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由科學探究歷程,養成發現問題、規劃研究與論證建模之能力。
2.經由科學實踐歷程,完成跨科目專題研究。
3.經由團隊合作,培養科學閱讀理解、表達與評價反思的能力。
一 課程簡介
1.課程計畫,探究與實作概論
2.分組,加入Facebook社團
3.介紹評分標準、學習成果評量規準
二 課程模組1:衛生紙丟馬桶
【發現問題1:觀察現象、蒐集資訊】
1.觀察現象:
老師的講解: 環保署在 2017 年開始,宣導養成「衛生紙丟馬桶」的生活習慣,與過去將衛生紙丟垃圾桶的習慣有很大的差別,引起我們探究的興趣。針對衛生紙、面紙、濕紙巾丟入保特瓶中,有沒有可能造成堵塞,進行探討。本課程藉由實作活動,利用容易取得的器材,例如:保特瓶、衛生紙等相關器材,進行一系列的探究。發現問題、規劃研究、論證建模與表達分享這四個步驟,可以達到合作學習、主動探究與實作問題解決,完成學習歷程檔案,培養科學探究素養的學習目標。
引導學生的活動: 針對”衛生紙是否丟馬桶”進行同儕間的調查,小組內同學家裡的衛生紙丟馬桶與丟垃圾桶人數的比例為何?原因又是什麼?(參考文獻:翰林出版社,探究與實作範例:衛生紙丟馬桶)
2.蒐集資訊:針對”衛生紙丟馬桶”這個議題,利用網路蒐集相關資訊,蒐集資料得到結果的網址為何?此資料來源的可靠性為何?
三 課程模組1:衛生紙丟馬桶
【發現問題2:訂定問題、提出可驗證的觀點】
老師的講解:
1.日常生活中,上完廁所,衛生紙該丟馬桶或垃圾桶的相關討論議題。
2.衛生紙等相關產品的製造、販售、使用、垃圾處理及環境衝擊等相關議題。
3.可適度融入環境教育議題、科技教育議題、家庭教育議題、多元文化教育議題。
引導學生的活動:
1. 各組依據上節課觀察所得,經由蒐集資訊、閱讀和討論等過程,提出適合科學探究的問題。
2. 各組依據選定的問題提出想法、假說或模型。
四 課程模組1:衛生紙丟馬桶
【規劃研究:尋找變因、擬定研究計畫、收集資料數據】
1.老師講解:可以討論的變因(1). 衛生紙、面紙、濕紙巾、紙抹布等紙製品,造成堵塞的可能性?(2). 不同品牌、張數、折疊方式的衛生紙,溶解於水的時間快慢?(3). 上完廁所衛生紙該丟馬桶還是垃圾桶?
2.引導學生的活動: 小組討論,完成研究規劃表單
3.將探究活動,實際操作,並收集數據,紀錄在上述學習單中
五 課程模組1:衛生紙丟馬桶
【論證與建模: 分析資料和呈現證據、解釋和推理、提出結論、建立模型】
1.針對小組的數據,用excel分析資料
2.針對上述的分析資料,提出解釋
3.針對上述的解釋,提出最後的結論
4.建立模型:到底衛生紙是否要丟入馬桶之中?抑或是要丟入垃圾筒中?
參考資料:翰林出版社科學探究與實作講義,衛生紙丟馬桶。
六 課程模組1:衛生紙丟馬桶
【表達與分享: 表達與溝通、合作與討論、評價與省思】
將你的學習歷程,做成一份PPT。上傳至facebook社團,並向全班做一個5分鐘的簡短報告
七 第一次段考 段考週(本科目採平時多元評量,無紙筆測驗)
八 課程模組2:墨非定律
【發現問題1:觀察現象、蒐集資訊】
1.觀察現象:
老師的講解:
【發現問題】: (1)一片吐司有兩面,一面塗果醬,一面不塗(2)從桌面掉下,掉到地上那一面,一定是塗果醬的那面? (3)這是絕對真實的嗎?還是統計機率較高?
