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2 品德暨法治教育-自強外役監獄及林田山參訪
花蓮高商5月2日帶領21名高三學生前往自強外役監獄與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進行參訪,透過實地導覽與體驗活動,深化學生對法治教育與地方歷史文化的認識。
深入監獄內部,體驗法治教育
在自強外役監獄的參訪中,學生們在導覽人員的帶領下,參觀了模擬的監獄內部設施,並親身體驗了關押犯人的房間。透過這次體驗,學生們對監獄的生活環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進而引發對法治觀念的重視,強化了遠離犯罪的意識。
探訪林田山,感受林業興衰
隨後,師生們前往位於花蓮縣鳳林鎮的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林田山,日治時期稱為「森坂」(Morisaka),曾是東台灣重要的伐木基地。1919年,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開始在此地採伐紅檜與扁柏,至1934年因木材價格下跌而結束經營。1938年,台灣興業株式會社取得開採權,並建設鐵路、索道等伐木設施,開發王武塔山一帶的檜木林。戰後,林田山由台灣紙業接收,後由中興紙業經營,成為製紙原料地。1972年,林場發生森林大火,損失慘重,次年交由林務局管理,並於1987年停止伐木作業。1996年起,地方人士與文史工作者展開文化資產保存運動,2001年林務局進行修建,林田山轉型為林業文化園區,成為見證東台灣林業發展興衰重要基地。
學生們在導覽人員的解說下,參觀了園區內的中山堂、康樂新村等歷史建築,了解林田山從繁榮的伐木聚落到轉型為文化園區的歷程。透過這次參訪,學生們對地方歷史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並體會到環境保護與產業轉型的重要性。
透過此次參訪活動,學生們不僅增進了對法治與歷史文化的了解,也培養了公民意識與社會責任感。學校將持續規劃類似的戶外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實地體驗中學習與成長。
訓育組與士瑋導師帶著多媒體設計科的學生進行校外教學的活動,這是向東華大學所申請的計畫,學生們藉由專業的導覽,在太巴塱文物館中「TAFALONG 大巴塑」展覽透過梳理代代口傳的神話故事以及文化物件,經過傳承與轉譯,蛻變出屬於部落文化傳統價值,亦從早期原住民的文物衣著中了解其中的歷史文化。
在光復鄉的馬太鞍濕地,這是一處湧泉不絕的天然沼澤濕地,並孕育出豐富的鳥類、蛙類、底棲性魚類等多樣化自然生態。導覽人員介紹獨特的巴拉告生態捕魚法,讓人不僅可以上一堂生態課,中午的餐食也嘗到新鮮的魚蝦、鹽烤吳郭魚、山豬肉…等。
最後在花蓮石雕博物管參觀策展團隊所匯聚了科學、藝術、哲學與在地文化的多元視角所展現的成果。其中,臺灣地震科學中心科學家、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帶來米崙斷層鑽井觀測站(MiDAS)的研究成果,為藝術創作及觀展民眾注入紮實的科學基礎。花蓮作為地震頻發地區,長期與地震共存。1951年的花東縱谷地震雖然給本地帶來重大損失,但也凝聚了花蓮人民堅韌不拔的精神,當年地震涵蓋了花蓮、玉里至台東,地震分佈範圍超過一百公里,這段歷史不僅是地質學上的重要事件,更是人民集體記憶中不可抹滅的一頁。
1131114~15 故宮遊藝思活動
第一天一大早6:50在花蓮火車站前集合,乘坐7:22台鐵前往台北再轉乘遊覽車到故宮已經是10:45了,時間真的相當緊湊。故宮的導覽只有一個小時,顯然是不夠多,所以導覽志工就挑了幾個重點項目,我們這組看了幾幅畫作、銅器、釉燒、唐三彩、鼎…等,藉由這些文物,介紹了許多當時的歷史故事。
結束了故宮的行程,乘坐遊覽車到科教館,在附近用餐後,我們在科教館的五樓劇場,聽老師講解了何謂摩擦生電,也演繹了起電機這個台機器,也可用來演示很多有趣的靜電現象,如使頭髮豎立起來、產生電火花…等。透過這些現象,我們可以更了解靜電的特質。
而使頭髮豎立,我們花商學生自告奮勇的第一個進行示範,先站在絕緣的椅子上,用手按著起電機的球形金屬罩。由於人的身體也可導電,所以當起電機啟動時,電荷便傳到我們的身體上。而因為頭髮上的電荷互相排斥,頭髮便豎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