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知識站


東勢新丁粄節

活動緣起:

過去是勞力密集的農業社會,家族總希望多子多孫多福氣,當時客家鄉親為求得子女,以「米粄」供品祈求上天,並許願將會以更多「米粄」還願,結果靈驗。因此,漸漸將因求得子女(即新丁)而向神明還願的「米粄」供品稱為「新丁粄」。

活動亮點:

本活動是流傳百年的民俗活動,活動中規劃傳統新丁粄鬪粄比賽、求子及還願儀式、擲筊祈福活動、巨大120斤的超級傳統新丁粄展示及鬧元宵兒童自製創意燈籠比賽。

活動目的:

除了保存傳統客家節慶活動以外,更希望鼓勵現今家庭生育添丁並具有強化兩性平權的意象。

新竹義民祭

活動緣起:

清乾隆年間,客家人為了保家衛民,偕同閩南人及平埔原住民組成義民軍,除暴安良與叛軍對抗,百餘人犧牲了寶貴生命守護家園,清廷為了紀念這些陣亡的義民,建廟供後代祭拜,義民爺也成為臺灣客家人獨特的信仰。新竹縣新埔枋寮褒忠義民廟是臺灣首屈一指的義民廟,也是新竹地區客家人的信仰中心,是凝聚客家社群的一股重要力量,其內有清高宗〈乾隆〉賜頒御題「褒忠」二字匾額,以彰顯「嘉獎忠良」。

活動亮點:

每年義民祭活動人潮都達數十萬人次以上,義民祭典的特殊傳統包含奉飯儀式、起燈篙、放水燈、神豬比賽、「義起愛運動」勇士路跑活動等。

活動目的:

近年來結合新埔「水梨節」活動,帶動新竹縣傳統文化藝術及產業文化發展,除了提升客家地位,宣揚義民精神、推廣及深耕客家文化,讓下一代繼續傳承客家祭典外,同時加強城市行銷,帶動觀光的永續發展,讓客家文化推展到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