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列举实用体教材解读与备课考量
文章的理解性阅读,也称“分析性阅读”,它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类型。理解性阅读的目的是读懂文章说了些什么。理解文章的关键是抓住要点,而抓住要点要把握重要的语句。
然而,什么是重要语句?哪些是重要语句?这没有笼统的答案。
中小学语文教学向来有抓住文章要点、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说法,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知识框架,导致“要点”和“重要语句”的抽象化。因此,试图用一种方法去抓住所有文章的要点、去识别和理解所有文章的重要语句,其结果是造就了无所适用的“阅读方法”。
然而这也不是毫无规律可循。文章总是特定体式的文章。不同体式的文章,有不同的特性,比如学术随笔、文艺随笔、杂文和学术演讲辞等。不同体式的文章要求有不同的读法。
把握重要语句的前提是认识文章体式的特性。按照体式的特性去阅读,往往就能比较合适地判断重要语句的所在,把握语句的方式也会比较对头和到位。
操作性阅读的对象是讲述做事方法和行为方式的文章。
其重点在“怎么做”,或直接说明操作方法、行为规则,或通过做事原理、行为机制的阐述,指导人们合理地进行实践活动。
从阅读主体来看,操作性阅读有两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是阅读中有操作。我们边阅读边操作,并努力把自己的阅读理解转化为具体操作,比如阅读电器使用说明书。
第二种情形是阅读后有行动。我们抱着实践的目的去阅读,并努力把自己的阅读理解、落实到实践的行为中,比如阅读“如何欣赏中国文学”这类文章。
总而言之,操作性阅读不仅是求“知”,而且要去“做”;不仅是知道别人说了什么,而且要把别人的所说与自己的实践相关联。
批判性阅读是批判性思维的运用。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成熟的思考过程,它包括对其观点的相关证据进行评估,并最终从这些证据中得出合理的结论。
批判性阅读涉及互为关联的两个方面,一是阅读对象,二是阅读主体。
着眼于前者,批判性阅读的重点是对文章内容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我们不妨将其称为“评估性阅读”。着眼于后者,批判性阅读的重点是对我们自己的观念和思想进行理性的反思,亦可将其称为“反思性阅读”。
欧美学者认为:“有证据表明,在批判性阅读中存在一些专门的技巧”。他们提出,发展下列技能,将有助于人们依据逻辑推理来评估书面材料。
(1)区别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
(2)找出错误的比喻,这种错误是由比较项目之间缺乏可比较性造成的。
(3)找出因没有考虑各种可能性而导致的错误的两分法。
(4)找出没有充分证据的结论。
(5)判断前提的准确性,并确定是否应做出该结论。
(6)识别自相矛盾的地方。
(7)识别不相干的问题。
(8)识别过分强调事物的共性,而忽视个性的做法。
研究性阅读指以研究问题为目的的资料阅读,简称“研读”。
研读大致包括两个方面:
是综合运用“理解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理解和评估别人的研究成果。
是在“接受”的基础上谋求“创造",或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问题做进一步研究、,或应用别人的研究成果研究相关问题,或受别人研究的启发提出新问题并进行研究。
研究性阅读关注所讨论的主题,读者是为了研究“自己的问题”而读书。比如,为了弄清“中学‘文学鉴赏’的含义是什么”,而对论述“文学鉴赏”的相关书籍、论文进行研读。
研究性阅读是“双线”并进的阅读:一条是我们对“作者的问题”的理解线路,另一条是我们对“自己的问题”的思考线路。
对“作者的问题”的理解,是理解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的综合运用。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对“自己的问题”的思考,则是在接受性阅读基础上谋求创造。在接收的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阅读这些材料,我想到了什么?它们对解决我所关心的问题有什么启示?
