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f Bezos(亞馬遜公司執行長) 2010 年在普林斯頓大學學士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在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的夏天總是在德州祖父母的農場中度過。我幫忙修理風車,為牛接種疫苗,也做其它家務。
每天下午,我們都會看肥皂劇,尤其是「我們的歲月」。我的祖父母參加了一個房車俱樂部,那是一群駕駛 Airstream 拖掛型房車的人們,他們結伴遍遊美國和加拿大。每隔幾個夏天,我也會加入他 們。我們把房車掛在祖父的小汽車後面,然後加入 300 餘名 Airstream 探險者們組成的浩蕩隊伍。
我愛我的祖父母,我崇敬他們,也真心期盼這些旅程。那是一次我大概十歲時的旅行,我照例坐在後座的長椅上,祖父開著車,祖母坐在他旁邊,抽著煙。我討厭煙味。
在那樣的年紀,我會找任何藉口做些估測或者小算術。我會計算油耗還有雜貨開銷等雞毛蒜皮的小事。我聽過一個有關抽煙的廣告。我記不得細節了,但是廣告大意是說,每吸一口香煙會減少幾分鐘的壽命,大概是兩分鐘。無論如何,我決定為祖母做個算術。我估算了祖母每天要吸幾支香煙,每支香煙要抽幾口等等,然後心滿意足地得出了一個合理的數字。接著,我戳了坐在前面的祖母的頭,又拍了拍她的肩膀,然後驕傲地宣稱,「每天吸兩分鐘的煙,你就少活九年!」
我清晰地記得接下來發生了什麼,而那是我意料之外的。我本期待著小聰明和算術技巧能贏得掌聲,但那並沒有發生。相反,我的祖母哭泣起來。我的祖父之前一直在默默開車,把車停在了路邊,走下車來,打開了我的車門,等著我跟他下車。我惹麻煩了嗎 ?
我的祖父是一個智慧而安靜的人。他從來沒有對我說過嚴厲的話,難道這會是第一次 ? 還是他會讓我回到車上跟祖母道歉 ? 我以前從未遇到過這種狀況,因而也無從知曉會有什麼後果發生。我們在車子旁停下來。
祖父注視著我,沉默片刻,然後輕輕地、平靜地說:「傑夫,有一天你會明白,善良比聰明更艱難。」
選擇比天賦更重要
今天我想對你們說的是,天賦和選擇不同。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天賦得來很容易—畢竟它們與生俱來,而選擇則頗為不易。如果一不小心,你可能被天賦所誘惑,這可能會損害到你做出的選擇。
在座各位都擁有許多天賦。我確信你們的天賦之一就是擁有精明能幹的頭腦。之所以如此確信,是因為入學競爭十分激烈,如果你們不能表現出聰明智慧,便沒有資格進入這所學校。
你們的聰明才智必定會派上用場,因為你們將在一片充滿奇蹟的土地上行進。我們人類,儘管漫步前行,卻終將令自己大吃一驚。我們能夠想方設法製造清潔能源,也能夠一個原子一個原子地組裝微型機械,使之穿過細胞壁,然後修復細胞。這個月,有一個異常而不可避免的事情發生了,人類終於合成了生命。在未來幾年,我們不僅會合成生命,還會按說明書啟動它們。
我相信你們甚至會看到我們理解人類的大腦,儒勒·凡爾納(Jules G. Verne)、馬克吐溫(Mark Twain)、伽利略(Galileo Galilei)、牛頓(Isaac Newton)…所有那些充滿好奇之心的人都希望能夠活到現在。作為文明人,我們會擁有如此之多的天賦,就像是坐在我面前的你們,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擁有許多獨特的天賦。
你們要如何運用這些天賦呢 ?你們會為自己的天賦感到驕傲,還是會為自己的選擇感到驕傲 ?
