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團隊:
郭奕顯 羅子茜 黃思璇 周妤芊 王惟昕 彭小寧 陳姵樺 吳冠蓁 謝孟儒
【三貓生活圈】APP是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與臺北市立動物園合作設計出的一款互動式APP。
三貓是由貓空纜車、臺北市立動物園和大貓空地區景點組成,構成能一日遊的生活圈。而本APP會讓貓熊圓寶和石虎飛飛帶領大家認識當地的人文特色,並藉由有趣的故事對話,介紹各式特色知識。
➤認識貓熊小知識
貓熊圓寶不但是臺北市立動物園的超人氣明星,也是本APP中帶領玩家認識三貓的重要角色。而此環節除了講解貓熊的特徵、棲地和生活習性等知識內容,也加入大朋友、小朋友皆喜愛的拼圖小遊戲,不但具趣味性,更可以檢視使用者的學習成效。
➤認識懷舊指南_呂仙宮
貓空地區最有名的廟宇便是指南宮,而廟中的主神也有著各式各樣精彩的故事。此外,懷舊指南除了說明與呂仙宮有關的知識外,也會呈現當地的實景照片,歡迎有興趣者一同深入瞭解。
➤認識貓空站人文特色
貓空站有什麼特色呢?貓空除了是臺灣名茶鐵觀音的生產地外,更是有許多山景優美、環境幽靜的茶莊值得一訪。而在APP中,我們不僅講述了泡茶的流程,以充實學習內容,也向使用者介紹了絕美的貓空杏花林景致,使其得以體驗於漫天飛舞的杏花中散步是何等的享受!
● 設計團隊:
賴芊樺 鍾燿筠 林心如 楊佳瑜 曾景嘉 林怡婷 陳亭妃 陳可甯 李安庭
你知道,我們平常飼養的可愛寵物貓狗們,可能會影響台灣原生種動物──石虎的保育危機嗎?
本APP與「臺北市立大學 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以及「臺北市立動物園」合作,想藉由動畫與遊戲的結合,來認識兩者之間的生態關聯。
〈遊戲特色〉
★雙視角的特別劇情
藉由雙主角──石虎「瓦旦」及家貓「琥珀」兩隻動物的相遇故事,希望玩家能更容易認識兩者的相關知識與現今存在的問題,譬如彼此的外貌差異、石虎與流浪貓狗的生存競爭等,進而引發對生態保育的重視。
★動動腦的豐富體驗
本APP中一共有四個體驗關卡──「我們一樣or不一樣?」、「食物在哪裡?」、「亂七八喵」及「野小孩vs.毛小孩」。利用不同的玩法造就玩家多元的樂趣,能在輕鬆好玩的過程中學習,吸收知識無負擔!
★全原創的精緻作畫
由學生精心繪製的可愛插圖,更結合生動配音及短篇動畫,為玩家打造沉浸式體驗的遊戲享受,而樂在其中!
本APP「喵星人遇上石虎」的設計初衷,是希望學習者能主動發現,在不同的生存環境中,石虎與寵物們有各自要面臨的問題,需要玩家去進一步產生省思,瞭解因流浪貓狗的出現及人類的生存,已擠壓到了石虎的生活環境;飼養寵物並不能只是因為可愛,還要考量到後續照護與其生活需求。
想成為生態小達人與稱職的小主人,就先從遊玩「喵星人遇上石虎」開始吧!
● 設計團隊:
吳佩宸 林儀恩 方昱臻 曾少其 廖翊含 熊敏淳 曾楚雯 鐘子晴
【蜻豆初開時】是由臺北市立動物園與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產學合作課程所設計出的一款互動學習APP。本APP主要介紹蜻蜓與豆娘的基本知識,以蜻蜓仙子與豆娘仙子之間的故事出發,帶領學習者學習蜻蜓與豆娘的相關知識,並在學習中穿插互動遊戲及影片,除了加深學習者印象,也增加APP整體趣味性。
蜻蜓與豆娘在臺灣的自然生態系中皆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在近幾年來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之下,蜻蜓與豆娘的主要棲息地濕地日漸減少,河川及湖泊等也時常因為受到水利工程開發而遭受破壞,導致兩者的數量皆下降許多。因此,我們決定透過趣味遊戲及知識補充,讓學習者從認識蜻蜓及豆娘開始,並學會如何分辨兩者之間的不同,進而了解他們的生活型態及棲息地特性,除了希望可以讓學習者認識這兩種台灣生態的重要益蟲之外,也可以藉此喚醒大家對於生態環境的保育與重視,使永續地球的意識抬頭。
【蜻豆初開時】的特色是將蜻蜓及豆娘化作為仙子,並利用蜻蜓仙子與豆娘仙子之間有趣生動的故事對話,帶領學習者學習知識。
本APP分為三個知識單元:
第一部分<百變的仙子>,此單元在介紹蜻蜓及豆娘之間的異同性,像是眼睛、翅膀與外觀等。
第二部分<仙子的成長>,此單元在介紹蜻蜓與豆娘的不完全變態生活史,包含卵期、稚蟲期與成蟲期的生長過程。
第三部分<仙子的豪宅>,此單元在介紹蜻蜓和豆娘成蟲及稚蟲所棲息的水域生態環境特性。
我們也在故事及學習過程中穿插互動小遊戲及補充影片,加深學習者學習印象,並且使學習更富趣味性。【蜻豆初開時】非常適合各位家長與小朋友一同玩遊戲、看故事,除了學習蜻蜓與豆娘的知識以及環境保育的重要性之外,同時也能夠增進親子之間情感,一同互動趣味學習。
● 設計團隊
王思捷 劉君寕 何婷萱 郭彥呈 徐梓皓 莊霈婕 沈永 陳潔恩
【動物福祉一日遊】是一款與2022臺北市立動物園「動物福祉小站」特展搭配,所設計出來的APP,由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所製作。在【動物福祉一日遊】APP中,藉由情境故事的安排、小學堂的知識補充、影片介紹、互動遊戲等等,讓玩家了解動物福祉對於動物生命的意義,培養正確的保育動物概念。
在現代的文明社會中,動物生命的議題漸漸地被重視,其中動物福祉就是常常被拿來討論的主題,所謂福祉,涵蓋了動物的整個生命歷程,大至出生、死亡,小至日常生活的飲食、睡眠等等,平時生活在動物園中的圈養動物因為有了保育員的細心照料,擁有了最安全、最健康的生活。因此我們設計了這款APP,推廣正確的動物保育觀念,讓動物福祉的概念可以更融入所有人的生活之中。
《動物福祉一日遊》APP特色
● 介紹了九個與動物福祉相關的重要議題。
● 故事內容豐富有趣,讓玩家用輕鬆的心情學習議題及知識。
● 角色畫風可愛,色彩鮮明。出現了臺北市立動物園中多種動物和動物展區,包括穿山甲、河馬、企鵝等等。
● 穿插多種互動遊戲,學習起來更加地容易上手。
● 「小學堂」提供豐富的知識,加深玩家對動物福祉的印象。
● 與動物園「動物福祉小站」展區做結合,讓玩家隔著螢幕也有觀展的感受。
● 加入豐富的影片,讓玩家可以藉由影像及聲音有更生動的體驗。
【動物福祉一日遊】非常歡迎大朋友及小朋友一起遊玩,藉由故事及遊戲的引導,了解動物福祉的重要性!
● 設計團隊
羅鈺荃 陳旻青 陳秉懋 錢泓宇 袁佳妤 許妤亘 游成祐 袁佳萱 沈怡茜
「噗通!撲通!雨撲滿!」是由臺北市立動物園與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產學合作課程設計出的一款互動學習 APP,藉故事情境與小遊戲,希望學習者能更加認識雨撲滿。
從學習雨撲滿知識出發,延伸學習節水的重要性及水足跡的相關知識,並透過此互動APP,讓學習者能邊遊玩邊學習,並對於臺北市立動物園園區內的各個雨撲滿有更多的認識!
第一部分【節水撇步大公開】我們向大家傳達了臺灣的缺水問題,並介紹了許多生活中的節水知識,希望透過此部分讓大家養成節約用水的好觀念,並了解節水的重要性,為維護地球盡一份心力。
第二部分主要分為四個關卡,為學習者介紹臺北市立動物園有趣的四個雨撲滿,包括大熊貓館、水生植物園、河馬池及教育中心的大象雨撲滿,除了讓學習者學習這四個雨撲滿的特色與運作方式之外,也希望玩家從這些雨撲滿的功能中學習到關於水資源的不同知識。
關卡一【竹葉上的水循環】,主要介紹大貓熊館的水資源利用系統,讓學習者認識大熊貓館如何儲存雨水,以及運用洗竹葉的水進行場館沖廁,最後讓玩家學習何謂上、中、下水。
關卡二【水的生態池之旅】,介紹水生植物園的純天然淨水系統,先介紹該場域的環境與珍稀物種,再教導學習者該場館如何運用少量的水資源,有效地將汙水過濾重複利用。
關卡三【河馬大便變不見】,講述了河馬池如何利用淨水系統與吃便便的魚進行河馬池的清潔,達到生物循環的效果,並減少換池水的頻率與浪費。
關卡四【大象肚子能節水】,以教育中心的大象雨撲滿為主軸,介紹雨撲滿的內部結構與功能,讓學習者對雨撲滿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噗通!撲通!雨撲滿!」 學習APP結合了生活情境以及雨撲滿知識,除了希望玩家在學習過程中能充滿樂趣,並學習到雨撲滿的相關知識與省水方法,最後期望學習者能藉此APP找到節省水資源的意義,實踐於生活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