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已有多家媒體針對台灣人口老化問題,作出多則報導如:「65 歲以上老人佔14% 台灣將邁入高齡社會」、「台灣另類全球第一 人口老化超英趕美」、「台灣人口老化全球第一 10 年後1/5 逾65 歲」( 自由時報,2015;蔡怡杼,2015;民視,2015), 而國發會亦統計國內勞動人口(15-64 歲)於今年達到一千七百三十七萬人後,爾後每年將持續減少十八萬的勞動人口,預計台灣到2025 年時,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超過總人口的20%,形成一個超高齡社會(陳雨鑫、江慧珺、吳佳珍,2015)。
超高齡化社會即將來臨,台灣社會過去從未遇到過的問題也逐漸浮現,如:
一、房產危機
當這批嬰兒潮世代的高齡者過世後,年輕人可能出現一人繼承多戶房產的問題,但新生兒越來越少,會使得閒置空屋增加,當房產出現供多過於求的現象時,可能會形成跟日本一樣的鬼城化危機(郭鴻慧,2015;日本鬼城化危機:解決閒置空屋成當務之急【張維中專欄】,2015)。
二、老人照護問題
隨著高齡化與少子化社會來臨,以往由子女奉養長者的照護經驗逐漸面臨嚴峻的挑戰,當這些被照顧的父母與照護者角色的子女年齡越來越長壽,產生老人照顧老人的處境(鄧桂芬、張嘉芳,2015),再加上家庭經濟與情感性的後援性不足,照護者與被照護者生活壓力皆到緊繃時,容易發生衍生嚴重的社會問題,如子女受不了照顧壓力而殺了父母的社會事件(李忠憲、楊政郡、蘇金鳳、蔡淑媛,2015)。
三、老人身心問題
許多老人退休前在職場上可能是擁有權力的大老闆或主管, 但一旦退休這些職場權利消失,生活重心不再只是工作,對退休生活沒有特別規畫,若家人也工作繁忙無暇陪伴,較易產生老人心理問題,如憂鬱症、阿茲海默症(優活健康網編輯部,2015)。
因此,越來越多的社會輿論疾呼,應該讓這些剛退休的健康老人能繼續保有工作、進修學習的機會,協助他們找到新的生活重心,以及體認到自我價值的社會地位,所以近年來政府與民間機構,皆嘗試辦理了一些專為老年人設計的活動,如教育部的「樂齡學習網」教材;結合手工藝、音樂、繪畫、資訊操作,以及地方特色課程的各鄉鎮樂齡學習中心、近來網路竄紅的台南喜樹黃槿花文創,老人家所創作的高麗菜包、魚筆袋等熱賣特色產品;還有一些地方縣市逐漸開辦的日間托老中心(鄭宏斌,2015;中央社,2015;林智堅,2015)。
根據國立臺灣圖書館所整理的「樂齡」定義,該詞源於新加坡對老年人之尊稱,並鼓勵老年人能快樂學習而忘記自身年齡,此後亦以「樂齡中心」一詞作為國內老年學習資源中心之稱呼(參考特藏組,2011),本研究爾後將皆以此詞稱呼老年人。
張德永與陳柏霖(2013),針對樂齡課程設計與一般成人教育課程的主要差異點,歸納了兩點:
一、成人學習較要求有明確的學習結果,但樂齡者的學習效能,則是希望能促進健康的老化。
二、成人學習偏重於生活上的即學即用,樂齡者較傾向輕鬆愉悅、娛樂性高、無學習壓力性的課程,偏重於建立樂齡者的學習信心與成就感。
基於以上因素,顯示樂齡族群的學習不再強調明確的學習結果,反著重於輕鬆愉悅、無壓力的快樂學習,故研究者參考了近期較熱門的樂齡者課程內容,未來將藉由文獻探討及ADDIE課程設計模式,引導樂齡族群學習行動載具APP 與電腦應用軟體,如LINE、Facebook、貼圖製作、QRCODE、照片修圖、信箱收信、線上掛號、網路購物、廣播及音樂收聽等,讓參與課程的樂齡族群,課程結業後可嘗試從被教導的角色,轉化為同儕或孫子女的教學者(王柔婷,2015 年12 月16 日),以增添樂齡族群的學習信心與成就感。
而本研究之教學對象,是以臺灣國際溢昇會樂齡會友為主,此社團是來自於法國1951 年成立的國際溢昇會,會員皆為55 歲以上的樂齡退休人員,成員遍及全球四大洲,並獲得天主教教宗的支持,而臺灣的溢昇會則於民國92 年4 月24 日,由單國璽樞機主教出具同意書,同意「國際溢昇會」申請加入台灣天主教教區所屬組織,目前全台各地共有高雄、台南、臺中、新竹、竹東、臺北及基隆七個分會。
因本計畫申請進程計有二年,故初期將先以臺灣國際溢昇會樂齡族群為對象,爾後再漸進式地將資訊科技應用課程,逐步推廣至其他社區樂齡活動中心、社區大學、長青團體等多元族群組織的樂齡族,以增進多元族群樂齡人口的資訊學習經驗與素養能力,研究者預計三年參與研究的樂齡族將可達到100 人以上。
參考文獻:
中央社(2015-12-14)樂齡學習第7 年 中心遍及310 鄉鎮。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udn.com/news/index
日本鬼城化危機:解決閒置空屋成當務之急【張維中專欄】(2015 年7 月14 日)。風傳媒。取自http://www.storm.mg
王柔婷(2015 年12 月16 日)。銀髮族瘋3C 班 回家教乖孫LINE。聯合報,3 版。
民視(2015 年11 月1 日)。65 歲以上老人佔14% 台灣將邁入高齡社會 。奇摩新聞。取自https://tw.news.yahoo.com
自由時報(2015 年6 月25 日)。「台灣人口老化全球第一 10 年後1/5 逾65 歲」。自由時報。取自http://www.ltn.com.tw
李忠憲、楊政郡、蘇金鳳、蔡淑媛(2015 年11 月11 日)。憂鬱女殺中風母 澆油點火推落大排。自由時報。取自http://www.ltn.com.tw
林智堅(2015 年12 月15 日)。竹塹漫談-日托安老中心 做伙話家常。中時電子報。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
參考特藏組(2011)。參考問題選粹。臺灣圖書館。取自http://www.ntl.edu.tw/ct.asp?xItem=9838&ctNode=589&mp=1
張德永、陳柏霖(2013)。高齡學習者學習行為觀察與評估。文官培訓季刊,2,5-13。
郭鴻慧(2015 年12 月11 日)。人口老化房產夯,繼承棟數增加。中時電子報。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
陳雨鑫、江慧珺、吳佳珍(2015 年10 月19 日)。超高齡社會…10 年後 5 人就有1老人。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udn.com/news/index
蔡怡杼(2015 年10 月19 日)。台灣另類全球第一 人口老化超英趕美。中央通訊社。取自http://www.cna.com.tw
鄧桂芬、張嘉芳(2015 年10 月13 日)。老人照顧老人 超高齡台灣無可迴避的問題。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udn.com/news/index
鄭宏斌(2015-11-18)。聯合報獨家報導 台南偏鄉「阿嬤的魚筆袋」爆紅。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udn.com/news/index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2015 年12 月16 日) 。高齡社會的重要課題:老年憂鬱症。優活健康網。取自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3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