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大學(以下稱本校)重視並長期推動品格教育,以校訓「公、誠、廉、勇」為基礎,加強品格與專業的連結,生活與學習的融通,以營造優質的校園文化。本校分別於100年、104年獲得教育部品德教育特色學校。105年亦獲得教育部「友善校園績優學校」。另外,范瑞珠老師榮獲105年度教育部友善校園~全國優秀導師獎之殊榮,高祥、許正妹、楊繡碧老師先後榮獲106~108年度教育部友善校園~優秀導師獎的肯定。通識中心徐惠莉老師獲得教育部第七屆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自100年起每年均獲得教育部「品德教育推廣與深耕學校計畫」,成效卓著。傑出的經師帶領同學進入專業的殿堂,優秀的人師引領同學走更遠的路,不致徬徨。本校以「人本與服務」全人教育的治校理念,融入各項學輔工作中,本計畫更期待藉由「三好五心CUTe起來」活動設計與創新計畫,以潛移默化與循循善誘的模式逐步推行,達成「有品好青年、職場模範生」的培育目標。
星雲大師倡導「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運動,做有益於人間的好事、說令人受用的好話、常懷祝福別人的好心。寓意深遠,直指現代社會的缺失並引領匡正社會價值偏移的勇氣。相信三好運動的融入校園必能為校園的品德及生命教育注入活水,增進友善的師生關係,型塑優質校園倫理文化。期許全校師生在品德教育推廣與深耕栽培的之下,茁壯品德內涵與實踐行善美德核心價值,培養「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優質好青年。
唐校長在108學年度新生入學成長營中,以「一技之長、二張證書、三品內涵、四條理念、五心上將、六力作為」勉勵同學,培養帶得走的能力與素養。一技之長、跨域學習,一技之長行遍天下;二張證書:指畢業證書、競賽證照書;三品內涵:做人要有品格、做事要有品質、生活要有品味;四條理念:指本校校訓「公、誠、廉、勇」的立校理念;五心上將:健康心、同理心、熱情心、責任心、團隊心五種特質;六力作為:指在學習與工作上應有思考力、創新力、規劃力、果斷力、執行力、反省力。唐校長對大一同學的期勉,恰與本計畫「三好五心CUTe起來」的意旨不謀而合。
為凝聚全校師生共識,本計畫經策略小組會議討論後,經108學年第2學期第2次行政會議通過,向貴單位提出申請。今年(111年)復經校長之核定,擬向貴基金指出第3執行年度之「三好校園」實踐計畫。
第一節、基本理念
本校為達到「有品好青年、職場模範生」的目標,以「公、誠、廉、勇」之校訓,結合三好運動,鼓勵學生「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搭配本校學生五心(HEART)特質整合推動:「健康心(Health)、同理心(Empathy)、熱情心(Affection)、責任心(Responsibility)、團隊心(Teamwork)」,成為三好五心好學生。本校學生五心特質如圖一。
品格教育即是讓學子學習良善,並瞭解品德真正的根本應從生活出發,並經由不斷的實踐與內化,改變學生的態度、激發內心良善思維,化感動為行動,在生活中實踐。
第二節、方案目標
本計畫以培養「有品好青年、職場模範生」做為目標,將三好理念及本校學務五心策略整合推動,藉由活動設計「三好五心CUTe起來」系列活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三項面向來灌溉與培育師生們良善行為態度及實踐三好校園,進而成為「三好」卓越好青年。實施方式是以三好校園理念及本校學務五心策略相結合,引導學生從「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運動,推動品德教育及生命教育,增進友善的師生關係,行塑友善校園倫理文化。
同時,為了表示對資源教室同學的重視,本校唐校長主張,學校的「三好校園計畫」中,資源教室的同學是當然的參與者,應主動設計相關活動來關懷校內的特教同學。各項活動注入「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三好活水,使學生、老師、職員、學校在無形之中相互帶動,潛移默化中慢慢地改變,營造出友善校園、落實三好校園。
為順利推動本計畫,本校召集各單位主管共同研商,提出「三好五心CUTe起來」實施計畫 。
一、推廣對象以本校師生為主軸,將「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的三好精神從校園推廣至社區並組成志工服務隊,關懷社區及環境保育。
二、三好校園活動推廣至鄰近社區、臺北市康復之友協會、喜憨兒基金會..等非營利機構合作,透析品德真正的根本應從「生活」出發,並經由不斷的實踐與內化,進而達到知行合一之理念,共同建立三好社會。
三、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著重網頁即時功能與更新,補強目前僅採遠距教學之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