【蒐集資訊】: 莫非定律是指「凡是可能出錯的事均會出錯」(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will go wrong.)。
引申為「所有的程序都有缺陷」,或「若缺陷有很多個可能性,則它必然會朝往令情況最壞的方向發展」;這也是為何我們為何會講「抹有果醬的吐司落地時,永遠是抹果醬的一面著地」。
引導學生的活動:
【發現問題】:針對”掉地吐司必果醬”進行同儕間的調查,小組內認為是必然的科學結果的與偶然的心理因素,兩者人數的比例進行調查
【蒐集資訊】:針對”掉地吐司必果醬”這個議題,利用網路蒐集相關資訊,蒐集資料得到結果的網址為何?此資料來源的可靠性為何?
九 課程模組2:墨非定律
【發現問題2:訂定問題、提出可驗證的觀點】
引導學生的活動:1.各組依據上節課觀察所得,經由蒐集資訊、閱讀和討論等過程,提出適合科學探究的問題。 2.各組依據選定的問題提出想法、假說或模型。
十 課程模組2:墨非定律
【規劃研究:尋找變因、擬定研究計畫、收集資料數據】
老師講解:可以討論的變因:桌子的高度、手推的速度快慢、塗果醬的量
引導學生的活動: 小組討論,完成研究規劃表單
1.將探究活動,實際操作,並收集數據,紀錄在上述學習單中。
十一 課程模組2:墨非定律
【論證與建模1: 分析資料和呈現證據、解釋和推理】
1.針對小組的數據,用excel分析資料
2.針對上述的分析資料,提出解釋
十二 課程模組2:墨非定律
【論證與建模2: 提出結論、建立模型】
1.針對上述的解釋,提出最後的結論
2.建立模型:到底生活中的墨非定律是一種偶然還是必然?
十三 課程模組2:墨非定律 【表達與分享: 表達與溝通、合作與討論、評價與省思】
將你的學習歷程,做成一份PPT。上傳至facebook社團,並向全班做一個5分鐘的簡短報告。
十四 第二次段考 段考週(本科目採平時多元評量,無紙筆測驗)
十五 課程模組3: 危機重重
【發現問題:觀察現象、蒐集資訊、定義問題、提出可驗證的觀點】
1. 影片觀賞:『正負2゚C』片段。
2. 分組討論影片中的內容是一個怎樣的現象?
分組發表:氣候的改變,對人類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如果溫度上升或下降,可能會發生什麼情形?請各組寫出三項。代表出列說明。
十六 課程模組3: 危機重重
【規劃研究:尋找變因、擬定研究計畫、收集資料數據】
1. 提問一:全球目前正遭遇哪些氣候變遷?
2. 請學生利用書籍、雜誌或網路蒐集各項資訊,分享、交流所查詢的資訊與內容。
十七 課程模組3: 危機重重
【論證與建模1: 分析資料和呈現證據、解釋和推理】
1. 提問二:就第一個提問,各組針對自己分配到的生態系近100年,氣候發生了哪些變遷,物種有哪些變化?
2. 請學生進行資料收集及分析。
十八 課程模組3: 危機重重
【論證與建模2: 提出結論、建立模型】
1. 提問三:未來100年氣候可能發生哪些變化,而物種將遭受哪些危機?
2. 請學生進行論證:美國前總統川普認為:全球暖化是商人的台詞,全球不斷沒有暖化,還愈來愈冷化。試提出你的看法?
十九 課程模組3: 危機重重
【表達與分享: 表達與溝通、合作與討論、評價與省思】
1.影片觀賞:『不願面對的真相』片段。引導討論氣候極端變化的生活,及環境改變的現象。
2.共同表達與分享:
(1)溫度的改變,對地球有什麼關係?有何影響?
(2)全球暖化是指什麼現象?為什麼會全球暖化?
(3)京都議定書和減碳是指什麼?
(4)面對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問題,應有哪些作為?
(5)面對氣候變遷所可能帶來的影響,該如何預防及面對?
二十 期末考
期末考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