追隨自己內心的熱情
16 年前,我萌生了創辦亞馬遜的想法。彼時我面對的現實是網路使用量以每年 2300% 的速度增長,我從未看到或聽說過任何增長如此快速的東西。建立涵蓋幾百萬種書籍的網上書店的想法令我興奮異常,因為這個東西在物理世界裡根本無法存在。那時我剛剛 30 歲,結婚才一年。
我告訴妻子 MacKenzie 想辭去工作,然後去做這件瘋狂的事情,很可能會失敗,因為大部分創業公司都是如此,而且我不確定那之後會發生什麼。 MacKenzie 告訴我,我應該放手一搏。在我還是一個男孩兒的時候,我是車庫發明家。我曾用水泥填充的輪胎、雨傘和錫箔以及報警器製作了一個自動關門器。我一直想做一個發明家,MacKenzie 支持我追隨內心的熱情。
我當時在紐約一家金融公司工作,同事是一群非常聰明的人,我的老闆也很有智慧,我很羡慕他。我告訴我的老闆我想開辦一家在網上賣書的公司。他帶我在中央公園漫步良久,認真地聽我講完,最後說:「聽起來真是一個很好的主意,但是對那些目前沒有找到一份好工作的人來說,這個主意會更好。」
這一邏輯對我而言頗有道理,他說服我在最終作出決定之前再考慮 48 小時。那樣想來,這個決定確實很艱難,但是最終,我決定拼一次。我認為自己不會為嘗試過後的失敗而遺憾,倒是有所決定但完全不付諸行動會一直煎熬著我。在深思熟慮之後,我選擇了那條不安全的道路,去追隨我內心的熱情。我為那個決定感到驕傲。
明天,非常現實地說,你們從零塑造自己人生的時代即將開啟。
你們會如何運用自己的天賦 ? 你們又會作出怎樣的抉擇 ?
你們是被慣性所引導,還是追隨自己內心的熱情 ?
你們會墨守陳規,還是勇於創新 ?
你們會選擇安逸的生活,還是選擇一個奉獻與冒險的人生 ?
你們會屈從於批評,還是會堅守信念 ?
你們會掩飾錯誤,還是會坦誠道歉 ?
你們會因害怕拒絕而掩飾內心,還是會在面對愛情時勇往直前 ?
你們想要波瀾不驚,還是想要搏擊風浪 ?
你們會在嚴峻的現實之下選擇放棄,還是會義無反顧地前行 ?
你們要做憤世嫉俗者,還是踏實的建設者 ?
你們要不計手段證明你們的聰明,還是選擇善良 ?
我要做一個預測:在你們 80 歲時某個追憶往昔的時刻,只有你一個人靜靜對內心訴說著你的人生故事,其中最為充實、最有意義的那段講述,會被你們作出的一系列決定所填滿。最後,是選擇塑造了我們的人生。請為你自己塑造一個偉大的人生故事。
謝謝,祝你們好運 !
上述中文翻譯引自 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1558-we-are-what-we-choose,譯者不詳。
可參考原文網站 https://www.princeton.edu/news/2010/05/30/2010-baccalaureate-remarks
鉛筆製造者對鉛筆說:「有五件事,在我送你到世界之前,你一定要記得,只要你牢牢記住這些提醒,你會成為全世界最棒的鉛筆。」
第一點:你將會完成許多很棒的工作,只要你願意將自己交在一個人的手中。
第二點:隨著時間的過去,你會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刀削與刻痕,如果你想成為一支更棒的鉛筆,這是絕對必要的過程!
第三點:製造者給了你修改任何你所犯錯誤的能力。
第四點:你所擁有最重要的部份,是在你的裡面而不是外面。
第五點:不論你的處境如何,你一定要持續不斷的寫字。即使在艱困的環境,你仍要盡力留下清楚而明瞭的字跡。
鉛筆明白製作人的提醒,它被放進了鉛筆盒裡,滿懷期待的進入這世界。
現在把鉛筆換成你自己!
只要你記得這些提醒,你會成為全世界最棒的人!
第一點:你有能力完成許多很棒的事,只要你願意讓你自己接受引導與扶持,並且願意讓更多人從你所擁有的才能獲得幫助。
第二點:歲月會在你的身上留下尖銳的考驗,困難會磨鍊你的韌性,這是創造者使你成為強者的必經路程。
第三點:你一定會犯錯!但老天爺賜給你有能力去改過與修正錯誤。
第四點:生命中最重要的部份是在你的心裡。
第五點: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不論你的處境如何,總要盡力留下你美好,可以服務別人的足跡
每個人都像一支鉛筆…我們受造,是有一個獨特而美好的目的。每天記住這些要點,你的生命就能成為祝福別人的泉源!
你是一支獨一無二的鉛筆!
