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了解ESG
ESG 是 3 個英文單字的縮寫,分別是環境保護(E,environment)、社會責任(S,social)和公司治理(G,governance),聯合國全球契約(UN Global Compact)於 2004 年首次提出 ESG 的概念,被視為評估一間企業經營的指標。
環境保護(E,environment): 溫室氣體排放、水及污水管理、生物多樣性等環境污染防治與控制。
社會責任(S,social): 客戶福利、勞工關係、多樣化與共融等售產業影響之利害關係人等面向。
公司治理(G,governance): 商業倫理、競爭行為、供應鏈管理等與公司穩定度及聲譽相關。
為什麼企業開始重視ESG?
因應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如何與自然環境共存」已成為現代人必須重視的議題。聯合國在2005年《Who Cares Wins》報告中,提及全球企業應將ESG指標納入評量企業營運的標準中,期望企業不再只以財務報表評斷優劣,而是能兼顧環境與社會發展;在 2015 年 9 月聯合國更通過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包括消除貧窮、性別平等、永續消費與生產模式等,作為 2030 年前世界各國努力推動永續發展的方向。國發會日前宣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歐盟自2023年起徵收碳關稅等政策規範,讓許多企業認知到ESG不只是環保、經濟議題,更是攸關全球永續發展的重要關鍵。
企業如何開始進行ESG?
台灣班恩ESG管理顧問公司(Taiwan Bain & ESG)憑藉全球化視野和台灣本土化實踐,致力於與企業共同制定促進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和人才培養計劃,協助企業在獲取競爭優勢的同時,與地球共榮共存,實現創新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