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歷程常見問題

網站登入問題

Q1.帳號、密碼是甚麼?

【學生】帳號:學號/密碼:預設為身份證字號 (登入線上查詢系統的帳號密碼)
【教師】帳號:t卡號/密碼:身份證字號

Q2.忘記密碼怎麼辦?

學習歷程的帳號密碼,相同於登入「線上查詢」(查看成績)的系統帳密相同。
若忘記帳密或一直無法登入,請至四維樓四樓資訊室詢問。

【課程學習成果】問題

Q3.上傳課程學習成果項目的注意事項

1.有學分的科目都可以上傳「課程學習成果」
2.確認上傳檔案內容正確
3.注意上傳檔案名稱,建議修改為(科目名稱)+(姓名) 例如:基本電學_李小明
4.
「文字描述100字」必須認真填寫
未來大學/技專教授在審查時,首先會看到此欄位文字,若寫得很簡陋或沒寫,可能會錯失印象分數。
可寫選這門課的原因/作業是否遇到難處/課程(作業)的收穫 [參考下圖]

Q4.課程學習成果要做封面嗎?要排版嗎?

1.沒有規定格式,但應該保持頁面乾淨,條理清楚又版面美觀的檔案會更引人注目。
2.
同學可以自行設計版面,或參考學校提供的表格。

不要傳送「要求編輯權限」!!!!

補充說明:WORD文件「不提供線上編輯」,請「下載」檔案使用
若使用桌機,請在螢幕左上角找到「檔案」再按「下載」。
若使用手機查看,請找到左上角「:」點選「共用與匯出」,再按「另存新檔」。

下載表格.mp4

Q5.課程學習成果要強制上傳或額外製作嗎?

  1. 跨領域/群/科教師應討論學生製作質量相對較重之報告件數(件數應適當,不得強制規定學生上傳的科目及件數)。

  2. 教師協助學生逐步完成作品(避免短時間倉促要求學生完成)。
    隨著課程進行,自然產出可以上傳作為「課程學習成果」的作品,不應要求學生另行專門製作可上傳作為「課程學習成果」的報告、不強制要求學生上傳零散的學習單或考卷,也不應將上傳件數多寡列為評量成績或獎懲之依據。

(依據臺教國署高字第1110131719號宣導)

Q6.教師認證

  1. 學生將「課程學習成果」上傳學校平臺後,須經任課教師「認證」,確認是學生本人產出且科目正確。
    [學生被退件後可補上傳,教師須補認證]
    [教師退件請輔導學生完成作品]
    ◆學生繳交→教師認證通過→學生可勾選。
    ◆學生繳交→教師認證不通過→不能勾選。
    ◆學生繳交→教師認證不通過→學生補交→教師再認證→勾選。

  2. 「認證」程序,不涉及成績評量及作業質量之評價,任課教師不應以評量成績或成果質量,作為是否予以「認證」之條件。

  3. 學生如對於個別教師「認證」課程學習成果之情形,存所疑慮時,可向任課教師、導師或教務處反映。

(依據臺教國署高字第1110131719號宣導)

Q7.上傳時間

  1. 每學期會規劃上傳時間,公告方式如下:(1)公告單發至各班 (2) MAIL給全校學生 (3)歷程系統公告視窗。截止日前會多次通知。

  2. 請同學務必把握每次上傳時間,高一至高三上學期之作品,盡量在當學期休業式結束後2週上傳。

(依據臺教國署高字第1110131719號宣導)

【多元學習】表現問題

Q8.學校會幫忙上傳幹部經歷嗎

學校協助上傳項目:包含學生會、畢聯會、班級幹部及社團幹部。
紀錄存留於「基本資料」→「校內幹部經歷」中,不會占用「多元學習表現」上傳件數。

Q9.幹部經歷要不要放進多元表現

幹部經歷已經列學生「基本資料」,可不占用多元表現件數。
如果想強調幹部的學習經歷,可另外製作檔案,上傳到「幹部經歷暨事蹟紀錄」或「團體活動時間紀錄」,會占用多元件數。

Q10.週會演講/職場體驗/成果發表會的心得可以上傳嗎

可以,證明文件可以自行排版編輯,或至「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專區」→下載「空白表格」填寫完畢後,自行上傳。

Q11.多元表現檔案要做封面嗎?要排版嗎?

1.沒有規定格式,但應該保持頁面乾淨,條理清楚又版面美觀的檔案會更引人注目。
2.同學可以自行設計版面,或參考學校提供的表格。

不要傳送「要求編輯權限」!!!!

補充說明:WORD文件「不提供線上編輯」,請「下載」檔案使用
若使用桌機,請在螢幕左上角找到「檔案」再按「下載」。
若使用手機查看,請找到左上角「:」點選「共用與匯出」,再按「另存新檔」。

下載表格.mp4

操作系統問題

Q12.操作流程?

參考操作手冊或下方的教學影片→【教師】操作手冊 【學生】操作手冊

Q13.一定要操作「收訖明細」嗎

  1. 學校完成提交資料後,會至中央資料庫下載收訖明細,提供學生核對已提交資料之正確性。

  2. 學生逾學校公告期間而未確認收訖明細,或未向學校提出疑義者,視為已確認學校提交資料與學生上傳資料一致。

(依據臺教國署高字第1110131719號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