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成立臺灣母語日推動工作小組」項目,本校確實推行,每學期初開會商討負責推動職員名單及檢討上個學期區要改進之處;每次月考過後均定期舉行會議商討相關情形。
(二)在「具體執行實質有效之臺灣母語日相關活動」項目,本校教師經常將說閩南語融入課程活動,不但老師說閩南語,也鼓勵學生多開口講說,除了依照規定辦理臺灣母語日推動計畫及活動,若申請「廣達游於藝」,也會訓練解說員以閩南語介紹「廣達游於藝」之作品;教師晨會及10分鐘下課時間,鼓勵學生到一些班級進行閩南語說故事3分鐘;老師不定期利用上課時間5分鐘讓學生上臺進行俗諺解說或唸讀;教務主任以流俐閩南語提醒學生學習該注意某些要項;本校年終感恩才藝表演歌仔戲及舞蹈表演以閩南語形式發表;老師讓小朋友觀看閩南語影片故 事,或愛學網的臺灣閩南語說唱藝術比賽唱謠比賽獲獎作品。
(三)在「結合社區共同建構臺灣母語環境」項目,本校善用埔心鄉公所製作埔心古蹟影片,教師一 邊播放影片讓學生觀賞,一邊解說並提問,更帶著學生在騎車環鄉時做實際探訪。埔心鄉公所製作的明信片讓學生觀看並回想是否有親訪這些地方。黃三元歌手是道地埔心人,他耳熟能詳的曲子素蘭小姐要出嫁更是學生必聽歌曲。老師也會帶學生參觀張家古厝、米廠、武舉人故居、埔心鄉公所、霖興宮及農會等,體會家鄉建築之美,培養愛鄉情懷。
(四)在「校內積極營造臺灣母語情境」項目,本校樓梯有貼閩南語吉祥俗諺,讓學生邊走樓梯邊念誦閩南語吉祥俗諺,增進對本土語言的熟悉度;本校各班均設有本土語言或母語專欄,讓閩南語自然融入於各班教學情境中;本校一樓布告欄展示學生閩南語俗諺或詞語的圖畫,二樓布告欄展示閩南語俗諺,不管是圖畫或俗諺,都會定期更換,讓學生的閩南語學習不間斷。
(五)在「學校特色」項目,本校圖書館放置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語專區圖書櫃,供師生或社區家長借閱共讀;學生用自己畫作講說閩南語故事,以自編並接龍方式,講一個快樂慶生會的創意故事;本校每年舉辦的高年級環鄉自行車社區探訪:黃家古厝、武舉人故居、黃三元故居、埔心鄉公所、埔心農會、埔心國中等,以及低年級走訪消防局、警察局或羅厝天主堂、興霖宮等讓學生融入在地鄉土文化,培養愛鄉情懷;近年來舉辦校內閩南語朗讀比賽及情境式說故事比賽,讓學生更認真學習閩南語,並且在埔心鄉的說故事比賽,學生均有佳績。學校有客家語中高級師資,也協助學生參加鄉內客語說故事比賽,得到好的表現,給學生多元展現舞臺。
(六)在「本土語文課程計畫規劃情形、執行方案或實施策略」項目,本校發放調查表並備查二年確實依學生意願開班,全部學生皆調查語言選修意願,且持續推行。本校有教師剛進修臺灣 手語課程,未來若有學生有意願,也可以開班授課。
(七)在「活化本土語文教學」項目,本校活化母語教學並融入各領域議題教學活動,低年級於生活領域之年節習俗單元,指導小朋友用閩南語說吉祥話。中年級於社會課程之家鄉文化特色單元,指導小朋友了解臺灣古蹟由來、慶典文化、風俗小吃等特點。高年級於社會課程之臺灣歷史地理介紹單元,指導小朋友了解臺灣文化的獨特性、欣賞慶典文化、品嘗風俗小吃。在閱讀課程中,老師們結合閱讀文本,指導學生講說許多俗諺:「艱苦頭,快活尾」、「工夫到厝,要食就有」等。老師們在進行許多課程,總是融入和閩南語學習相關活動,比如讓學生用閩南語報告討論結果,或讓學生演戲時講說閩南語。本校辦理社區參訪踏查進行實地學習運用,讓學生和社區耆老進行交流,參與社區慶典活動並展現才藝,參訪社區許多機關或廟宇。
(八)在「辦理本土語文教學活動或團體活動」項目,本校每年校內自辦語文競賽都有閩南語朗讀比賽及演說比賽,老師利用課餘時間指導學生參加埔心鄉舉辦的閩南語說故事比賽。
(九)在「自編教材與教學評量」項目,本校有編制一至六年級閩南語課程,並製作鐵馬環鄉介紹景點之學習單、埔心鄉行政圖學習單,亦有老師製作學習網站供需要者觀看並下載。
(十)在「師資管控」項目,本校師資優異,有三位正式教師領有閩南語中高級師資證書,一名正式老師領有客家語中高級師資證書,三位老師領有閩南語中級師資證書。本校有教師剛進修臺灣手語課程,有三位教師正積極學習閩南語,其中有兩位老師準備參加證照考試。目前外聘教師亦是領有閩南語中高級師資證書。
(十一)整體而言,本校積極投入本土語言教學,若需要改善之處,茲以為是:
1.可增加校內自辦教師閩南語增能相關研習,目前校內老師都是利用假日到校外參加閩南語 相關研習。
2.校內老師雖有規劃各年級、各班,於年度中任一節(或一節以上)課程,以本土語文結合教學、團體活動等課程;但在實行上比較多元,也就是各班融入的課程不定,雖然展現老師專業教學及自編教材能力,若能將教材做全面性完整性的擴充,老師將有更多時間和精
力思考閩南語教學活動的推行。
3.本校積極舉辦鄉土語言的延伸學習,結合家長社區共創學習環境,讓學生體會家鄉文化之 美;當疫情嚴峻之時,環鄉騎車踏訪埔心課程只能暫停,改以影片觀看的解說代替,實屬 可惜。若能研發一套實際參訪課程無法進行之完備替代課程將更完善。
4.本校一樓中廊定期更換學生優異閩南語圖文作品,二樓中廊展示閩南語俗諺,雖定期更換 讓學生念誦;若能有念誦登記卡,讓學生拿卡念誦給師長聆聽,可增加學生練習機會。
5.本校圖書館雖有本土語言專區圖書影音資料供人閱讀商借,但只有老師或參賽學生會前來 借閱,如何增加此區的借閱率,提升學生對閩南語學習的關注,是需要努力的方向。
6.本校雖有多位老師閩南語能力優異,但仍有老師不擅長此語言,在融入閩南語課程時會感 心虛,雖可請教校內同仁,或上網學習尋找相關影音資料,但這方面的心理陰影需要更多專業能力的加強才能克服,這也是可以努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