原文網址: https://ibook.idv.tw/enews/enews541-570/enews563.html
引自《學習電子報》https://ibook.idv.tw
松下電器總裁松下幸之助(1894~1989)有一次在一家餐廳招待客人,一行六個人都點了牛排。等六個人都吃完主餐,松下讓助理去請烹調牛排的主廚過來,他還特別強調:「不要找經理,找主廚。」助理注意到,松下的牛排只吃了一半,心想一會兒的場面可能會很尷尬。
主廚來時很緊張,因為他知道請自已的客人來頭很大。「是不是牛排有什麼問題?」主廚緊張地問。「烹調牛排,對你已不成問題,」松下說,「但是我只能吃一半。原因不在於廚藝,牛排真的很好吃,你是位非常出色的廚師,但我已80歲了,胃口大不如前。」
主廚與其他的五位用餐者困惑得面面相覷,大家過了好一會才明白怎麼一回事。松下幸之助接著說:「我想當面和你談,是因為我擔心,當你看到只吃了一半的牛排被送回廚房時,心裡會難過。」
如果你是那位主廚,聽到松下先生的如此說明,會有什麼感受?是不是覺得備受尊重?客人在旁聽見松下如此說,更佩服松下的人格並更喜歡與他做生意了。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food/gqx33ly.html
周宏宇(民國93年本校土木科畢業),轉摘自《那一場帶得走的盛宴》(110年出版)
如果問我求學階段最快樂的時光,我一定會說是就讀「中國技術學院」的時候,在我入學時是學校升格技術學院的第一年,也是五專部士木科最後一屆,在五專的五年當中,最精彩的時光莫過於社團活動,我幾乎中午都跑社團和大家一起吃飯,下課跑社團和大家同樂,那個給我如同「家」溫暖、開心的地方,就是「笙罄國樂社」!
「成長」,還記得剛入社羞澀的我,從不會講話、沒有自信,直到我接了社團的指揮、社長,甚至畢業10年後回學校擔任社團指導老師,我最要感謝的就是母校的栽培,是社團帶給我很多的自信、是社朝帶給我無限的快樂、是社團給我很多畢業後還繼續聯络的知心好友、是社團給我一群温暖如自己孩子般的學生、社團給我…太多太多了,這些都是幫助我在人生每一個階段成長的養分。
「突破」,在我當社長時,我招了10幾個新生、我辦了社團第一場對外音樂會、我帶領社團參加比赛獲得「優等獎」,我帶領社團参加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及社區服務、我帶領社團參加社團資料評鑑獲得第三名、我做了許多的突破…,是社團教會我如何當一個領導人、是社團教會我如何與人溝通,是社團教會我如何有高EQ,社團教會我的東西太多太多了,讓我有更多的養分,勇於突破!
「驕傲」,在五專五年中,因為國樂社讓我有機會可以常常上台表演,在社團參與了數十場大大小小的演出、參加社團可以有好多獨奏的機會、在社團參加五年的比賽都獲得「優等獎」、在當社長時被老師選去参加了南康輔導員研習營、在當社長時獲得胡同清先生獎學金、在畢業後我能回學校指導社團,這些在學校社團發生的事都讓我感覺到好驕傲!
「傳承」,自2012年7月回母校帶社團已經入第10年了,我秉持著維持優良傳統年年不斷創新的思維帶領著社團,堅持每年參加全國音樂比賽、定期參與校外音樂會给學生更多舞台空間、定期舉辦校友與在校生的活動、和學生一同討論每年有不同表演新元素,既是校友又是指導老師的身份,我想我就是一個傳承最好的媒介。
如果我是一顆種子,學校為我帶來哪些養份?「成長」,是讓我扎好根,可以穩穩地長大;「突破」,是讓我面對許多事情時,可以勇於挑戰、不怕風吹日曬;「驕傲」,是讓我在舞台上获光發熟,有如百花綻放自信的面對大家;「傅承」,我希望我就像一裸大樹,讓更多候鳥願意回家,也可繼續守護著「笙罄國樂社」,讓社團的精神永遠的流傳下去!
