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激盪
以啟發思維為終極目的 ◆ 最珍貴的在於內在的改變
以啟發思維為終極目的 ◆ 最珍貴的在於內在的改變
從一隻松鼠死在沙鹿光華路陸橋橋頭邊談起
利用中午培訓地瓜大隊同學並進行環境教育場域基礎設備認識以及運作模式,課後更帶領其中一位志工課後從事公民活動
從一隻松鼠死在沙鹿光華路陸橋橋頭邊談起,下午打掃時學生發現感到驚慌,我告訴那位學生可否將松鼠屍體撿裝入空的塑膠袋並用透明膠帶封口帶回學務處,放學後來找我,老師帶您認識「路殺社」。學生問:老師這是什麼?放學後那位學生沒來,於是帶領志工學生完成登入路殺社成員會員,接著按照步驟將松鼠拍照、記錄死因和發現地點,利用包裹郵寄松鼠屍體到南投生物特有中心,包裹上要註明肉品保鮮。感謝總務處提供空紙箱以及健康中心提供冰塊,2名學生和一位老師共同花費一個小時,一同完成一件具有人生特別意義的公民活動,顛覆對於死掉的小動物不再慣性掩埋或當成垃圾回收處理。
松鼠死因?可能來自環境危害,如週邊農民長期使用農藥,松鼠誤食果實而中毒身亡,亦有可能松鼠過馬路時不慎遭受車輛撞擊,無論哪種推論,一個動物生命消失及殘死模樣又嘴角泛著鮮紅的血,這是抹滅不去的事實。而身為地球公民的我們,要如何保護松鼠?如何提供牠們友善棲地?又不會讓牠們成群間接造成環境破壞如啃食電線、樹木等等,這都值得我們反思。
問學生在校園中有看過松鼠嗎?學生告訴我說,老師我在食農園區有看過松鼠、牠從竹林國小那頭往菌種製作區上的鐵網遊走到本校食農園區;也有學生說:「當我看到松鼠時牠已從食農園區樟樹樹梢上輕盈的跳到機械科液壓實習教室上方,往竹林國小那頭跳過去了」;有學生從園區木瓜、蕃茄以及草莓等果實被啃食痕跡,知悉松鼠確實曾到訪過本校。
上述可見沙鹿高工環境友善,才能讓松鼠前來覓食,而環境友善不可獲缺的要素有健康土壤,而土壤內肥力真正來源出自沙鹿高工全體師生每日清掃落葉,努力做落葉堆肥以及參雜微生物菌種加速落葉分解。此外,還有建置落葉堆肥箱至少7處,收集流經落葉的澆灌水,匯集腐植酸液體作為澆灌菜葉類植栽用,讓水資源循環得以節約應用,這一切都是良善循環。正因如此促使我們更要積極參與第八屆國家環境教育獎選拔,期許彙整推動環境教育各層面成果,讓本校師生及社區民眾和對環境生態永續經營有興趣的國人,一同見證這項眾人努力的成果,進而將環境永續經營理念深植人心與應至生活每一角落。
因應108課綱之推行,為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透過彈性學習時間的自主學習計畫,學生沐浴於沙工環境教育的推行氛圍下,紛紛激盪出進一步學習的探索與求知慾..
因應108課綱之推行,跨育已成為教育現場師生共同須備有的能力,新興科技社群也來為環教貢獻心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