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
資料編製:李逸文(實踐大學圖書館) 如需參考或引用,請尊重智慧財產權,標註引用來源。
「寫報告」、「寫論文」、「寫作文」有什麼不同?
從小就練習寫作文,對大家並不陌生,寫作文是~直接寫出感受與想法,你怎麼說、怎麼寫..都隨興發揮。寫報告、寫論文可不是這樣,不論是報告或論文,書寫時要以資料為基礎,據此提出佐證,把自己的想法傳達出去。這也是學位論文第二章「文獻探討」的目的。依照研究方向、目標、大綱..,先蒐集相關的研究有哪些,以免重覆研究,並查找相關的、權威性的、學術性的資料,站在這些研究前輩的基礎上,藉著他人的研究文獻,來佐證自己的立場,或著再提出自己的看法。這就是作學問。
所以,作學問是有方法的,找資料也有方法,是可以學習的。一般來說,找資料的能力,也就是資訊素養的能力。
開始找資料
資料分為一手資料與二手資料,一手資料指現實中親眼所的,例如:詢問購買者的購物喜好。二手資料指經他人加工過的資料,如從報紙、期刊、書本、網路上...獲得的資訊都叫二手資料。收藏二手資料的地方,就叫圖書館。
然而,蒐集資料的地方不只在圖書館(包含實體圖書館裡典藏的實體資料,也包含圖書館網站上可查得的電子資源),在internet上也很多,不過,若是在網路上以複製貼上的方式來找資料,會有麻煩的,一來,所找的資料可能來路不明,辨別能力不足,以致資料的內容是不實的。二來,草率的複製貼上,不將文字予以改寫、摘寫、引用,並標註出處,已涉及抄襲。
有關研究論文、報告該怎麼寫,才符合學術倫理的規範,不會被抓到抄襲,請參看~「學術寫作倫理」資源網。
認識資料類型,選擇合適的資料庫
傳統資料的類型包括:
圖書
期刊(學術性刊物)
學位論文
報紙新聞資料
學術會議論文集
其他...
數位化時代,資料轉成電子型式為「電子資源,Electronic Resources」。可分成:
電子書
電子期刊
資料庫
光碟資料庫
學校訂有不同的資料庫,提供師生蒐集資料。使用前,先確認資料庫收錄的學科範圍哦!
多數的資料庫必須在校園網域內使用,校外使用要先設VPN連線
學校付費購買的資料庫,屬於商業資料庫,使用的環境必須在校園網域內,在校外必須先設定網域才能正常使用並下載資料。
免費資料庫,如國家圖書館的「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期刊文獻資訊網」,不限校內外網路環境使用。
在校外使用,要先設定「SSLVPN連線」。