引自《自由時報》2023/04/04報導
天使隊投打二刀流球星大谷翔平今天到牛棚練投42球,備戰後天面對水手的先發工作。大谷還特地在賽前為了和水手總裁特助、日本傳奇球星鈴木一朗打招呼,跑了約100公尺。
大谷之後到牛棚練投,約11分鐘丟了42顆球,他預計在當地時間5日(台灣時間6日)在客場面對水手,這是他本季的第二場先發。
「投手大谷」本季先發1場,投6局無失分,防禦率仍為0;「打者翔平」本季出賽3場,共12打數敲4安,打擊率3成33,有1轟、3分打點。
陳文茜,引自「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2015/6/1
某人和朋友在加州一家咖啡廳閒坐,品着咖啡。此時走進來一個普通整潔的人,安靜坐另一桌。
他一個人,卻請服務生點:「兩杯咖啡,一杯貼牆上。」點咖啡的方式奇特之外,只有一杯咖啡被端了上來,但他却付了兩杯咖啡的錢。
他剛走,服務生就把一張紙貼在牆上,上面寫着:一杯咖啡。
這時,又進來兩個人,點了三杯咖啡,兩杯放在桌子上,一杯貼在牆上。他們喝了兩杯,但付了三杯的錢,然後離開了。服務生又像剛才那樣在牆上貼了張紙,上面寫着:一杯咖啡。
這種方式似乎是這裡的常規,但却令不知情的人感到新奇和不解。由於事不關己,喝完咖啡,付了錢,某人即離開了。
幾天後,某人再度來到這家咖啡店。當他正在享受品茗芬香咖啡時,店裡進來一個人,此人衣着與這家咖啡店的氛圍極不協調,一名衣衫襤褸的窮人。他坐下來,看着牆上,然後說:「牆上的一杯咖啡。」服務生以慣有的姿態,恭敬地為他端上咖啡。
那人喝完咖啡沒結賬就走了,某人驚奇地看着這一切,只見服務生從牆上撕下一張紙,扔進了紙簍。此時,才明白當地居民對窮人的尊敬,讓人們感動淚盈眶。
咖啡雖然不是社會的基本需要,也非生活必需品,但當我們享受任何美好的東西時,也許我們都應該也想到那些付不起錢的人,他們也渴望這樣的東西,但却無力支付。
而「牆上咖啡店」的服務生,當他為那個窮人端上咖啡時,一直面帶笑容。窮人走進來時,無須降低自己的尊嚴乞討要一杯免費的咖啡,只需看看牆上。
多付款的那杯咖啡叫「牆上待用咖啡」,你付錢了,但並不知道誰會享用它。這就是愛和美的分享世界。
【註:人們提前買了咖啡,讓付不起的人享受溫暖。開始於義大利Naples,現已傳遍全世界】
張詠晴編譯 引自《天下雜誌》人物 2020-09-18
擁有免稅商品帝國Duty Free Shop,卻甘願當個「影子富豪」,生活簡樸到連服務生都怠慢他。
現在他已實現所願:他的基金會終於彈盡援絕。
「裹屍布上沒有口袋,」這是愛爾蘭裔美國巨富查克‧菲尼(Chuck Feeney)的名言,身為免稅店Duty Free Shoppers(DFS)共同創辦人,他累積數十億美元財富,但自己的人生卻簡樸到連餐館服務生都會怠慢他。他的人生職志,是身無分文的死去。就在本週,89歲的他,真的如願以償地讓自己的大西洋慈善基金會破產了:40年內,以無名氏名義累積捐款80多億美元。
2020年9月14日,查克‧菲尼在一場視訊會議中,正式宣告基金會終止營運。
查克‧菲尼所屬基金會的宗旨是「生前捐獻」(Giving While Living),也就是在有生之年捐光自己的財產,而非百年之後才捐獻。他告訴《富比世》:「我非常開心見證這一刻,想謝謝一路上參與的人。對於那些考慮生前捐獻的人,我想說,『試試看!你會享受這種感覺的』」。
直到今天,查克‧菲尼依然住在舊金山一個貌似大學新鮮人宿舍的公寓裡,富比世編輯貝爾東尼回憶,「幾年前我拜訪他的時候,一張木桌上放了有個小小的匾額寫著『恭喜查克‧菲尼慈善捐贈達80億美元』」。
擁有進駐全球機場的Duty Free免稅帝國,但他從來不拿精品包,不吸菸。查克‧菲尼60歲時,把自己在DFS集團的股份賣給了LVMH精品集團,獲得了17億美元。然後,將全部資金投入到了大西洋慈善基金會,大大增加了基金會的實力。
1984年以來,查克‧菲尼就開始資助教育機構、人權組織和社會慈善,包含捐助7600萬美元給支持平價健保的草根社會組織,投注10億美元給母校康乃爾大學。
刻意低調,影響力卻龐大。最活躍時期,他的基金會擁有300多名員工,10個辦公室橫跨全球7個時區,專門把大錢砸在最難對付的問題上,像是促進北愛爾蘭和平、現代化越南的醫療照護體系,或是重砸3.5億美元讓紐約州長期被忽略的羅斯福島搖身成為科技重鎮。
終其一生,他律己甚嚴,過著堪稱是「惡名昭彰」的簡樸生活,卻如獵豹般地尋覓慈善志業,然後豪氣梭哈。巴菲特和比爾蓋茲說,就是查克‧菲尼啟發了他們的「樂施誓約」(The Giving Pledge)勸募善款活動。
巴菲特說,「他是我們的模範。算一算,我要在死後12年,才追得上他在有生之年做出的貢獻。」
資料來源:https://www.cw.com.tw/index.php/amp/article/5101973
許榮方(民國77年本校建築科畢業),轉摘自《那一場帶得走的盛宴》
民國71年9月天下午放學後路經中山育樂館,適逢國樂社團練,兩片大鈸撞擊出尖銳而震撼人心的聲響,吸引了我向舞台一望,看到整個樂團在舞台燈光襯托下,一對銅鈸反射出黃金般的色彩,體內國樂魂自此就被觸動了!
