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疾病介紹
前言
2019年12月起中國湖北武漢市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群聚,疫情初期個案多與武漢華南海鮮城活動史有關,中國官方於2020年1月9日公布其病原體為新型冠狀病毒。此疫情隨後迅速在中國其他省市與世界各地擴散,並證實可有效人傳人。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20年1月30日公布此為一公共衛生緊急事件,2月11日將此新型冠狀病毒所造成的疾病稱為COVID-19(Coronavirus Disease-2019),國際病毒學分類學會則將此病毒學名定為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我國於2020年1月15日起公告「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並於2020年1月21日確診第一起境外移入確診個案,另於1月28日確診第1例本土個案,為境外移入造成之家庭群聚感染。
傳播途徑
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完整傳播途徑,尚未完全瞭解。當2019年12月武漢不明原因肺炎疫情發生初期,案例多數曾至有賣野味的華南海鮮市場活動,此市場的環境檢體雖檢出SARS-CoV-2,但感染源與傳播途徑仍無法釐清。除此,從確診個案之流病調查與實驗室檢測得知,藉由近距離飛沫、直接或間接接觸帶有病毒的口鼻分泌物、或無呼吸道防護下長時間與確診病人處於2公尺內之密閉空間裡,將增加人傳人之感染風險。
潛伏期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告,感染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至發病之潛伏期為1至14天(多數為5至6天)。
可傳染期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資訊,確診病人發病前2天即可能具傳染力。另,確診病人發病後呼吸道病毒持續排出(viral shedding)期間仍無法正確得知,確診病人上呼吸道檢體可持續檢測SARS-CoV-2核酸陽性平均達兩週以上,且下呼吸道檢體檢出病毒的時間可能更久。
臨床表現與嚴重程度
目前已知罹患COVID-19確診個案之臨床表現包含發燒、乾咳、倦怠,約三分之一會有呼吸急促。其他症狀包括肌肉痛、頭痛、喉嚨痛、腹瀉等,另有部分個案出現嗅覺或味覺喪失(或異常)等。依據目前流病資訊,患者多數能康復,少數患者嚴重時將進展至嚴重肺炎、呼吸道窘迫症候群或多重器官衰竭、休克等,也會死亡。死亡個案多具有潛在病史,如糖尿病、慢性肝病、腎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等。報告指出,約有14%出現嚴重症狀需住院與氧氣治療,5%需加護病房治療。COVID-19患者以成人為主,少數兒童個案多為其他確診成人患者之接觸者或家庭群聚相關,兒童個案大多症狀輕微,但也有零星死亡個案,唯死亡原因與SARS-CoV-2相關性仍調查中。
預防方式
為預防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民眾應避免直接接觸到疑似COVID-19個案帶有病毒之分泌物與預防其飛沫傳染。相關預防措施包含:
關注並配合中央疫情中心最新公告防疫政策;
維持手部衛生習慣(尤其飯前與如廁後)、手部不清潔時不觸碰眼口鼻;
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並維持社交距離(室外1公尺,室內1.5公尺)或佩戴口罩;
搭乘交通工具遵守佩戴口罩與相關防疫措施;
減少探病與非緊急醫療需求而前往醫院;
居家檢疫、居家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者,請遵守相關規範;
身體不適時請停止上班上課,先留在家中觀察、休息,需要時請主動聯繫衛生單位就醫時請說明旅遊史、接觸史、職業以及周遭家人同事等是否有群聚需求;
配合COVID-19疫苗接種政策,按時完成接種。
|防疫相關問題連絡電話|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宣導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