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簡介
◆李祈均教授現任國立清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暨副主任,並擔任NVIDIA-清華聯合創新中心主任與BIIC實驗室主持人。
◆他畢業於美國南加州大學,取得電機工程博士學位,專長涵蓋語音與語言處理、情緒運算、健康分析與行為訊號處理。
◆曾擔任IEEE多項期刊副主編與多個國際會議要職,研究成果屢獲國際獎項肯定。
◆近年榮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清華-聯詠傑出人才講座、李國鼎磐石獎等多項榮譽,並創辦新創公司AHEAD Medicine,致力於AI在臨床醫療之應用。
講座紀要
邀請國立清華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通訊工程研究所李祈均教授演講,結合「人本訊號運算研究室(NTHU-BIIC Lab)工作,分別探討AI對情緒語音技術之發展,以及所衍生之公平性議題。
李教授指出,隨生成式AI興起,情緒語言技術在發展上也有新突破,如從「被動感測」(passive sensing)轉變至「主動反應」(active response),及從「辨別」(recognition)至「生成」(generation)。傳統AI的情緒辨識,需收集資料、標記、嗣進行AI訓練;透過生成式AI,可精進以LM產出的資料訓練模型,直接依據目標產出,節約中間資料庫收集,將大幅下降研究時間成本,以嶄新應用思考議題。
李教授認為,而推進情緒語音發展,必須思考AI技術可能帶來的風險及社會影響。公平性如同隱私問題備受重視,利害關係人、跨領域的交流討論日益重要,形成共識形成後如何推廣,是可信任AI的基本課題。
在互動環節,清大教科系林芯汝博士生、特殊教育學系翁嘉遜助理教授及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王淳民副教授分別就技術如何考量文化因素、AI產出資料偏誤問題,以及本學院新大樓針對研究生的空間設計理念等議題與講師李祈均教授交換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