記得,當時國樂社應該是全校第一大社團,在民國74年我接任社長時社員人數高達162人。在如此大家庭中師父、學長、校友等的熱心指導與照顧後進,使得每位團員都能延續此優良組織文化,培養出積極傳承、爭取校外比賽等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這種養成教育,在學業的分組作業以及畢業後的軍旅生涯、職場團隊合作等都成為一種極重要的養分與個人優勢。
在中國工商期間,是我人生中最璀璨的六年,除了建築養成教育的熬夜趕圖做模型以外,幾乎被國樂社與管樂社的社團校內外活動所填滿,這種建築+音樂的雙主軸生活一直延續到現在。
民國77年畢業後,考入陸軍第六軍團重樂隊服役;民國79年退伍後插班大學,進了文化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學系,期間在築器行教授二胡及西洋長笛、擔任兩所學校國樂社指導老師、並在某建築師事務所工讀。民國82年考取臺灣工業技術學院建築碩士班,樂器教學與事務所工讀從未間斷。民國84年碩畢業後至「南榮工商專校」(後改制為南榮科技大學)擔任建築工程科講師,一直到民國103年離校開業,期間歷經科主任、系主任、總務長、招生中心主任等主管職以外,也在嘉義縣與好友成立了「神奇樂坊民族管絃樂團」(連續12年獲選嘉義縣優良演藝團隊、連續五年獲文化部媒合計畫補助),現並擔任指揮與團長職務。
建築+音樂主軸的生活依然是進行式,雖然每天早7到晚11都在打拼,事務所業務與團務當然也會有遭遇嚴重挫折的時候與事件,但也都能保持天天快樂的心情面對。時常懷抱感恩心自省發現,最根本的影響原來就是民國71~77年在中國工商專校的這段璀璨歲月所培育出來的。
去(108)年,小女適巧與我有同様的興趣(建築+音樂),我欣然的建議她來我的母校(中國科技大學)就讀建築系,她也自願的加入了國樂社成為我的學妹。過去我許多老師們也仍在母校服務,藉此機會特別感謝建築系及學務處的師長們教導。中國科技大學,必定偉大。
霍秀毅 轉摘自《道德月刊》(2023年1月號)
爸媽對我的愛,我對爸媽的愛,很多時候是在話裡。
國中時,因為住校每週只能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都會和爸爸促膝長談,他小酌幾杯後就會躺在床上,也把我拉到床邊,一遍又一遍地講述他的當年勇,還有與媽媽的戀愛史,若媽媽聽見,她往往會在一旁偷笑,或不甘示弱的故意「奚落」或抗議爸爸的說法。雖然爸爸老是重述這些陳年往事,但我還是很願意靜靜地坐在床邊聽他講下去,因為沉溺在回憶中的他,明顯變得更年輕了,讓人覺得世界要是能定格在這一刻該有多好!他們就不會在現實的人間隨著時光逐漸老去。
高中時,我到更遠的地方上學,從一週變成一個月才回家一次。臨行前,媽媽為我添購一臺手機,為的是方便跟家中聯络,使我養成定期打電話回家的習慣。離家更遠,難免會遇到更多不適應,我忍不住在電話裡對爸媽吐苦水。雖然很多时候會認為自己已經是一個大男生,理應獨當一面,不要讓爸媽煩惱才對,但也不免會想,如果在與自己最親近的人面前還要偽裝,那親情又有什麼意義呢?
每週的通話濃縮了一個星期的想念,往往會聊上好一陣子。爸媽問最多的便是伙食和睡眠怎麽樣?唯恐我的身體不夠健康,而我最希望的則是取得好成績,能在電話裡告訴他們,並聽見他們開心的聲音。
如今,我離家更遠去上大學, 不過我們仍维持那份關心,每週固定通電話,透過視訊看見彼此的臉是胖了還是瘦了?互相交流日常生活,也讓雙方都放心。
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我可以感受到爸媽在送我上學後,那分離時傷感,但是他們也很欣慰,十多年的養育终於把孩子送進了頂大。我更知道這些年來,家裡的經濟其實極不容易,用媽媽的話來說,是我的成績一直在精神層面支撑著他們。
我期許自己趕快畢業,有能力改變這一切,但目前能做的仍然只有努力學習,讓他們感到一絲欣慰。沒有什麼事情可以阻擋父母對孩子的愛,我所能做的是將我對他們的愛,放到每一次與他們的談話中。我相信,這份話裡的愛,將永遠延續下去!
