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智慧製造與精實管理
作者:李兆華 老師
2024年02月28日
導言▶
本文想要回答,精實管理如何善用數字化帶來的機會?以追求更高層次的卓越。楊大和教授從精實管理的視角來看數字化生產,發展出智慧制造与精實管理的融合模式,也就是JJC(Just-in-Time and Jidoka Cycle),實證案例說明了JJC的可行性及其效益。
本文▶
2024年2月21日晚八點,LEC開啟了春節過後的第一場直播。直播主題是:智慧製造與精實管理。分享嘉賓是臺灣成功大學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所長楊大和教授,主持人是LEC的總裁趙克強博士。以下是我的學習筆記:
一、什麼是簡易智慧化模型?
智慧製造的三要素:大資料/人工智慧/物聯網,一聽到這個就想到海量資料,大投入,高成本維護,對於大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如何把智慧製造與精實掛鉤,並且能夠以很低的成本來運營和管理,使之具有較高生產力,這就是楊教授直播的重點:簡易智慧化模型。即:
「低成本自働化」+「低成本數位化」+「低排碳」
=「高生產力、低成本ESG智慧製造」
建立在精實的基礎上,採用“簡易自働化”,或是“大小適中的設備”,因為簡易,所以:
改善成本低,設備彈性佳,產能更具彈性,維護更容易。
現場人員可以參與提案自行改善設備,發揮人的智慧,達到培育人才的目的。
二、簡易智慧化-自働生產管理環(JJC)
在現有的資料化(ERP/MES/SMB)基礎上,發展出的簡易智慧化系統,包含大資料,人工智慧,物聯網,結合豐田的JIT和Jidoka,建立自動生產管理環(JJC),這不是一個一步到位的系統,由企業自己的員工根據現場的問題,不斷PDCA,持續改善的一個過程。結合了機器的智慧和人的智慧的一種虛實結合的數字化系統。
三、為何使用JJC?
精實認為存貨是浪費,對於智慧化來說,大量未使用的資訊也是浪費。
在生產現場有很多不確定性,比如剛剛導入一個新產品,它的良率,加工時間,L/T都會改變,而現有的資料化模型(例如ERP,MRP等)所輸入的資料是以確定的資料的基礎上的,這就造成兩者資料的不匹配,資料化並不能反應現場實際的問題。
JJC的限量資訊,就是指聚焦在價值流流動所需要的資訊。即:順序/齊料生產;連續流動,異常顯示方面的諮詢。
通過精實改善讓現場管理更加標準化,合理化,視覺化,並通過異常管理和提案改善不斷提高標準,使生產中的變異減少,系統的穩定性更好。
當系統越來越穩定時,也不需要大型的資料化系統來説明企業做計畫和計畫變更。同時,資訊系統也能實現高度簡化。
不斷PDCA,讓兩個系統更融合。
四、具體案例
楊教授通過一個台南紡織企業的實際案例,來具體闡述這個JJC導入10個月時間以來的情況以及帶來的變化。給我印象很深的是這張圖:
紅色代表正在生產的部分,綠色代表已經完成,黑色代表尚未生產。
從圖中不難發現,有幾個產品已經完成生產,但卻做為成品庫存一直不能出貨。原因在於以前銷售擔心不能準時出貨,在生產週期上預留了幾天出貨時間,現在生產穩定了,這些部門間合作的問題漸漸浮出水面。同樣,供應鏈方法,因為配件齊套才能生產,也很容易發現前端的問題。這也是JJC帶給企業的一個收穫,“用TPS的眼光發現問題”。
同時,JJC提到的限量資訊,是現場需要的資訊立即在現場以現物呈現,能立即知道遵守(若不遵守立刻會被後臺發現),不需數字協助。例如報告中的生產順序,照辦就好,不能照辦時即為異常,呼叫管理人員,暫定對策⋯⋯但要再發防止。於是結果自然好轉。這也是一般生產管理、TPS的基本。也許數位化讓它容易執行。
我的學習▶
JJC就是擯棄那些華而不實的龐大資料庫,聚焦於價值流所需要的資訊,能反應現場真實的狀況,是一種經濟務實的資訊系統。
從名字上就不難發現,Just in time, Jidoka Cycle是“內建了TPS”的數據化。豐田的資訊系統的目的是為了「流暢顧客、供應商、製造商、銷售商間的信息流、物流與金流」以創造價值,三流之間互為因果而無法獨立。(參考專欄:在TPS基礎上的豐田情報系統演進)
JJC不單單應用於生產現場,而是全價值鏈地發現不能符合後工程、顧客需求(零件準時齊料、訂單準時齊料完成)問題、解決問題的資訊系統。數位化和精實現場改善相結合,讓系統更穩定可靠。
這個系統是利用企業現有的資源(ERP,MRP系統)和既有人力的基礎上發展起來,運營成本低,維護更方便,同時也能最大化培育人才、提升員工能力。
6月5號,LEC峰會前一天,我們特別邀請了楊大和教授來做一場全天的培訓,主題是:適用于中國製造業的簡易智慧化模型與實踐。屆時,楊教授,將分享更多具體的應用案例,並且現場答疑,歡迎掃碼報名!帶著您企業的問題來和老師面對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