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師專欄
李老師專欄
☆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
新年新希望—吸取他人經驗教訓,強化企業增效降本的能力
2022年01月04日
作者:李兆華 老師
全文字數:982
閱讀時間:4分鐘
趙博士導言▶
新年快樂!LEC團隊祝福各位朋友健康平安!全球新冠病毒肆虐三年以來,影響了每個人的健康,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造成供應鏈中斷,市場需求不均衡,全球經濟混亂。中小企業首當其沖,面臨生存的巨大挑戰。
我們認為疫情平復後,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增效降本」,加強員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李老師回顧豐田汽車近百年的歷史,雖多次經歷天災與大環境變化,但都能轉危為安。過程中屢試不爽的方法有二:一是持續改善流程,縮短交付時間,消除浪費,提升生產效率;二是管控庫存,堅持及時生產的理念,機動性的滿足客戶需求。後者直接影響企業的現金流,也是疫情後所有企業共同面臨的一個難題。
吸取他人經驗教訓是精益企業與個人取得成功的一條捷徑。希望這篇含有深意的專欄文章能為企業和個人帶來新的領悟,並早日付諸行動,盡早取得「增效降本」的成績。
本文▶
「豐田生產方式(當時只有目標,還沒有具體的內容)」的濫觴,1945年的出發點就只是單純地要搶救「公司」於戰後的廢墟之中。以提高人的生產力--「人均產量」為著眼點。
第一次虧損,1950年仍遭遇零件無法到齊、完成車銷售不佳,導致缺乏資金,公司頻臨破產的窘境,因而發生勞資爭議,以資遣部分員工,豐田喜一郎社長引咎辭職而落幕。
之後因韓戰訂單而公司重新忙碌,但牢記之前因完成車庫滿而頻臨倒閉的教訓--不只要生產力,還要低庫存、無貸款經營的與市場連動地生產,以提高「人均銷售」。
堅持了30年之後,1978年大野耐一發表已成為豐田與其關係企業、供應商「經營系統」的《豐田生產方式》。1990年之後被歐美以「精實」之名在全球廣為展開。
第二次虧損,2008年度是豐田1950年之後唯一虧損的一年,其反省是在市場順風車中全力增產與建設新工廠,卻忽略了「與市場的連動生產的TPS的基本」。
2008年與2021年業績的差異:
2009年1月,豐田章男接任社長。2020年11月在2021會計年度第二季財務報告發佈會中,他提到2008年金融危機中虧損後的努力,讓豐田雖遭遇同樣的市場不振而減產,復甦幅度仍領先於市場衰退幅度且保持盈利。(參考:豐田2021年度 上半期業績發表,豐田社長的說明)
下圖:從市場最低點5個月後,比市場更快速地復甦。
下圖:上半年實績與預估年度(2020/04-2021/03)的銷售台數與營業利益。
英文:https://toyotatimes.jp/en/report/financial_results_2021/099.html
日文: https://toyotatimes.jp/report/financial_results_2021/098.html
2023年3月期(2022/04-2023/03),上半年(2022/04-2022/09)實績與年度的預估如何?
英文:https://toyotatimes.jp/en/report/financial_results_2023/001.html
日文:https://toyotatimes.jp/report/financial_results_2023/001.html
2022年11月發佈的2023年3月期的財務報告,上半年純利益為1兆1710億圓,比去年同期減3534億圓。年度預估2兆3600億圓。
生產台數的推移,包括了零件供應的風險,年度預估減了50萬台,計畫修正為創紀錄的920萬台,當然仍保持大幅盈餘。
刊頭的照片是正夯話題的汽車駕駛艙,不論是否自動,駕駛的本質仍然未改變,需要所見的各個裝置,如擋風玻璃、室內、室外照後鏡、方向盤、儀表板的各個功能,只是有些功能被,如攝影機、電腦的自動化的裝置取代了。
經營企業與管理現場的駕駛艙裡各需要什麼裝置?駕駛者是誰?哪些可被自動化裝置取代,哪些又應保留?作為日日鍛鍊人們發現問題的手段,以培育人們對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各公司的狀況雖不同,但培育人員對應未知的需求則是一樣的。
言歸正傳,從豐田的歷史中可學到什麼教訓?請參考上一期的專欄:在這圖上找得到問題嗎?,高德拉特《目標》中的TOC的三個判斷公司是否賺錢的經營指標正好用。和TPS一樣,除了要關注分子,顧客接受的價值、回饋的利潤以外,還要時時盯緊分母的庫存與營運費用。最重要的是不論自動或是手動,要時時微調方向,才能安全有效率地往目標前行。
新年伊始,以駕駛汽車樂趣所在的駕駛艙照片為刊頭:方向(盤)重於速度,瞻前(前擋玻璃)顧後(視鏡)才是安全愉悅出行的不二法門。下圖正是經營企業最簡單有效的三指標!
☆更多精彩文章,請點擊訪問▶李老師專欄◀
☆點擊下方鏈接關注官方帳號 (@917stvux),將可及時獲得最新的李老師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