盛治仁(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2023-01-09 轉摘自《聯合報》
日前參加天下永續會聆聽誠致教育基金會副董事長李吉仁教授針對偏鄉教育改進的演講,非常有感。
偏鄉小校因為班級及人數太少,影響學習動機,且老師難有同儕交流也有高流動率,造成經費使用無效率以及學習效果不彰的弊病。為了緩解這些問題,基金會引進KIST創新教育模式來翻轉偏鄉教育,並以跨校連線共教共學方式讓師生都增加交流機會,以此成功地逆轉了許多學校流失學生的趨勢,也提升學習效果。
不只偏鄉的小學需要協助,都會區的學校也需調整。舉例來說,過去知名的老松國小最多曾有萬名學生,近年學生數則在五百人左右。普遍來說,其他學校人數也都大幅下降,但鄰近的學校要合併卻是難上加難,因為校友和教育行政體系皆抱持反對立場,造成學校班級人數過少,且許多經費必須投注在不必要的校舍硬體維護上,而非花在必要的學生身上。
缺乏遠見的政策,必定造成難以收拾的結果。當年廣設大學,就種下了現在痛苦退場的窘境,還造成了對技職教育的傷害。面對偏鄉教育和學校整併的問題,相關政府單位應該要拿出對策改善並解決問題,而不是被動地讓民間團體站在第一線處理。
另外一個感想則在教育的層面。我過去比較熟悉的是當前教育必須培養4C能力,溝通力(Communication)、團隊協作(Collaboration)、創造力(Creativity)和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近年來知名教育家Michael Fullan倡議加進2個C,品格(Character)和公民(Citizenship)教育,來面對現在複雜的國際政經和永續議題,受到許多支持,我思考以後,也非常認同。
品格教育在於個人特質的培養,包含恆毅力、道德感、可信賴度和誠實等面向。而公民教育則著重在群我關係,在永續議題上如何扮演好世界公民的角色,在社會議題上如何關注討論公共政策並尊重多元意見,在利益問題上如何不完全從本位思考而能顧及整體,都是稱職公民必須有的素養。我們看看各地民主國家近年來的許多亂象,其實都跟公民素養息息相關。當社會不重視品格教育,而選民不思考公民權責時,民主政治就只剩下投票。政治人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選民不深入思考政策後果,就造成失靈的體制。沒有合格的公民,就不會有上軌道的民主政治。
這兩個新的C,其實不就是我們過去認為太八股而廢除的「生活與倫理」和「公民與道德」課程嗎?有人也說這些不是學校能教的,現在卻成為西方教育體系高舉的重要面向,當中轉折,值得深思。
坦白說,這兩門課不容易教,也並非都是學校的責任,但學校教育一定不能完全棄守。一方面老師不只是經師,也應該是人師。羅斯福總統曾說過,只教知識而不教道德,就等於製造對社會的威脅。
品格和公民能力的培養,在課程設計上不能靠八股文字照本宣科,甚至不必然需要成為獨立課程。但是在實踐上必須要有意識地在學校培養公民素養,並讓學生思考品格道德在人生的價值和群我關係上的重要性。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費文/講義雜誌總編輯 (2015-10-01)
股神巴菲特常常到常春藤名校和他的家鄉Nebraska各學校去演講,大受年輕人歡迎,因為他的談話幽默風趣,充滿人生智慧。
他認為年輕人及早養成良好的習慣極為重要。他建議你在一張紙的左邊,寫下你最欣賞的人,並且列出他的優點(例如誠實、勤勉等),右邊寫下你最討厭的人,並且列出他的缺點(例如愛抱怨、常遲到等)。每天早晚各看一次,努力培養左邊那個人的習慣,盡力擺脫右邊那個人的壞習慣。久而久之,你離成功就愈來愈近了。「告訴我你的偶像是誰,」巴菲特說,「我就知道你大概是怎樣的人。」
