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MRI 中心拿到的資料會是 DICOM 檔,需先轉成 nii 的格式才能進行分析,而 nii.gz 則是 nii 的壓縮檔。
使用 mricron
點 [import] > [Convert DICOMtoNIfTI] > [Select Folder To Convert...] > 選擇資料夾內抓到的DICOM檔將複製並轉成nii.gz與json file
每個 subject 的資料夾都要有一個 anat 資料夾內放一個 [ 結構.nii ] 檔;與一個 func,內有 run1, run2...,每個run內放一個 [ 功能.nii ] 檔
如圖所示擺放,並將 gz 解壓縮成 nii。可以自己手動解壓縮,但資料多時建議使用 code 避免人工失誤。
確定 MATLAB 的 tool box 有加入spm12(or spm8)與neuroelf
在 MATLAB 輸入以下指令
>> ne = neuroelf;
>> ne.spmx_preprojobs;
點 [Subject folder pattern] 找到subject的資料夾
[anat*/*] 改成 [anat\]、[ fun*/run*] 改成 [func\run*] 、[ *img, *nii] 改成 [*nii] (注意斜線方向與不要留空格) 、DTI不需要,如圖參考。點右上 [Search] 中間框框將顯示找到的資料
檢查Search的資料是否正確,下方TR與resolution須根據實驗的參數修改,其餘保持default即可。
點擊 [Create and run jobs...]
完成後每個run都會有三個檔案,分別為: [.fq]、[.vtc] 及 [.rtv]。建議在進入分析前先確認過 [.vtc] 是否沒問題。
打開 neuroelf > [ file ] > [ Open... ] > 選擇要確認的vtc檔
觀察右下的時間序列圖,有時資料會像藍框中的圖,約前10秒有嚴重雜訊干擾 ( 訊號相較其他時間特別大 )。此時可能會需要用到 AFNI 的 3dTcat 做資料剪輯去除極端訊號。
若是像綠框中的圖則是一個正常的 vtc 資料。
Editor : 蔡承翔 Cheng Hsiang, Tsai . 2024.11.20
Contact me: a0905627560@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