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嘒壎,1982年出生於台灣高雄,於2015年在英國里茲大學美術、藝術史及文化研究系獲得博士學位,目前居住並創作於台中,現為東海大學美術系專任助理教授。 

在累積了多年的影像創作後,徐嘒壎近年遇見了創作媒材轉向的重要時刻。這樣的轉向是關乎媒材屬性的,亦是交織了生命經驗的、也涉及了個人創作方法的思路遷徙。對於徐嘒壎而言,與數位機具一起工作的過程,是一種需要深思熟慮、克制感性與保持清晰步驟的精密編排。

然而,面對繪畫,則是自我安全感的加密儀式。以繁複卻柔軟的抽象造型,將生命中的私密經驗折疊堆積,收納於畫面中的空間。創作的開端憑藉著面對顏料和油份的直覺,在沒有規劃草圖的前提下,如同在迷霧中推進探索,反覆堆疊塗刷,在一片空白中開展空間,直到在畫布上喚起記憶圖像的相似性(affinities),才逐步停下畫筆。

寓意深長的作品標題,如同短篇故事裡的關鍵場景。這些標題是徐嘒壎留下的指引,具象卻深埋著詩意的暗示,與抽象的造型彷彿遙遠的光譜兩端,企圖開展出曖昧詮釋的想像維度。徐嘒壎的繪畫,猶如一種游離的關照陪伴,有時親暱溫柔,有時冷淡抽離;隱晦朦朧地向當代人們低語訴說,那些在生命途中無數次的巧遇,那些似曾相似的敘事結構,那些活躍於理性邏輯和知識體系之外,漂浮於人類文化與意識的快取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