巴菲特建議年輕人做事一定要比別人更認真。他認為人生的每一刻都在為未來而準備。他11歲買了第一張股票,隨後大量研讀財經資料。19歲那年讀了Benjamin Graham的新書The Intelligent Investor,立即開了竅,他說這本書改變了他的一生。不只如此,他還跑去哥倫比亞大學選修Graham的課。畢業後,他主動請求不支薪為Graham工作。
巴菲特強調,閱讀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
他年輕時,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圖書館,有一、兩次,還因為太專心,被鎖在圖書館。他現在仍然每天閱讀五、六個小時。
巴菲特說,他選人的三個標準是:智力(Intelligence),活力(Energy),品德(Integrity)。他強調,品德最重要。「品德不好,」他說,「不論你有多高超的智力和精力,一切都還是會搞砸了。」他常對屬下說:「工作成果不理想,我會原諒你。但如果你傷了公司的信譽,就別怪我下手無情。」
巴菲特仍然住在四、五十年前,以約一百萬新臺幣買下的那幢房子,他自己開車(車齡已十多年),生活中最大的享受是每天喝幾罐櫻桃可樂,偶爾去吃一客牛排。他的西裝是中國大陸一位女裁縫幫他做的,比爾蓋茲經由他的介紹,也訂做了幾套。他不喜歡住太大的房子,「房間太多,只會增加我的煩惱,」他說。
巴菲特不建議年輕人擁有信用卡。「剪掉它,」他說,「千萬不能成為卡奴。」他一再強調,從小養成不亂花錢,以及儲蓄的重要。他說他大學畢業時,銀行戶頭已有一萬美元,這在當時是一筆大錢。他真正開始投資股票,從親友、鄰居募得的原始資金,總共也只有100,500美元(巴菲特不出資金,也不支薪,只抽一小部分的獲利)。
巴菲特投資哲學有兩個重要原則─第一個原則:絕不可賠錢,第二個原則:不要忘了第一個原則。他認為投資不需要絕頂聰明,個性適合較重要,尤其是必須有紀律(Discipline)。不要輕易出擊,要有耐心守株待兔。
一個朋友的孩子大學畢業半年了,沒有去找事,窩在家裡,白天睡覺,晚上上網。
最近跟他父母要錢,想去美國遊學,朋友來問我該不該讓他去,我望著他蒼蒼的白髮說:「你如果真的要為孩子好,讓他去,但是不要給他錢。」
我想到了我妹婿的故事。
我妹婿是美國人,從小就想作水手,嚮往外面的世界,想先環遊世界再回學校念書。雖然他父親是醫生,家庭經濟環境許可,但是父母並不給他錢,他也沒向家裡要,高中一畢業就先去阿拉斯加伐木存錢,因為阿拉斯加夏天日照很長,太陽到午夜才落下,三點多又升上來了,他一天如果工作十六小時,伐一季木的工資可以讓他環遊世界三季。
他在走遍世界兩年之後才回大學去念書。因為他是在自己深思熟慮之下才決定念的科系,所以三年就把四年的學分修完,出來就業。他工作得很順利,可以說平步青雲,一直做到總工程師。
有一次,他告訴我一個小故事,說這件事影響了他一生。
他在阿拉斯加打工時,曾與一個朋友在山上聽到狼的嗥叫聲,他們很緊張的四處搜尋,結果發現是一隻母狼腳被捕獸器夾住,正在號嚎,他一看到那個奇特的捕獸器,就知道是一名老工人的,他業餘捕獸,賣毛皮補貼家用,但是這名老人因心臟病已被直升機送到安克瑞契醫院去急救了,這隻母狼會因為沒有人處理而餓死。
他想釋放母狼,但母狼很凶,他無法靠近,他又發現母狼在滴乳,表示狼穴中還有小狼,所以他與同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狼穴,將四隻小狼抱來母狼處吃奶,以免餓死。他把自己的食物分給母狼吃,以維持母狼的生命,晚上還得在母狼附近露營,保護這個狼家庭,因為母狼被夾住了,無法自衛。
一直到第五天,他去餵食時,發現母狼的尾巴有稍微搖一搖,他知道他已開始獲得母狼的信任了,又過了三天,母狼才讓他靠近到可以把獸夾鬆開,把母狼釋放出來。母狼自由後,舐了他的手,讓他替牠的腳上藥後,才帶著小狼走開,一路還頻頻回頭望他。他坐在大石頭上想,如果人類可以讓凶猛的野狼來舐他的手,成為朋友,難道人類不能讓另一個人放下武器成為朋友嗎?