研究性阅读往往涉及大量的相关材料,梳理这些材料就进入了“同主题阅读”,即相同主题材料的比较阅读,有形的成果是“文献综述”。
理解性阅读、操作性阅读、批判性阅读、研究性阅读等,均是侧重在阅读主体的分类,强调阅读的目的,凸显阅读的取向。
实用文章的阅读类型也有必要进行侧重在阅读对象的分类,以凸显某种亚文类或体裁的阅读特性。侧重在阅读对象方面,较重要的阅读类型有:新闻报道和报刊言论文章的阅读、科学普及(科普)文章的阅读、社科类文章的阅读等。
学习目标:准确解读实用体课文
年级:六年级
单元主题:智慧之旅
课文标题:与众不同的一本书
BC1- 高年段实用体课文解读 与备课考量
内容概述:外国一名女博士发明了一本与众不同的书。起因是到非洲旅游,发现当地的孩子们直接喝浑浊的水,并不安全。经过反复的研究,终于发明了一种含有纳米银的过滤纸,能够消灭99.99%的细菌,能够过滤干净的水。由于当地人们安全干净意识缺乏,所以她将过滤纸做成了一本“可以喝”的书,书上有着安全饮水的知识。书页和书盒组合起来就是一个简单的过滤装置。
文体特征:说明文
文本特色:
1.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为主要目的 。
2.说明文语言简明准确,通俗易懂,清楚明白,条理分明。
3.描述客观严谨,层层递进。
教学价值:例文,通过课文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了解事物说明文提取信息的方法和文体特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系统性地提取说明文的信息和特点,并能够运用在其他同类型的文章上。
教学难点:两篇说明文的信息量很大,学生难以独自完成任务(提取信息)
难点对策: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一篇带多篇(以一篇说明文为例,带出其他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现代教学策略:合作学习,学生在组内讨论,合作提取说明文信息,并进行讨论文体特征。
(评:教学重点-难点-对策之间的内在逻辑基本可取)
阅读类型:批判性阅读
内容概述:
外国一名女博士(特丽莎)成功发明一本与众不同的书,也就是“可以喝的书”。
发明书本的原因是:
看到非洲居民生活的困苦--孩子们直接从垃圾堆旁的水坑或沟渠里取水,那些水浑浊不堪、有很多肉眼看不见的细菌
当地居民的患病概率高,有的孩童因腹泻而丧命、虽有压井装置,但地底冒出的都是泥水、没有安全又纯净的饮用水
“可以喝的书” 特点:纸张拥有纳米银,抗菌性极强、可以滤水,还能转播安全饮水的知识
文体特征:说明文
文本特色:
科普性质,文章通过叙述特丽莎解决饮水问题的创新方法,传达了科学知识,强调了知识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具体事例, 通过非洲旅行中的具体场景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使问题更加具体和真实,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实用性强,偏重于知识性、科学性,通过对事物的特征、成因、发展等的解说,让读者更了解“可以喝的书”的相关信息。
教学价值:例文。能够训练学生阅读说明文的策略,并联系上下文提取信息,掌握课文内容和结构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说出《与众不同的一本书》的相关知识内容,并以思维导图梳理出课文的说明结构
教学难点:学生有意识地去分辨说明文的结构和特质
难点对策:提供额外的说明文例篇加深理解
现代教学策略:合作学习。让学生小组合作,以思维导图列出说明文的结构和相关信息
(评:教学重点-难点-对策之间的内在逻辑基本可取;重点似乎略为浅显)
阅读类型:理解性阅读
(根据BC1-C1&C2的解读与备课考量,以六顶思考帽子的方式思考,写下想法。帽子数量不限,惟反馈内容须具体以及有理有据。反馈可选择以个人名义或组别讨论后的集体意见。需署名。)
C1 & C2
红色帽子:
教学价值合理,训练学生发现文体——说明文,特点,可以运用在同类文体的阅读上,帮助学生掌握提取信息能力的技巧,指向写作的阅读为之后写说明文做准备。
C1的难点对策可以很好解决教学难点所存在的问题隐患,通过合作的方式学生能够集思广益,在提取信息方面有效提升效率,但是C2无法解决教学难点。
C1
黄色帽子:
一篇带多篇,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同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黑色帽子:
一篇带多篇的阅读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于说明文的类型(例:说理说明文&自然科学说明文)以及主题的选择可能需慎选,避免出现令学生对于学习目标混淆的情况
C2
黑色帽子:
教学的难点对策无法解决教学难点,因为学生已无法理解原定说明文的结构和特质,又要如何去理解教师所提供额外的说明文例篇,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缺乏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绿色帽子:
如要让学生基于所提供的额外说明文例篇去理解说明文的结构与特质,或许可以考虑选择一篇较容易理解的例子,同时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极为重要。
(根据BC1-C1&C2的解读与备课考量,以六顶思考帽子的方式思考,写下想法。帽子数量不限,惟反馈内容须具体以及有理有据。反馈可选择以个人名义或组别讨论后的集体意见。需署名。)
黄帽子
我们认同两组的教学重点:主在提取文本信息和了解说明文的结构。
红帽子
我们觉得两组的教学可行性很高。
C1:以一篇带多篇的方式更能发现说明文的特点。
C2:通过思维导图整理文本信息并整理出说明文的书写结构。
黑帽子:
我们认为C2提出的难点对策无法解决教学难点,若学生本就无法分析课文的结构,教师再提供新的说明文例子反而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绿帽子: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完成后才提供新的说明文让学生自主进行分析
年级:
单元主题:
课文标题:
BC2- 高年段实用体课文解读 与备课考量
内容概述:
文体特征:
文本特色:
教学价值: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难点对策:
现代教学策略:
阅读类型:
内容概述:
文体特征:
文本特色:
教学价值: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难点对策:
现代教学策略:
阅读类型:
(根据BC2-C1&C2的解读与备课考量,以六顶思考帽子的方式思考,写下想法。帽子数量不限,惟反馈内容须具体以及有理有据。反馈可选择以个人名义或组别讨论后的集体意见。需署名。)
(根据BC2-C1&C2的解读与备课考量,以六顶思考帽子的方式思考,写下想法。帽子数量不限,惟反馈内容须具体以及有理有据。反馈可选择以个人名义或组别讨论后的集体意见。需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