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籠埔微旅行記趣
和樟樹公荔枝伯一起穿越過去
文/詹雯巧
圖/曾小僮 楊芸瑄 插圖/陳心樂 許敏恩
車籠埔微旅行記趣
和樟樹公荔枝伯一起穿越過去
文/詹雯巧
圖/曾小僮 楊芸瑄 插圖/陳心樂 許敏恩
樹木比萬物之靈更有智慧,只是人類很少傾聽它的道理。
然而,一旦我們懂得諦聽樹的語言,
那麼我們短時、倉促而躁進的思想當中,也能馬上得到無比的快樂。
--赫曼·黑塞(Hermann·Karl·Hesse)
明朝便已存在的古木-樟樹公
台中市太平區光興路的一處隱密小路中,原木構成的棧道靜謐又生機勃勃,周圍各式樹木和鳥雀隨風而唱,若是陽光正好,就能看見燦金色光芒透過樹枝流淌而下,將這裡點綴得仿若詩畫中的絕世景色;而這條被稱為貓頭鷹步道的小徑,讓人驚艷的遠遠不只這些,做為始祖的我,總是讓來訪者仰望而經豔不已!
遙想那天荒地老的歲月,我和其他六個兄弟一起排列出北斗七星的圖案,供人們辨識方位和堪輿,前人皆稱呼我們為「七星仔」。但後來,無數工廠住宅拔地而起,綠意醉人的樹林變成鋼鐵叢林,而七星仔,也只剩我一個樟樹公。再後來,樹下那些人們熙攘了數日,在我不知不覺間建起一座福德祠,來看我的人越來越多,而我,也早已過了四百個年頭!
歲月如流、白駒過隙,一切事物都在快速變換著,如同被稱為明、清的兩個大國也終將被時間洪流吞噬,或許這些來看我的人們,可以自我的老臉摺痕穿透時光感受歲月的威力吧?
大正時代飄洋過海而來-荔枝伯的緬懷
樹木從古至今都與人息息相關,無論起居還是飲食,而總是和楊貴妃聯想在一起的荔枝,在現代人腦袋裡第一個聯想到的,肯定就是吃了吧?其實這些小老弟被帶來台灣時,是用來觀賞的!
這群遍佈太平山上的老荔枝樹,在台灣的大正時代,被作為吳家花園的觀賞樹運往台灣,直到又過了一段時間,才被作為果樹種植。
你可別看每年滿山遍野豔紅鮮翠的荔枝隨手可得,要把這些小老弟照顧好可是很困難的!不論是天牛的威脅,還是荔枝樹本身的癌變,都讓荔枝老農苦惱不已。但這些勤奮的農民們經過漫長的實驗,總算了解種荔枝的小撇步,嫁接技
術讓我們生生不息,結果時更多的水和補品讓果實顆顆飽滿香甜。老農細心照顧,樹欉用結實累累的果實回報!
自春至夏,是我們車籠埔收成的季節,枇杷、荔枝、龍眼、花蜜……大家記得來嚐嚐時令水果的香甜!搭乘時光機和老樟樹一起旅行!🔥🔥🔥
影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