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惠蓀

惠蓀林場是國立中興大學所屬四個實驗林場中最具規模的林場,日治時期即隸屬於北海道帝大之「演習林」,歷史悠久,面積廣達7,477公頃,場內具有高山、峽谷,地形起伏,風景綺旎,海拔自本場入口之迎翠橋的450公尺至守城大山的2,418公尺,高度差異近2,000公尺,因而具備了亞熱帶、暖帶、溫帶氣候等不同的氣候特色,森林亦隨之呈垂直分布,而兼有三帶的植物種類,場內大部分的區域保存了原始的狀態,孕育了多樣性的生態系,動植物等自然資源豐富。

林場設置宗旨以配合相關系所師生實習、試驗研究為主,因此自1982年開辦森林遊樂業務以來,即以提倡知性的生態旅遊為目標。各項建設均配合現有環境,以避免破壞原地貌為原則,並利用既有之森林景觀及地形地物加以美化,使園區仍保持完好之自然景觀。

歷經撼動山河的九二一地震後,更有感於生態保育的重要性,更進一步加強宣導自然教育及資源保育觀念,並提供解說服務,使遊客對生態環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進而關懷森林,愛護大自然,讓青山長在、綠水長流。惠蓀林場竭誠歡迎對自然有興趣的朋友共享。

惠  蓀  林  場  大  事  記

日治時期

   1916年  8月2日設立北海道帝國大學農學部附屬臺灣演習林

  1917年  設立埔里演習林派出所作為辦公處 (今埔里聯絡站)

  1918年  設立關刀溪作業所 (今山林巷一號)

臺灣光復初期

  1945年  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隸林務局第三模範林場,後年改隸臺灣 省政府

省立農學院時期

  1949年  移交臺灣省立農學院,改名能高林場 (演習林)

  1950年  於埔里設置實驗林管理處,更名能高實驗林場

  1954年  實驗林管理處遷至臺中市校本部

  1957年  劉業經教授於山林巷一號前廣場手植水杉

省立中興大學時期

  1961年  成立省立中興大學

  1966年  11月20日湯惠蓀校長視察林場殉職

  1967年  5月1改名惠蓀林場,翌年興建湯公碑、湯公亭

  1970年  學生實習館落成,支援教學任務 (研習中心前身)

國立中興大學時期

  1971年  改省立為國立中興大學

  1982年  惠蓀林場森林遊樂區對外開放

  1983年  楓林山莊、惠蓀餐廳、梧桐山莊等相繼落成

  1992年  北港溪溫泉井探勘

  1999年  遭逢九二一大地震,園區多處受損

  2004年  受敏督利颱風影響,青蛙石遭土石掩沒至北港溪中

  2005年  研習中心落成

  2016年  惠蓀林場成立100周年

  2017年  能高山莊落成啟用

<近年活動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