他決定以後先對別人表現誠意,因為從這件事中看到,先釋放出誠意,對方一定會以誠相報。(他開玩笑說,如果不是這樣,那就是禽獸不如。)
因此,他在公司中以誠待人,先假設別人都是善意,再解釋他的行為,常常幫助別人,不計較小事。所以他每年都升一級,爬得很快。最重要的是,他每天過得很愉快,助人的人是比被助的人快樂得多,雖然他並不知道中國有「施比受更有福」這句話,但是他的生活證明了這一點。
他對我說,他一直很感謝阿拉斯加的經驗,因為這使他一生受用不盡。
的確,只有自己想要的東西才會珍惜,下過霜的柿子才會甜,人也是經過磨鍊了才會成熟。
如果一個人大學畢業了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那麼應該要讓他去外面磨鍊一下,不要給他錢,讓他自食其力,給他一個機會去證明自己、體驗人生,相信他也能從中得到一個對他一生受用不盡的經驗。…
有一位單身女子剛搬了家,她發現隔壁住了一戶窮人家,一個寡婦與兩個小孩子。
有天晚上,那一帶忽然停了電,那位女子只好自己點起了蠟燭。沒一會兒,忽然聽到有人敲門。原來是隔壁鄰居的小孩子,只見他緊張地問:「阿姨,請問你家有蠟燭嗎?」女子心想:他們家竟窮到連蠟燭都沒有嗎?千萬別借他們,免得被他們依賴了!
於是,對孩子吼了一聲說:「沒有!」正當她準備關上門時,那窮小孩展開關愛的笑容說:「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沒有!」說完,竟從懷裡拿出兩根蠟燭說:「媽媽和我怕你一個人住又沒有蠟燭,所以我帶兩根來送你。」
此刻女子自責、感動得熱淚盈眶,將那小孩子緊緊地抱在懷裡。
一個初春的夜晚,大家已經熟睡,一對年邁的夫妻走進一家旅館,可是旅館已經客滿。
前台侍者不忍心深夜讓這對老人再去找旅館,就將他們引到一個房間:「也許它不是最好的,但至少你們不用再奔波了。」老人看到整潔乾淨的屋子,就愉快地住了下來。
第二天,當他們要結帳時,侍者卻說:「不用了,因為你們住的是我的房間。祝你們旅途愉快!」原來,他自己在前台過了一個通宵。
老人十分感動說:「孩子,你是我見到過最好的旅店經營人。你會得到報答的。」侍者笑了笑,送老人出門,轉身就忘了這件事。
有一天,他接到一封信,裡面有一張去紐約的單程機票,他按信中所示來到一座金碧輝煌的大樓。原來,那個深夜他接待的是一個億萬富翁和他的妻子。富翁為這個侍者買下了一座大酒店,並深信他會經營管理好這個大酒店。
人人都是服務員,偉大都是不斷先從服務別人開始的,一個人服務別人的能力有多大,人生的成就就有多大!
曼思先生是德國的一位工程技術人員,因為一戰之後失業,德國國內經濟不景氣,不遠千里來到美國。
他幸運地得到一家小工廠老闆的看重,聘用他擔任生產機器馬達的技術人員,月薪40美元,解決他在異國他鄉的生活困難。
1923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福特公司有一台馬達壞了,公司所有的工程技術人員都未能修好,以致汽車只能停產。
正在焦急萬分的時候,有人推薦了思坦因.曼思,福特公司就派人請他來。他來之後,什麼也沒做,只是要了一張蓆子鋪在電機旁,聚精會神地聽了3天,然後又要了梯子,爬上爬下忙了多時,最後他在電機的一個部位用粉筆畫了一道線,寫上「這兒的線圈多繞了16圈」幾個字。福特公司的技術人員按照思坦因·曼思的建議,拆開電機把多餘的16圈線拆走,再開機,電機就正常運轉了。
總裁福特先生得知後,對這位德國技術員十分欣賞,先是給了他1萬美元的賞金, 然後又親自邀請思坦因、曼思加盟福特公司,並開出天價年薪十萬美元。但思坦因.曼思卻向福特先生說:他不能離開原來那家小工廠,因為那家小工廠的老闆在他最困難的時候幫助了他,福特先生先覺得遺憾萬分,繼而又感慨不已。福特公司在美國是實力雄厚的大公司,人人都以進福特公司為榮,而他卻為了報恩而捨棄如此好的機會。
不久,福特先生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以超高的四十萬美元收購思坦因.曼思所在的那家只值十萬美元的小工廠。
董事會的成員都覺得不可思議,這樣一家小工廠怎麼會進入福特先生的視野?
福特先生說:「人才難得,人品更難得,因為那裡有思坦因.曼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