Global Competence, GC)。其中合作問題解決(Collaborative Problem Solving, CPS)指的是個人具備能夠有效地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參與者在解決的過程當中,藉由分享能獲得解決方法所必須要有的理解及努力,並共同提出彼此的知識、技巧及努力,以達成問題解決的能力 (OECD, 2013)。而全球素養(Global Competence)評量範圍涵蓋全球議題與跨文化議題的知識、技能、態度和情意,例如,全球就業力、青少年移動力等議題。此兩項核心素養能力皆符合21世紀核心素養之關鍵能力,亦與我國教育政策相互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